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女子嫁三次,为三家各生一个名人,两个儿子与苏轼有恩怨情仇

北宋年间,有一奇女子仇氏,竟然嫁过三户人家。

古代女子向来是讲究从一而终,而此女却可以拥有如此多的婚事,实在是当世罕见。

嫁了三次也就算了,关键的是,她为三家各生了一个名人。

还有更加离谱的是,她的两个儿子与苏轼有恩怨情仇,一个是苏轼挚友,一个则是苏轼的死对头。

“奇女子”仇氏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佛印、李定以及女儿蔡奴,其中比较出名的当属佛印,他作为苏轼的挚友多次出现在诗词中。

李定也是北宋著名的官员,属于王安石新党一派的人物。

至于女儿蔡奴,那也是名满京城教坊司的头牌,多少公子哥为了见她一面而倾家荡产。

根据史料记载,这仇氏长得十分貌美,又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不过想想也是,这蔡奴能作为教坊司的头牌,一定是色艺双绝。

那这仇氏作为蔡奴的母亲,长相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仇氏先是嫁给了佛印的父亲,饶州浮梁的一户林姓人家。

这是仇氏的第一次婚姻,也是唯一一次做别人的正妻。

林姓人家只是一户普通的读书人家庭,很难满足仇氏的虚荣心和消费水平。

生下佛印后没多久,仇氏就开始在外面勾三搭四。

由于仇氏长得美艳,这外面的男子也大都愿意为她花心思、花金钱。

她这般在外面和男子厮混,很快传到了佛印父亲的耳中。

林家虽不是官宦世家,但也是一个清清白白的文人世家,怎么能容忍仇氏这样的行为。

在佛印两岁的时候,仇氏就由于作风问题被赶出了林家。

可仇氏并不是一般的女子,被赶出林家后很快就找到新的去处了。

由于在饶州她已经臭名远扬了,没有哪户人家敢让这样的女子进门。

这次仇氏就把眼光放得远了一些,跑到了江苏扬州。

只不过这次仇氏只能做人家的小妾,做不了妻子。

她在扬州嫁给了李问做妾室,李问是当地有名的学者,在扬州也有一定的实力。

嫁给李问没多久,仇氏就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李定

按照道理来说,仇氏这次应该和李问好好过日子了。

但是仇氏老毛病又犯了,她又和外男私相授受。

虽说这次只是小妾,但是这种行为,是哪个男人也无法忍受的。

李问一气之下就把仇氏赶走了,至于儿子李定,也交给自己的原配妻子来抚养。

尽管被李家赶了出来,可仇氏却没有因此而过分悲伤。

毕竟在仇氏的眼中,不过就是一个男人而已,自己又不是找不到。

果然,没隔多久,仇氏又嫁人了。

仇氏这次嫁的人姓郜,与上次一样也是做小妾。

根据历史记载,这次应该是仇氏最后一次嫁人,他为郜家生了一个女子,名字叫郜六,也就是蔡奴。

也许是仇氏年纪大了,实在是折腾不动了,就决定在郜家好好地过日子。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让仇氏生下这两个儿子,让他们和苏轼发生那么多交集。

挚友与死敌竟是兄弟

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总是那么令人意想不到。

估计仇氏本人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会和苏轼发生这么多故事。

大儿子佛印,是苏轼的挚友,而小儿子李定则是苏轼一生的死敌,甚至可以说苏轼最后的落败,与李定有着莫大的关系。

佛印和苏轼的友情,有着太多的典故可以证明。

两个人用今天的话来形容就是损友,其中比较有意思的就是苏轼和佛印两个人一起讨论佛、一起吃东西的典故。

苏轼是出了名的嘴巴欠,一日,苏轼和佛印两人在一起打坐。

由于过于无聊,两个人就闲聊了起来。

苏轼问佛印,自己打坐的样子像什么?

佛印很是认真地回答:“你打坐的样子很像一尊佛。”

这时,苏轼大笑起来对佛印说:“你知道你像什么吗?你打坐的样子像一趟牛粪。”

不得不说,苏轼损起人来,真的是不留余地,即便是好朋友他也不会手下留情。

佛印听苏轼这么说,只是笑笑并没有生气,也没有和苏轼争辩。

后来,回到家中的苏轼,才反应过来今天的自己是如此的愚蠢。

原来佛教中讲究的是:你心中想到的是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

他说佛印是一趟牛粪,那不就是在说自己心里只有牛粪。

而佛印看到自己是一尊佛,证明他的心中是佛。

想到这里,苏轼才觉得是自己肤浅了。

怪不得佛印不和自己争辩,原来是变着法的说自己粗俗肤浅。

佛印虽然是出家人,但是对饮食方面并不是忌口。

他十分喜欢去苏轼家吃吃喝喝,并且每次都是不请自来。

后来苏轼和黄庭坚一起游西湖的时候,就不想带佛印。

苏轼和黄庭坚两人偷偷的坐船到西湖湖心游玩,他们想着这次那个大和尚没办法蹭吃蹭喝了。

正当两人窃喜的时候,佛印从船板下爬了上来,把他二人着实吓得不轻。

苏轼和黄庭坚没有办法,只能再次让佛印蹭吃蹭喝。

他们其实并不是说不想和佛印一起吃饭,只是由于他们之间的情谊太深厚,才会想着捉弄彼此一番。

若是普通的朋友关系,只会一本正经的交往,才不会这般有趣。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友谊深厚,佛印才会把自己的身世都告诉了苏轼。

原来佛印一直知道自己的母亲仇氏,后来嫁到了扬州李家,并且生了李定这个同母异父的兄弟。

而这李定此时可以说是苏轼的敌人,因为苏轼属于旧党人员,而李定则是新党王安石的人。

能够有机会抓住李定的把柄,对于苏轼等旧党人员来说,当真是幸事一件。

佛印就告诉苏轼,这李定没有为自己的母亲守孝,苏轼可以以此作为证据,去攻击李定不孝。

这佛印是真的把苏轼当成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知己了,就连同母异父的兄弟在他眼中都没有苏轼重要。

当然,这也可能和他们从未见过面有关系,兄弟两之间也是毫无感情

在古代,不孝是一个很大的罪名,尤其是对于做官的人。

一般做官的人,父母去世之后,都要守孝三年,才能再次入朝为官。

如果谁没有为父母守孝,那么就会被文人以及老百姓所非议。

李定不为自己的母亲守孝,这也是令人不能理解的。

原来,李定并不知道仇氏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他的父亲就没有提过仇氏这个人。

李定自小就抚养在李问妻子膝下,他也一直觉得自己是家中的嫡子。

仇氏在别人家去世,他自是不用为了父亲曾经的一位小妾去守孝。

这李定是如何也想不通,苏轼是如何知道自己的身世之谜。

当苏轼以李定不守孝为由攻击他时,李定自己一直在辩解,自己的父母尚在世间,何来守孝一说。

李定也是当真可怜,从苏轼的口中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竟然是仇氏。

但这一刻,李定来不及难过,只想着怎么为自己辩解。

后来由于王安石等人的作保,才让李定勉强保住官位。

经此一事,李定如何能不恨苏轼?他一定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李定一直在等机会,等一个能够致苏轼于死地的机会。

苏轼这个人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写的文章经常会带有个人色彩,这很容易让人抓住把柄。

他曾在给宋神宗的《湖州谢上表》中写道:“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句话直接写了自己对新党新政的不满,苏轼也属于是自己想作死,写下这样的文章呈给皇帝。

李定等了那么久,可算是抓住了苏轼的把柄,怎么可能会轻易地放过他。

李定将这篇文章仔细地分析给宋神宗听,这可把宋神宗气坏了。

宋神宗马上命人将苏轼押解到京城,此时的苏轼甚至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怎么弄得这般严重。

后来在李定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在苏轼过往的文章中,找到他对朝廷不满的句子。

苏轼这个人本来就爱发牢骚,写写心中的不满也是很正常的。

可被有心人利用了,这就是要杀头的大罪,这也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宋朝可是著名的看重文人的朝廷,而苏轼也差点成为北宋第一个被砍头的文人。

后来由于李定实在太过分,就连他的恩师王安石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替苏轼说几句公道话。

由于王安石的说情,苏轼才能保全性命。

这件事可以说影响了苏轼的一生,经此一事,苏轼的性格倒是收敛了不少。

李定也因为这件事而被骂了很多年,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仇氏所生的两个儿子都和苏轼有着那么多的恩怨情仇,不得不让人感慨历史的奇妙,仿佛是上天注定好的,要与苏轼发生这些纠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