“主播突然辞职,直播间流量一夜暴跌80%。”
这不是段子,而是某女装品牌老板的亲身经历。
凌晨3点,他刷到自家直播间——虚拟人主播正激情解说新款连衣裙,评论区疯狂刷屏“链接呢”,GMV比真人主播值班时还高30%。
2025年,超过7万家企业已用AI数字人代替真人出镜。从服装、美妆到汽车4S店,虚拟人正在掀起一场“直播革命”:不请假、不塌房、24小时榨干流量。
一、血亏真相:真人主播正在拖垮品牌
“养主播比养车还贵”
头部主播月薪5万起,加上助理、场地、设备,单直播间月成本超15万。更扎心的是——某零食品牌花20万培养的王牌主播,被竞品挖走后,直接带着5万粉丝“叛逃”。
深夜流量白白流失
真人主播每天最多播8小时,但数据显示:凌晨1-5点的“失眠经济”贡献了23%的直播订单。某母婴品牌用虚拟人通宵直播后,夜间奶粉销量暴涨40%。
翻车事故防不胜防
主播说错价格、试吃翻白眼、情绪崩溃……光是2024年,就有348个品牌因直播事故登上热搜。而虚拟人永远微笑营业,连“3分钟讲清手机参数”这种地狱级任务都能零失误完成。
二、逆袭密码:虚拟人的3个‘印钞’绝招
绝招1:把1个主播拆成100个分身
案例:某内衣品牌同时开10个虚拟人直播间——
针对学生党:用“邻家姐姐”人设推荐平价款;
瞄准贵妇圈:换“海归设计师”讲解真丝工艺;
甚至让创始人数字人亲自站台:“这件内衣,我女儿穿了5年”。
结果:单月GMV增长270%,人力成本却从18万暴跌至2万。
绝招2:24小时‘流量榨汁机’
黄金时段(19-23点):真人主播带货;
深夜战场(0-6点):虚拟人循环促销“第二件半价”;
碎片时间(工作日白天):自动播放产品测评视频。
某茶叶品牌实测:虚拟人值守的“垃圾时段”,竟贡献了35%的年度销售额。
绝招3:把直播间变成‘科幻现场’
穿越带货:白酒品牌让数字人“穿越”到宋代酒坊,边酿酒边讲解工艺,单场卖爆1000坛;
场景瞬移:羽绒服直播间上午在雪山,下午切到北极,观众直呼“比迪士尼还刺激”;
互动黑科技:虚拟人能识别“孕妈”“学生党”等身份标签,自动切换专属福利话术。
三、避坑指南:品牌必须知道的3条铁律
铁律1:选对‘数字员工’类型
初级版(5000元/月):录播式虚拟人,适合循环促销;
进阶版(1万/月):能实时互动,自动回复“包邮吗”“怎么退换”;
顶配版(3月):可1:1复刻老板形象,连嘴角痣的位置都不差。
某珠宝品牌老板说:“客户看到我的数字人深夜还在讲解钻石,感动得直接下单了订婚戒。”
铁律2:给虚拟人喂‘品牌记忆’
建立专属知识库:上传产品手册、过往直播话术、差评关键词;
训练行业黑话:美妆虚拟人要懂“早C晚A”,母婴虚拟人得会算“奶粉冲泡比例”;
定期升级话术:每周导入最新销售数据,让虚拟人越播越聪明。
铁律3:真人×虚拟人‘打配合’
黄金时段:真人负责“憋单”“砍价”等情绪戏;
过渡时段:虚拟人用“产品科普”“冷知识”留住观众;
突发流量:真人下场互动,虚拟人同步上架库存。
某手机品牌用这招,618期间直播间在线人数始终保持在10万+。
四、未来已来:现在不拥抱虚拟人,明年就淘汰
“过去怕主播贵,现在怕主播不够用。”某MCN机构负责人透露:2025年头部虚拟人主播时薪已跌破50元,效率却是真人的10倍。
品牌必须做3件事:
重新分配预算:把省下的人力成本砸在短视频引流和直播间场景设计上;
培养‘数字导演’:训练团队用AI分析观众情绪曲线,实时调整虚拟人话术;
守住法律底线:所有虚拟人话术需人工审核,避免出现“绝对化用语”。
当竞争对手的虚拟人在凌晨3点卖空库存时,你的真人主播可能正在发朋友圈抱怨“又要熬夜”。
这场革命没有中间地带——要么用虚拟人榨干每一秒流量,要么被流量彻底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