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的风沙中,有这样一个男人,他的名字叫做李德发。他的故事,或许能触动你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1992年,一个退伍军人的铁饭碗碎了。
李德发,一个在新疆大漠中历练出来的硬汉,退伍后在县供销社找到了一份营业员的工作。那时候,城里人还没几个有冰箱,买东西都爱赊账。一次,王婶子家闺女病了,买药钱不够,李德发心一软,让她先拿药回去。这一软,让他丢了工作。
“你以为你是活雷锋?这是集体单位!”主任的训斥声犹在耳畔,李德发却从未后悔。
羊肉串,串起的父子情。
失去了铁饭碗,李德发没有放弃。他支起了羊肉串摊子,用在部队学会的手艺,开始了新的生活。白天准备料,晚上支摊子,一干就是小十年。生活虽清苦,但看着儿子李小虎一天天长大,他的心里充满了欢喜。
800元的幼儿园学费,是梦想还是奢望?
2000年,城里开了家新幼儿园,一个月学费要800元。李德发夜里数着卖串挣的零钱,叹了口气。小虎站在摊位旁边,奶声奶气地说:“爸爸,我不上幼儿园,我要跟你一起卖羊肉串!”那一刻,李德发的眼睛酸得厉害。
2002年,转机来了。
转机出现在2002年。李德发的父亲李长山突发脑梗,需要12万手术费。家里东拼西凑也就筹到3万多。那天晚上,他在医院走廊抽烟,碰见了以前供销社的老王。老王告诉他,当年赊账的那些乡亲们,有好几家都主动还钱了,都存在供销社,加上利息,十来万呢!
那一刻,李德发懵了。
原来那些年,那些乡亲们没有忘记这份恩情。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把钱取了出来。交完住院费,他站在病房门口,看着打着点滴的父亲,心里暖烘烘的。这钱,是乡亲们的情分,是日子虽苦但不失善良的见证。
现在,李德发的羊肉串生意红火。
现在,李德发还在卖羊肉串,不过已经开了间小店,生意红火着呢。儿子小虎考上了重点高中,常跟他说:“爸,以后我也要帮助别人。”
王婶子的眼泪,是感激也是回忆。
前两天,王婶子来吃串,非要付钱。李德发笑着说:“您老钱包里还揣着那张药费欠条呢吧?”她老人家红了眼圈,说:“德发啊,那会儿要不是你,我闺女的病耽误了可怎么办哟……”
结语
人这辈子,总有难处的时候。看似吃亏的事,或许就是一次善意的存款。日子过得再紧巴,也不能把心给拧紧了。一串小小的羊肉串,能串起人和人之间的那份温暖,就够了。
亲爱的读者,您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而后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或者,您是否曾经在困难时刻,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人间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