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培训心得体会

近日,在一个曲径通幽、远离闹市的地方进行了智能制造培训学习。授课的老师有来自一流高校的教授,有在行业前沿探索的专家,也有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引领者。很多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博学多才,有的幽默风趣,有的严谨认真,有的激情澎湃……老师的授课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以下是我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闭关修炼的心得体会。

一、智能制造理论知识升级

智能制造的重要性被提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度,美国、德国、日本等都在战略布局,为了赶上时代发展的高速列车,我国也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2024年首次将“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促进AI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智能制造定义
随着技术的更迭,人类对智能制造的定义的认知更加清晰明确,2018年要将智能制造宽泛的定义为新技术与制造环境的融合,2020年明确了制造活动的环节和成效。智能制造的核心是通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在智能制造模式中,如果把智能工厂比喻成一个智能人,那么智能制造系统是“大脑”,传感器是具有感知能力的“五官”,互联互通的网络是信息传递的“神经系统”,末端的机床、机器人等设备就是确保指令得以执行的“四肢”,这几者缺一不可。

其中,经验、知识和思维能力决定了“大脑”的智能化水平。思维能力是大脑中的模型算法,这是由开发人员决定的;经验和知识是需要数据训练的,庞大的工业数据成为了核心资产,如何让这些资产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是各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二、智能制造技术探索与应用启发

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在智能制造时代有不同的使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要找到在国家智能制造体系中的定位,形成合力才能画出智能强国的最大同心圆,下面以企业主体为例进行阐释。

1.企业智能制造战略规划目标的确立

企业要发展智能制造必须顺势而为,制定战略规划时要遵循国家政策和行业级以上标准,设定目标要立足实际,对标竞争对手,不能具有自主盲目性。

例如:xx技术被社会炒作的很热,企业负责人就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探索应用,结果事与愿违。技术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只有成熟度达到一定水平才具有工程化应用的价值。

2.企业智能制造体系的构建

企业智能制造体系的构建需要从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两大维度协同推进,既要实现战略规划与组织能力的优化,也要完成技术架构与数据驱动的融合。

根据国标,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行业三个部分,其中管理体系涵盖基础共性中的安全、管理标准,以及保障要求中的综合管理能力、安全生产等,技术体系主要涉及关键技术。

3.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落地

企业有智能化场景需求,但不具备技术研发能力;高校研究院所有技术成果,缺乏成果转化的土壤。通过产学研用的合作方式实现企业智能化转型理应能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只有少部分场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运用新技术对制造业务场景进行智能化改造,新技术是工具,应服务于业务需求,合作过程中熟悉业务的一方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明确业务过程中的特殊要求,识别智能化转化的技术难点,否则技术成果在企业应用会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

4.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

企业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员工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人才梯队建设,智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就会上升为制约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问题。

三、个人成长的思考

企业在智能化转型,处于其中的人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根据组织需要和个人优势主动找准定位,对标学习目标,深耕智能制造某一方向,比如: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系统集成、数据治理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发光发热。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成龙。

(张贝贝)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