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微电网(Micro-Grid)是指由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变配电和控制系统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它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电力系统,具备完整的发电、配电和用电功能,能够有效实现网内的能量优化。微电网是相对传统大电网的一个概念,传统大电网主要是单向交互,电能从发电厂通过输电线路一层层地到达用户,而微电网是双向交互的模式,可以就地发电、就地平衡,取得能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用能增加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增加,新能源发电越来越广,并逐步形成新型能源与电力市场,但新能源的能量密度普遍偏低,进行大功率发电还需要挑选适合的位置场地,因此属于间歇式电源。而微电网技术的提出,为高效利用这些新能源电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向。
1.1 多因素共驱微电网潜力凸显
电能紧张:企业可靠用电需求持续提升
→双碳下企业能耗管控严
→拉闸限电
→高温少雨恶劣天气
→负荷创新高
→主电网电力可靠性降低
2电价上涨:企业用电降本需求持续增强
→电力价格市场机制持续完善,代理购电价格上涨
→电力峰谷价差扩大、电价上涨
3电力改革:企业微电网盈利模式多样化
→新能源允许参与电力市场
→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现货市场交易,提升盈利能力
4市场空间:成长空间广阔,需求加速释放
→10kV及以上供电电压等级的工商业用户有200万户以上,有建设或改造微电网的潜力
→按照规模约1-2MW建设,潜在市场总空间可达20万亿元
1.2 政策持续加码微电网扬帆成长
1政策环境:政策大力推动,制度标准持续完善
2015年7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7年7月能源局发布《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
2018年2月国家标准《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
2021年9月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
2成本趋势:技术进步促成本持续下行,装机动能增强
据Bloomberg数据,预测到2025年光伏组件有望降至0,15美元/T,降幅达37%:锂电池价格到2024年将降至94美元/kmh,2030年将降至62美元小m,电化学储能成本持续下降推动微电网经济性持续提升。
3发展意义:助力分布式新能源末端消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22年3月发改委与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互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22年7月住建部和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指出有序推进主动配电网、微电网、交直流混合电网应用,推动供电服务向“供电+能效服务”延伸拓展。
1.3 企业角度迫切需求光储充微电网
1确保能源电力安全
2满足发展电力需求
3促进新能源消纳
4优化企业用能
2微电网及应用场景
包含微电网组成、微电网的运行模式、组成设备和应用场景等。
2.1 微电网定义
1微电网系统:
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
2分类:
并网型:既可以与外部电网连接运行,也支持离网独立运行,以并网为主。
离网型:不与外部电网联网,实现电能自发自用,功率平衡微电网。
2.2 微电网-光伏
2.3 微电网-风电
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换为交流电能,风力发电机输出的幅值、频率均不稳定的交流电,经过控制器整流成直流电后输出给逆变电源,由逆变电源转换成幅值、频率均稳定的交流电,经过电度表计量后,直接馈入直流电逆变为AC380V、50Hz的釕柚良三相交流电。
1风力机组部分:捕获风能并将风能转化为交变电能;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地基、线缆等。
2并网控制部分:控制风机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内置整流模块输出直流电能,并对输出高电压进行限制,保护后端逆变器;包括并网控制器、泄荷器、线缆等。
3逆变部分:将控制器输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并将能量馈入电网,带升压变隔离;包括并网逆变器、线缆等。
4卸荷部分:实现智能控制风力发电机进行刹车停机,确保风力发电机在异常工况下的安全。
2.4 微电网-储能
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
电池组是储能系统主要的构成部分;
电池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电池的监测、评估、保护以及均衡等;
储能变流器可以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
能量管理系统负责数据采集、网络监控和能量调度等。
2.5 微电网系统结构
2.6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要求
1接入系统电压等级
微电网宜采用单个并网点接入系统。当有两个及以上与外部电网的并网点时,在并网运行时,应保证只有一个并网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当高、低两级电压均具备接入条件时,可采用低电压等级接入,但不应低于微电网内至高电压等级。
2.7 微电网特征
1 微型
电压等级:35kV及以下为主
系统容量:至大用电负荷原则上≤20MW
2自治
具有独立运行的控制系统;
独立运行时保障不低于2小时连续供电;
与外部电网年交换电量一般不超过年用电量的50%
3清洁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50%以上
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
3友好
交换功率和交换时段具有可控性;
与并入电网实现备用、调峰、需求侧响应等双向服务
3.8 微电网应用场景
1孤岛、边远地区
解决偏远地区用电问题
2大电网较弱区
提高供电可靠性
保证关键负荷供电
防范电网故障状态
3需求较高园区
提高配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
降低用能成本
提升用能稳定性
服务保障电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