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3D打印技术助力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达到新水平

14b93913e50a07461b3ed325cdfe867a.png

7月23日,3D打印技术参考注意到,央视新闻揭秘了嫦娥六号着陆过程中使用的发动机零件继续使用了3D打印技术制造。更进一步的,官方继续介绍了在我国新研制的火箭发动机中,60%以上的零部件都可以通过3D打印来生产,可谓达到了新水平。

67489a46436e7f91c86b7670caae1ca7.gif

嫦娥“探月”动力来源

5月3日,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在进入太空的这2200多秒,主要由火箭来提供动力。发射嫦娥六号的长征五号火箭上共有30台发动机,它们一起助力,将嫦娥六号送到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六号任务历经发射、地月转移、落月、上升、交会对接以及返回等多个过程,带回了人类首份月背样品。在这些过程中,超过一百台航天发动机不断接力。

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就要靠安装在嫦娥六号身上的77台发动机了。其中,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在落月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李建华表示,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是为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而研制的,是落月的关键设备,它在嫦娥三号任务之后还陆续帮助嫦娥四号、五号、六号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在嫦娥六号完成月面采样后,装有月背样品的上升器需要从月球表面起飞,这就轮到另3000牛发动机发挥作用了。

d90432de09fa112a81e7a2338f09b118.jpeg

天问一号和探月工程7500N变推力发动机对比

(来自央视纪录片,下一站,火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潘匡志表示,“这个就是我们着上组合体的一个模型,我们的3000牛发动机就在上升器的中间的位置。”嫦娥六号任务非常复杂,既要落月探测,又要采样返回,除了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3000牛发动机,嫦娥六号上还有150牛、25牛、10牛等多种类型的发动机,在姿态控制、交会对接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D打印助力,造好嫦娥“动力之源”

在生产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的厂房,记者看到,这里所有零部件都采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过去人工至少要50小时制造的一个零件,现在用3D打印只需要10个小时

在厂房中,近百台金属3D打印机根据发动机设计图纸,昼夜不停地进行生产。从这里出厂的零部件,会被用于组装成火箭发动机。通过3D打印技术,让发动机的生产周期更短、制造工序简单、可靠性更高,并且还能节省大量原材料。

bae93c4d68e19f27f8a0a9d050e9e372.jpeg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周亚雄表示,“像这台的话就是我们一个发动机上的壳体,因为火箭发动机适应工况比较高,它既要承压,又要保证使用的力学性能,现在我们就用3D打印,相当于把它集成化设计,实现一体化成型。”

313f51666b196febfb77018bef14abec.jpeg

记者在这里采访发现,现在新研制的火箭发动机,60%以上的零部件都可以通过3D打印来生产,这样使得发动机研制效率大幅提高。此前发动机很多零部件几乎都是人工“搓”出来的“孤品”,有了新技术的加持,火箭发动机逐渐从“工艺品”转型为“工业品”

910ac5d33ebf3cbbe6fb41d342f1bcc7.jpeg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张鹏表示,“早期铸造的合格率受限于技术水平,只能达到30%左右。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突破,现在合格率能达到95%以上。”

如果说,3D打印提升的是火箭发动机的制造技术,那数字化的应用就是火箭发动机研制效率大幅提升的代表。

425826f57fcff2604088d5e3ff9bb22c.jpeg

以前设计发动机靠的是手绘图纸或二维制图,而随着数字化水平的提高,现在发动机的设计已经开始全面采用三维模型,研制周期大幅缩短。结合上述提到的“新研制的火箭发动机,60%以上的零部件都可以通过3D打印来生产”分析,目前的发动机零件设计,从开始就考虑了其能否直接通过3D打印进行生产

9721d0c32fb630ebd8b8de0aa3a5b66b.jpeg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李程表示,“采用这种数字化的手段以后,产品的迭代速度更快,可以在数字化的世界里面进行多轮次的仿真计算,确保在物理世界上实现一次成功,支撑了更大推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过程。”

81c7a042a142c93486c0e28373812583.jpeg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李斌表示,“火箭发动机作为核心关键技术的一个代表,它也牵引了这些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火箭发动机需求、配套的一些材料、制造工艺、设备,它水平也在提高。所以相辅相成,促进了我们现在整体研制水平的提高。”

注:本文内容来自央视新闻。

欢迎转发

ad4014652e0c007371dc699606a5732c.gif

主编微信:2396747576(请注明身份); 硕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网址:www.amreference.com

延伸阅读:

1.首席工程师分享经验!NASA借助3D打印实现下一代火箭发动机重大突破

2.首次测试即成功!火箭发动机自动化设计和3D打印新模式证明可行!

3.3D打印一体化制造!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第15次试验成功!

4.航天新应用:3D打印双金属喷射器,结构/功能一体化如何让下一代火箭发动机更强

8253011644fe885c3fc34beb1b059b00.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