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redis基础与应用

redis5种数据结构讲解及使用场景

一、字符串
使用场景:

缓存功能:字符串最经典的使用场景,redis最为缓存层,Mysql作为储存层,绝大部分请求数据都是redis中获取,由于redis具有支撑高并发特性,所以缓存通常能起到加速读写和降低 后端压力的作用。(redis为何具备支撑高并发的特性,下次文章讲解)。

计数器:许多运用都会使用redis作为计数的基础工具,他可以实现快速计数、查询缓存的功能,同时数据可以一步落地到其他的数据源。如:视频播放数系统就是使用redis作为视频播放数计数的基础组件。

共享session:出于负载均衡的考虑,分布式服务会将用户信息的访问均衡到不同服务器上,用户刷新一次访问可能会需要重新登录,为避免这个问题可以用redis将用户session集中管理,在这种模式下只要保证redis的高可用和扩展性的,每次获取用户更新或查询登录信息都直接从redis中集中获取。

限速:处于安全考虑,每次进行登录时让用户输入手机验证码,为了短信接口不被频繁访问,会限制用户每分钟获取验证码的频率。

二、哈希

三、列表

列表类型是用来储存多个有序的字符串,列表中的每个字符串成为元素(element),在redis中,可以队列表两端插入(pubsh)和弹出(pop),还可以获取指定范围的元素列表、获取指定索引下表的元素等。

使用场景:

消息队列: redis的lpush+brpop命令组合即可实现阻塞队列,生产者客户端是用lupsh从列表左侧插入元素,多个消费者客户端使用brpop命令阻塞时的“抢”列表尾部的元素,多个客户端保证了消费的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集合

五、有序集合

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预热、缓存更新、缓存降级

Redis 内置了复制(Replication),事务(Transactions) 和不同级别的磁盘持久化(Persistence),并通过 Redis哨兵(Sentinel www.xucaizxyl.com)和自动分区(Cluster)提供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

Redis为什么这么快
  
  1、完全基于内存,绝大部分请求是纯粹的内存操作,非常快速。数据存在内存中,类似于HashMap,HashMap的优势就是查找和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
  
  2、数据结构简单,对数据操作也简单,Redis中的数据结构是专门进行设计的;
  
  3、采用单线程,避免了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和竞争条件,也不存在多进程或者多线程导致的切换而消耗 CPU,不用去考虑各种锁的问题,不存在加锁释放锁操作,没有因为可能出现死锁而导致的性能消耗;单线程只是在处理我们的网络请求的时候只有一个线程来处理。
  
  4、使用多路I/O复用模型,非阻塞IO;多路I/O复用模型是利用 select、poll、epoll 可以同时监察多个流的 I/O 事件的能力,在空闲的时候,会把当前线程阻塞掉,当有一个或多个流有 I/O 事件时,就从阻塞态中唤醒,于是程序就会轮询一遍所有的流(epoll 是只轮询那些真正发出了事件的流),并且只依次顺序的处理就绪的流,这种做法就避免了大量的无用操作。这里“多路”指的是多个网络连接,“复用”指的是复用同一个线程。采用多路 I/O 复用技术可以让单个线程高效的处理多个连接请求(尽量减少网络 IO 的时间消耗),且 Redis 在内存中操作数据的速度非常快,也就是说内存内的操作不会成为影响Redis性能的瓶颈,主要由以上几点造就了 Redis 具有很高的吞吐量。
  
  
  5、使用底层模型不同,它们之间底层实现方式以及与客户端之间通信的应用协议不一样,Redis直接自己构建了VM 机制 ,因为一般的系统调用系统函数的话,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去移动和请求;

Redis分布式锁的底层原理

链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dis读写分离技术解析

在读写分离实例中,新增read-only replica角色来承担读流量,replica作为热备不提供服务。
根据master和read-only replica的数据同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架构:星型复制和链式复制。

互独立,任何一个节点异常不影响到其他节点,同时因为复制链比较短,read-only replica上的复制延迟比较小。

Redis是单进程单线程模型,主从之间的数据复制也在主线程中处理,read-only replica数量越多,数据同步对master的CPU消耗就越严重,集群的写入性能会随着read-only replica的增加而降低。此外,星型架构会让master的出口带宽随着read-only replica的增加而成倍增长。Master上较高的CPU和网络负载会抵消掉星型复制延迟较低的优势,因此,星型复制架构会带来比较严重的扩展问题,整个集群的性能会受限于master。

链式复制
master只需要将数据同步给replica和复制链上的第一个read-only replica。
链式复制的架构下,复制链越长,复制链末端的read-only replica和master之间的同步延迟就越大,考虑到读写分离主要使用在对一致性要求不高的场景下,这个缺点一般可以接受。

缓存穿透,是指查询一个数据库一定不存在的数据。正常的使用缓存流程大致是,数据查询先进行缓存查询,如果key不存在或者key已经过期,再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并把查询到的对象,放进缓存。如果数据库查询对象为空,则不放进缓存。

举例: id ,如果传入的参数为-1,就是一定不存在的对象。就会每次都去查询数据库,而每次查询都是空,每次又都不会进行缓存。

方法:如果从数据库查询的对象为空,也放入缓存,只是设定的缓存过期时间较短。

缓存雪崩,是指在某一个时间段,缓存集中过期失效。
举例:同时存放,过期时间相同,则造成数据库周期性压力。

方法:在做电商项目的时候,一般是采取不同分类商品,缓存不同周期。在同一分类中的商品,加上一个随机因子。这样能尽可能分散缓存过期时间,而且,热门类目的商品缓存时间长一些,冷门类目的商品缓存时间短一些,也能节省缓存服务的资源。

缓存击穿,是指一个key非常热点,在不停的扛着大并发,大并发集中对这一个点进行访问,当这个key在失效的瞬间,持续的大并发就穿破缓存,直接请求数据库,就像在一个屏障上凿开了一个洞。

如何保证缓存与数据库的双写一致性
问题1: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如果删除缓存失败了,那么会导致数据库中是新数据,缓存中是旧数据,数据就出现了不一致。

解决思路: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如果数据库更新失败了,那么数据库中是旧数据,缓存中是空的,那么数据不会不一致。因为读的时候缓存没有,所以去读了数据库中的旧数据,然后更新到缓存中。

问题2:数据发生了变更,先删除了缓存,然后要去修改数据库,此时还没修改。一个请求过来,去读缓存,发现缓存空了,去查询数据库,查到了修改前的旧数据,放到了缓存中。随后数据变更的程序完成了数据库的修改。完了,数据库和缓存中的数据不一样了…

解决思路(1):写请求先删除缓存,再去更新数据库,(异步等待段时间)再删除缓存(成功表示有脏数据出现)。

这种方案读取快速,但会出现短时间的脏数据。

解决思路(2):写请求先修改缓存为指定值,再去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读请求过来后,先读缓存,判断是指定值后进入循环状态,等待写请求更新缓存。如果循环超时就去数据库读取数据,更新缓存。

这种方案保证了读写的一致性,但是读请求会等待写操作的完成,降低了吞吐量

AOF和RDB区别

哨兵,主从复制

Redis 哈希槽的概念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