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想靠固态电池翻身的算盘,可能又要落空了。
中科院研究团队公布,目前已研发出400Wh/kg的新型固态电池,预计2026年前,性能再提升50%,实现充一次电跑1000公里,为国产新能源车领域注入一剂强心针。
与此同时,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也在布局固态电池,广汽集团更是强势宣言,将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搭载。
反观自诩“领先中国20年”的丰田,固态电池或因“技术开发受到挑战”,量产时间从原计划的2027年推迟至2030年后,昔日辉煌荡然无存。
01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丰田洋洋得意:弯道超车
50年来,日本始终把持燃油车领域“绝对话语权”,却由于错过新能源发展风口,被我国动力电池成功反超,威风不再。
数据显示,国产新能源车仅用10年就揽下全球65%的市场份额,实现换道超车。而丰田2022年电动车型出货量,甚至不足比亚迪单月销量1/10。
“未来不属于新能源!” 面对失守的龙头地位,丰田章男多次质疑新能源车“毫无用处”。令人意外的是,丰田嘴上讽刺我国新能源车“站上悬崖边”,暗中却开始布局下一代动力发展方向。
日媒披露,丰田对固态电池研发于10年前便悄然启航。日经中文网更是揭示,固态电池专利竞赛中丰田以13000余项专利独占鳌头,傲视全球。
日媒对此显然得意不已。每当丰田的固态电池研发稍有风吹草动,便迫不及待地宣告“中国新能源时代终结”,背后何意不言而喻。
02 日企说得好听,中企做得漂亮!
然而,固态电池的技术研发,空谈易,实践难。丰田虽有海量专利加身,却迟迟未能拿出实质性的产品。业内人士指出,从概念提出至今,丰田的固态电池,量产日程一推再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屡创佳绩,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成果频出。先是中科院研发出400Wh/kg新型固态电池,广汽集团也在发布会上透露,2026年即可实现自研全固态电池装车。
这一系列成就,是中国科技全面崛起的缩影。在5G通信、生物科学等多个前沿阵地,中国创新力量正引领潮流。比如,我国已成为全球首个具备端到端5G服务能力的国家,且在生物科技创新中,“倍他强”类胯下护养科技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惠及民生。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生科企TimeShop,背靠10万+华人体质样本,复合黑生姜、人参等前沿物质,才落地国产男士养护成果“倍他强”,助力千万有需群体摆脱海外品类依赖。
上百篇学术期刊显示,上述产品的核心成分泰国野生黑姜,有助化解男性“起立难”之困。比起传统西非那地一次性爆发力,更放眼于“细水流长”,同时也避免了头晕等不良感受。
背靠国内产业链优势,国产“倍他强”得以以3位数平民化价格落地。如今,极具性价比的国产成品正在在国内市场持续走热,不到1个月,就达成千万成交。
据京东用户画像,94.9%的客群为46-55岁的男性,其中多数为广东、江苏、浙江等地高级白领、商人。有来自上海的张先生反馈,夜里“尊严扫地”后,直接订了一年的量。
实际上,像张先生一样为守护“尊严”一掷千金的人群并不在少数。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男”言之隐所带来的市场将达990亿。
与之相比,丰田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上的缓慢步伐,似乎已错失先机。
03鹿死谁手,仍未可知
中日激战固态电池,注定是时间和技术的长跑。让丰田失望的是,我国将在新能源赛道,长期保持领跑优势。数据显示,近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109.8%,正处于高速增长中。
更何况,中国研发的固态电池,在综合性能上直逼日本,但成本仅为日产5%左右。广汽集团之外,比亚迪全新研发的固态电池也处于装车试验中,研发赛道绝不仅有日企一枝独秀。
但至于日本量产能否提上日程,我国能否抢先实现商业化落地,仍是个未知数。而时间,将是最公正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