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马拉松赛事主要运营模式
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主流运营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均以“政府+市场”双轮驱动为核心,但在具体权责分工、盈利结构与可持续路径上各有侧重:
1、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
政府(体育局/市政府)主办并承担安保、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专业赛事公司通过招标获得独家运营权,负责招商、竞赛组织、品牌传播
资金:政府给予一定的专项补贴(10-30%),其他资金=赞助费(50-60%)+赛事报名费+文化衍生品;
职责:政府负责赛事审批、安保、交通管制等核心资源协调,赛时委托专业赛事公司执行具体运营
风险:政府财政压力大,企业盈利受补贴额度和招商波动影响
2、政府主办+多方协办+执行外包
政府牵头,多个委办局组成组委会;赛事整体外包给1家主运营商,再向下分包搭建、物料、计时、志愿者等,多见于县镇级小型赛事
资金:政府补贴为主(50-80%),赞助及报名费补充;运营商通过“规模办赛”压缩成本赚取差额
过度依赖补贴,同质化严重;盈利空间薄,服务质量难保障
3、纯市场化竞标运营
政府或授权事业单位作为甲方,设定办赛标准进行招标;运营商自负盈亏,运营公司享有赛事的市场开发权
运营商收入=赞助+报名费+衍生品+旅游套餐;政府不再直接出资
职责:政府交通管制、通信等部门资源协调,赛前舞台、赛时运营,赛后清场,由专业赛事公司执行
风险:自负盈亏,前期需要大量资金导致小运营商退出;若招商不及预期,运营商亏损风险高
二、马拉松赛事筹备
举办一场马拉松的举办,涉及到城市的宣传、公安、医疗、环卫、学校等多个部门,涉及到赛事策划、路线设计、安全保障、医疗救援、志愿者招募、赞助商合作等多个方面。运营公司需要与政府机关、赞助商、媒体、安保、医疗等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确保赛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尤其是比赛当天的赛道和相关区域进行管控,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市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政府自己选择的赛事运营执行公司,最后赛事举办环节出了问题,政府的确需要承担责任。但最主要的责任,必须要由赛事运营执行公司承担。
三、赛事运营和赛事执行
马拉松赛事运营和赛事执行是赛事组织中两个不同但密切相关的环节,它们在职责、工作内容和目标上有所区别:
赛事运营
- 战略规划:负责整个马拉松赛事的总体规划和战略制定,包括赛事定位、规模设定、预算编制等。
- 市场推广:进行赛事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吸引赞助商和参赛者,提升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招商合作:寻找并维护与赞助商、合作伙伴的关系,为赛事筹集资金和物资支持。
- 赛事筹备:负责赛事的整体筹备工作,包括赛道规划、赛事规则制定、报名系统搭建等。
- 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赛事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案。
- 团队协调:协调赛事执行团队、志愿者、供应商等各方资源,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赛事执行
- 现场布置:负责赛事当天的现场布置工作,包括起终点搭建、赛道标识设置、补给站布置等。
- 竞赛组织:执行竞赛组织工作,如选手检录、起跑仪式、计时计分、成绩统计等。
- 选手服务:提供选手服务,包括参赛包发放、补给供应、医疗救护、赛后恢复等。
- 安全保障:实施赛事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交通疏导、现场秩序维护、紧急情况处理等。
- 赛事收尾:完成赛事收尾工作,如现场清理、设备撤除、赛事总结等。
- 后勤保障:负责赛事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人员餐饮、物资供应、车辆调度等。
赛事运营、执行可以由不同公司承担,例如:
赛事 | 赛事运营方(拿品牌/招商/预算) | 赛事执行方(现场落地) | 关键证据 |
---|---|---|---|
北京马拉松 | 中奥路跑(中国田协下属国企,2010 起长期持有运营权) | 每年通过公开比选:计时由芝华安方、赛道搭建由中外建体育、志愿者服务由中青博联等分包 | 北马官方招标文件、业内分包公告 |
杭州马拉松(2025 周期) | 浙江黄龙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国有独资,2025 起获得 5 年运营权) | 2025-2026 年度赛道搭建与器材由上海赛丞体育中标;计时芯片由奥美时光提供 | 浙江省政府采购网 2025-05-08 成交公告 |
广州马拉松 | 中奥路跑(2018 起整体运营) | 2019-2023 连续五年把起终点拱门、功能篷房、舞台音响整体打包给广州锐丰体育执行 | 广马赛事手册“服务商鸣谢”页 |
武汉马拉松 | 武汉汉马体育管理公司(市属国企,2016 年成立并持有 IP) | 2024 汉马计时与成绩系统由江苏金陵体育承接;赛道氛围点布置由本地公关公司汉镇文化落地 | 武汉市政府采购中心公示文件 |
总结
赛事运营更侧重于赛事的整体规划和战略层面,而赛事执行则侧重于赛事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层面。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确保马拉松赛事的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