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链大量厂商在eSIM领域的布局,eSIM进入产业界视野并得到普及,大量普及性推文为了给读者一个直观的印象,往往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描述,未免会让人产生一些误解。实际上,eSIM毕竟处于商用初期,且涉及到多个领域巨头的切身利益博弈,其发展也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尤其在eSIM的宣传中,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通过eSIM可以让用户无需更换实体SIM卡情况下自由选择切换运营商。不过,自由切换运营商准确来说是未来eSIM成熟后带来的变革,只是eSIM终极形态的一个选项。
eSIM的阶段发展
根据GSMA对eSIM的相关定义,eSIM发展中有三个过程特征:
插拔式SIM卡形态转变为嵌入式
SIM卡具备可重复编程及空中写卡(OTA)功能、
不同运营商配置文件下载及签约管理。
在这三个特征都具备后,用户灵活选择运营商的场景才能实现。而这三个特征也大致构成了eSIM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目前,SIM卡的物理形态从可插拔式向嵌入式发展已获得认可,业界所推进的更多是在单一运营商下实现可重复编程、空中写卡,以及部分国际业务上实现跨国运营商切换,国内运营商间切换还很少实现。
当前阶段中,三大运营商针对国内物联网业务的写卡平台仅支持在自身网络中的空中写卡,确保初始发卡后仍然保持在网。
当然,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第三方eSIM远程配置平台对接多家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选多家运营商码号、套餐的平台。不过,这样平台的运行依赖于运营商开放SIM卡配置数据和接口,而SIM卡配置数据是各家运营商的核心数据,若运营商对此设置门槛,则第三方平台无法实现。
但目前国内物联网用户已经了实现单一运营商网络中的空中写卡已为终端和应用,为用户带来了新的价值。
物联网切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