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提要
自 Android 11起,TalkBack 9.1及以上版本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变化,比如增加了新的多指手势逻辑,正式结束了 Android 持续了近10年的单指操作和双指滚动基础手势项,这是否传递了无障碍手势不够用的焦虑?
作为无障碍手势的使用者和研究者,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专家委员会用户体验专家吴力权关注到这一现象,试图抛砖引玉地浅谈无障碍手势发展背后的意义,同时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当你在 PC 端为某个文件重命名时,是否会下意识先将鼠标放在目标文件上,然后右键单击,选择重命名选项?这对于全靠读屏的视障用户来说,并不是最高效的方式,毕竟你可以一目十行,而读屏用户却不得不一个个听取菜单项。同样的文件命名,读屏用户很可能更习惯于听到对应目标文件后,直接按下 F2 键进入编辑,而后回车。
而无障碍手势就像 PC 时代的热键一样,是捷径的象征,对于无障碍交互来说,它们拥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移动端,例如 Android 端开启 TalkBack 的前提下,你可以在任何常规界面,通过特定手势进行返回、进入多任务界面。
虽然全屏手势是这两年才盛行起来的新交互方式,但早在近10年之前,读屏软件就已经在支持用户全局手势操控设备了。
图:手指触摸手机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