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权臣之霍光

霍光(?-68),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霍光身高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地节二年(68),霍光去世,谥号宣成两年后,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霍光常被人与伊尹相提并论,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在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立下封狼居胥的不世奇功,威名赫赫地班师回朝。在归途之中,他思念起那个曾抛弃他和母亲的渣男父亲,于是便决定去探望一下。霍去病没有因为父亲的过错而怨恨他,反而以德报怨地为他置办了大量田产,展现出了他内心的宽广和胸怀。看着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霍去病充满疼爱,于是征求父亲的同意后,将他带到京城发展。霍去病先是在自己手下安排了一个郎官的职位给霍光,并迅速提升他为诸曹侍中、参谋军事。实际上,这就是让霍光在多方面进行历练。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霍去病认为要想学到真本事,还是需要到大老板身边去锤炼。于是,他推荐霍光做了汉武帝的奉车都尉。这样一来,霍光便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高层政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奉车都尉的职责,出则为皇帝驾车,入则陪伴在皇帝左右。这实际上是给霍光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职场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的霍光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自保尚且不足,又怎么能保护汉武帝呢?但是,奉车都尉这个职位却可以让他与皇帝亲近,学习经验,积累资历。这个职位历来都是职场上升的火箭通道,而汉武帝身边的岗位更是如此。

然而,汉武帝这个领导却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和暴躁的脾气。在他身边工作,风险极高。因为只要你稍有不慎惹他不高兴,就可能成为他的出气筒。而且,汉武帝晚年的时代也颇为特殊,各种事情层出不穷。汉武帝设计出来的统治框架史无前例,开辟的疆域空前绝后,再加上全民战争般的紧张气氛,使得那个时代的政治改革、经济政策和民生考验无处不在。这些对于帝国官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汉武帝想到的事情就要做到,他一句话下面的人就要忙前忙后地紧张起来,干得多还不能出错。因为汉武帝那暴脾气容不得下面的人犯错,谁要是让他不满意,就会让他滚蛋。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霍光作为奉车都尉,他的职责不仅是驾车,更是要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因此,朝廷重臣们在汉武帝的朝堂上轮流上演着一出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码。陪伴这位脾气暴躁的老虎般的君王,霍光除了因为哥哥霍去病在汉武帝心中的特殊地位和感情而得以稳固自身地位外,其他方面并不引人注目。然而,霍去病在将他带入京城后仅保护了他两年,便离开了人世。这意味着霍光虽然因哥哥霍去病深受汉武帝器重而地位显赫,但他的保质期并不长久。

皇帝这个职位,如同一个喜新厌旧的情人,汉武帝不可能一直因为霍去病而高看霍光一眼。对于年纪轻轻的霍光来说,他必须趁着自己哥哥那份余热还没有散尽之前,尽快地站稳脚跟。那么霍光是如何行动的呢?史书记载: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意思是说,霍光平时特别注意精准控制自己的言行,出入宫殿走到哪里停,每次几乎都是零偏差。他以严谨的态度和精准的行动来表现自己的忠诚和能力,从而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和器重。

霍光的工作态度可谓是一丝不苟,他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将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这种高标准的工作作风,让他成为了汉武帝身边最可靠的助手。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汉武帝的高度认可,以至于在临终前,汉武帝特意将周公辅政图赐给霍光,希望他能够在未来继续辅佐新皇帝刘弗陵。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中,霍光所展现出的工作态度和智慧却让人深感敬佩。他以超乎常人的自律和专注,成就了自己在汉朝政治舞台上的传奇地位。

在后元二年春日的五柞宫,汉武帝病重,霍光以明哲保身之道,掩藏智慧,大哭:陛下,国家和人民需要您,您怎能离我们而去?刘弗陵在前台,您在幕后掌舵,大汉江山何去何从?汉武帝看着这位懂事的秘书,道:那幅画已经告诉你答案,刘弗陵在前面站台,你在后面撑腰!霍光的虔诚和行动,让汉武帝安心托付,他将以实际行动遵循领导教诲,永无自以为是。

同时,霍光让汉武帝亲口确认自己地位的合法性,为未来扫清障碍尽。管汉武帝给了霍光那幅画,但未亲口确认,其他心怀叵测的人可以不予承认。霍光心思缜密,步步为营。他对汉武帝道:我才能浅薄,岂敢担当此重任?在这方面,金日殚比我强得多!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在向汉武帝说明,如果金日殚稍有不慎,日后可能会成为霍光的绊脚石。金日殚也是个聪明人,明白自己要么及时表态被汉武帝认可,要么被霍光压制。于是他立即表态:臣是个外国人,不如光。

在汉武帝驾崩后,霍光官拜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成为大汉帝国的实际舵手。他的名义上是与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但实际上却是独掌大权。因为大司马大将军掌控最高军权,领尚书事则掌握最高政权。

在公元前87年,刘弗陵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汉昭帝。他的谥号看似尊贵,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他当时仅有八岁,还只是个玩泥巴的小孩子。朝廷上的事务对他来说如同天书,于是他只能将权力交给三位托孤大臣。其中,霍光已经成为了大将军兼尚书事,权倾朝野,上官桀和金日磾也如同他的左膀右臂,地位显赫。

然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霍光竟然将九岁的孙女嫁给了汉昭帝,并阻止他成年后亲近其他女人。这是何等的计谋:汉昭帝只有皇后,只能与她生子,所生的太子自然是顺理成章的继承人。霍家的血脉占据了太子的一半,刘家的江山岂不是等同于霍家的江山?在汉昭帝的时期,霍光如日中天,一切看似尽在掌握。

然而,命运弄人。遗憾的是,汉昭帝竟然无后。原因不明,但霍光的孙女并未按照他的规划发展,只能在22岁时成为皇太后。如此意外的情况,让人不禁感叹:霍光的计划再精明,终究还是敌不过命运的捉弄。

此刻,立谁为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元平元年(74)夏四月癸未日,汉昭帝驾崩,他没有儿子。霍光迎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然而仅仅二十七日后,霍光便以淫乱无道的理由报请上官太后废除了他。霍光与众臣商议后,决定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继承帝位。这就是我们尊贵的汉宣帝。霍光效法殷商伊尹,行废立天子之事,自此被后人合称为伊霍

刘据的孙子刘询,卫子夫的曾孙子,即我们的汉宣帝,从某个层面来说,他也可算是霍家的人。巫蛊之祸后,刘询被廷尉丙吉藏在监狱里保住了性命。风头一过,他便流落民间,在外祖母家生活。在民间的时候,他娶了许平君为妻。许平君的父亲曾是昌邑王刘贺的部下。因此,许平君可能是昌邑王的人,身边放这么个钉子,霍光能放心吗?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自己的女儿硬塞给汉宣帝,非逼着汉宣帝立女儿为皇后。

从关系上讲,汉宣帝等于是汉昭帝的孙子,可现在呢,霍光的孙女是太后,而女儿却只是皇后。今后让她们怎么见面?这些都不要紧,毕竟天家无私事,一举一动都为天下苍生考虑。那么,为了苍生的福祉,让姑姑和侄女颠倒下辈分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霍光主意虽好,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汉宣帝还真是个有情人。他跟许平君感情非常深厚。当了皇帝以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宁肯不当皇帝,也要立许平君为后。

据传,霍光的妻子霍显为保住皇帝对霍家的信任,狠心毒死了许平君,让女儿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看似霍光再次胜利,但汉宣帝是个重感情的人,心中明知许平君之死的原因,从此与霍光之间的隔阂悄然滋生。汉宣帝绝非平庸之辈,他不动声色地在朝廷中逐渐扶持霍光的反对派。

公元前68年,一代英杰霍光终告离世。然而,霍光死后,家属却极尽奢华,甚至使用皇上才享有的礼仪史。书记载,此事经过太后和皇后的允许,理由是霍光对汉室江山有功,应当感恩。然而,即便是有了太后和皇后的允许,霍光超规格的葬礼仍引起朝臣的非议。其中是否有皇帝扶植的新贵,则不得而知。

霍光逝去第二年,即公元前67年,汉宣帝开始亲自执政。他立即向霍家发难,罢免了霍山、霍禹等人的爵位和权力,提拔了反对霍光的张安世、魏相等人为尚书令和丞相。同时,他坚决地指定爱妻许平君的儿子刘奭为太子,即日后的汉元帝。

汉宣帝的各项政策对霍家来说越来越不利。霍山、霍禹等人终于感到焦虑,先后发动了两次叛乱。第一次还算有所收敛,只针对丞相魏相;而第二次则孤注一掷,打算废掉汉宣帝,拥立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帝。这两次行动都得到了皇太后和皇后的支持,皇太后甚至为此颁布了诏书。然而,这两次叛乱最终都被汉宣帝平定。皇后被废去后位,赶出皇宫,而皇太后虽然此时只有25岁,但因辈分所限,汉宣帝对她无计可施,只好任其自生自灭。犹如狂风中的树叶,霍氏家族在这场政治的风暴中飘摇欲坠,最终走向了衰败的道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