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0年代经济泡沫初期是什么情况?
20 世纪 90 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你可以理解为一场经济上的大感冒,而且病得很重。事情是这样的:
危机背景:
- “泡沫”吹大了,然后破了: 80 年代,日本签了个《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为了应对出口压力,日本开始实行低利率政策。结果市场上钱太多,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和股市,把房价和股价炒得很高,这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这就好比你炒房,房价一直涨,你觉得自己能赚大钱。但到了 90 年代初,泡沫“砰”的一声破了,房价、股价暴跌,很多人都赔惨了。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就是指从 1991 年到 2012 年,这期间日本经济几乎停滞不前。
- 央行“踩急刹车”: 日本央行发现经济过热,赶紧提高利率,试图给过热的经济降降温。这就就像开车时踩刹车,但如果踩得太猛,车子就容易翻车。
- 监管政策变化: 政府开始限制房地产融资,导致炒房客借不到钱,房价开始下跌。
- 资产大幅缩水: 泡沫破裂后,人们手里的房子、股票都大幅贬值。比如,你之前买了 100 万的股票,结果跌到 50 万,这就是资产缩水。
危机初期(1991-1996):
- 反应有点慢: 日本政府花了一段时间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政策出台比较慢,而且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
- 经济“自由落体”: 股市崩盘后,日本经济开始大幅下滑,从增长变成了衰退。
- 物价“跌跌不休”: 物价持续下跌,老百姓觉得东西会越来越便宜,就不愿意花钱消费,都在等着降价,结果商家更难赚钱,经济就更差了。这就是“通货紧缩”。
- 银行“不敢借钱”: 房价下跌导致很多贷款收不回来,银行坏账很多,不敢轻易地借钱给企业和个人。这就好像银行看到你炒房亏了钱,觉得你还不起贷款,就不愿意再借给你钱了。
- 政府领导频繁更换: 首相换得太勤,政策不稳定,没办法有效地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90 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危机就像一个人得了重病,先是高烧(经济过热),然后是器官衰竭(泡沫破裂),接着是延迟治疗(政策反应慢),最后导致了长期住在 ICU(长期衰退)。这场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