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
一、多线程的创建
方式1:继承于Thread类
- 创建一个继承于 Thread 类的子类
- 重写 Thread 类的 run() —— 将此线程执行的操作声明在 run()中
- 创建 Thread 类的子类对象
- 通过此对象调用 start() :① 启动当前线程;②调用当前线程的 run()
示例
/**
* 例子:遍历100以内所有的偶数
*/
// 1.创建一个继承于Thread类的子类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 2.重写Thread类的run()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uper.run();
for (int i = 0; i < 100; i++) {
if (i % 2 == 0) {
System.out.println(i);
}
}
}
}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3.创建Thread类的子类对象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 4.通过此对象调用start()
myThread.start();
// 如下操作仍然是在main线程中执行的
System.out.println("Hello,World");
// 创建Thread类的匿名子类的方式
new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uper.run();
}
}.start();
}
}
问题一
我们不能直接通过调用 run() 的方式启动线程
问题二
再启动一个线程,遍历100以内的偶数。不可以还让已经start()的线程去执行,否则会抛出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异常
我们需要重新创建一个线程的对象,去调用start()
Thread类中的常用方法
- start():启动当前线程;调用当前线程的run()
- run():通常需要重写Thread类中的此方法,将创建的线程要执行的操作声明在此方法中
- currentThread():静态方法,返回执行当前代码的线程
- getName():获取当前线程的名字
- setName():设置当前线程的名字
- yield():释放当前cpu的执行权
- join():在线程a中调用线程b的 join() ,此时线程a就进入阻塞状态,直到线程b完全被执行以后,线程a才结束阻塞状态
stop():已过时。当执行此方法时,强制结束当前线程- sleep(long millis):让当前线程“睡眠”指定的millis毫秒。在指定的millis毫秒时间内,当前线程是阻塞状态
- isAlive():判断当前线程是否存活
方式2:实现Runnable接口
- 创建一个实现了 Runnable接口 的类
- 实现类去实现Runnable中的抽象方法:run()
- 创建实现类的对象
- 将此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类的对象
- 通过Thread类的对象调用start()
/**
* 例子:遍历100以内所有的偶数
*/
// 1. 创建一个实现了 Runnable接口 的类
class M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
// 2. 实现类去实现Runnable中的抽象方法:run()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if (i % 2 == 0) {
System.out.println(i);
}
}
}
}
public class MThr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3. 创建实现类的对象
MTest mTest = new MTest();
// 4. 将此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类的对象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mTest);
// 5. 通过Thread类的对象调用start()
thread.start();
}
}
以上两种方式的比较
开发中优先选择:实现Runnable接口的方式
原因:
- 实现接口的方式没有类的单继承性的局限性
- 实现的方式更适合来处理多个线程有共享数据的情况
联系:Thread类本身实现了Runnable接口
相同点:两种方式都需要重写run(),将线程要的逻辑声明在run()中
<——JDK 5.0新增线程创建方式——>
方式3:实现Callable接口
-
创建一个实现Callable的实现类
-
实现call方法,将此线程需要执行的操作声明在call()中
-
创建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
将此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作为传递到FutureTask构造器中,创建FutureTask的对象
-
将FutureTask的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对象,并调用start()
-
获取Callable中call方法的返回值
返回值即为FutureTask构造器参数Callable实现类重写的call()的返回值。
//1.创建一个实现Callable的实现类
class NumThread implements Callable{
//2.实现call方法,将此线程需要执行的操作声明在call()中
@Override
public Object call() throws Exception {
int sum = 0;
for (int i = 1; i <= 100; i++) {
if(i % 2 == 0){
System.out.println(i);
sum += i;
}
}
return sum;
}
}
public class ThreadNew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创建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NumThread numThread = new NumThread();
//4.将此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作为传递到FutureTask构造器中,创建FutureTask的对象
FutureTask futureTask = new FutureTask(numThread);
//5.将FutureTask的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对象,并调用start()
new Thread(futureTask).start();
try {
//6.获取Callable中call方法的返回值
//get()返回值即为FutureTask构造器参数Callable实现类重写的call()的返回值。
Object sum = futureTask.get();
System.out.println("总和为:" + sum);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如何理解实现Callable接口的方式创建多线程比实现Runnable接口创建多线程方式强大?
-
call()可以有返回值的。
-
call()可以抛出异常,被外面的操作捕获,获取异常的信息
-
Callable是支持泛型的
方式4:使用线程池
- 提供指定线程数量的线程池
- 执行指定的线程的操作。需要提供实现Runnable接口或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 关闭连接池
优势
-
提高响应速度(减少了创建新线程的时间)
-
降低资源消耗(重复利用线程池中线程,不需要每次都创建)
-
便于线程管理
corePoolSize:核心池的大小
maximumPoolSize:最大线程数
keepAliveTime:线程没有任务时最多保持多长时间后会终止
class Number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 = 0;i <= 100;i++){
if(i % 2 == 0){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
public class ThreadPoo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 提供指定线程数量的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2.执行指定的线程的操作。需要提供实现Runnable接口或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service.execute(new NumberThread());//适合适用于Runnable
//service.submit(Callable callable);//适合使用于Callable
//3.关闭连接池
service.shutdown();
}
}
二、线程的优先级
线程的优先级等级
- MAX_PRIORITY:10
- MIN_PRIORITY:1
- NORM_PRIORITY:5
涉及的方法
- getPriority():获取线程的优先级
- setPriority(int p):设置线程的优先级
说明
高优先级的线程要抢占低优先级线程cpu的执行权,但是只是从概率上讲,高优先级的线程高概率的情况下被执行。并不意味着只有当高优先级的线程执行完毕以后,低优先级的线程才执行
三、线程的生命周期
四、线程的安全问题
举例:卖票的过程中,出现了重票、错票 —— 线程的安全问题
1.问题出现的原因
当多条语句在操作同一个线程共享数据时,一个线程对多条语句只执行了一部分,还没有执行完,另一个线程参与进来执行。导致共享数据的错误。
2.解决办法
对多条操作共享数据的语句,只能让一个线程都执行完,在执行过程中,其他线程不可以参与执行。
3.在 Java 中,我们通过同步机制,来解决线程的安全问题
方式一:同步代码块
synchronized(同步监视器) {
// 需要被同步的代码
}
说明:
-
操作共享数据的代码,即为需要被同步的代码 ( 不能包含代码多了,也不能包含代码少了 )
-
共享数据:多个线程共同操作的变量
-
同步监视器,俗称:锁 , 任何一个类的对象,都可以充当锁
要求:多个线程必须要共用同一把锁
补充:
- 在实现Runnable接口创建多线程的方式中,我们可以考虑使用this充当同步监视器
- 在继承Thread类创建多线程的方式中,慎用this来充当同步监视器,考虑使用当前类充当同步监视器
方式二:同步方法
如果操作共享数据的代码完整地声明在一个方法中,我们不妨将此方法声明为同步的
private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 {
// 同步方法的内部代码
}
总结:
-
同步方法仍然涉及到同步监视器,只是我们不需要显式的声明
-
非静态的同步方法,同步监视器是:this
静态的同步方法,同步监视器是:当前类本身
方式三:Lock锁 —— JDK 5.0 新增
class A{
// 1.声明ReentrantLock类的对象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void method(){
// 2.调用该对象的lock()方法
lock.lock;
try{
//保证线程安全的代码
}finally{
// 3.调用解锁方法unlock()
lock.unlock();
}
}
}
优势
同步的方式解决了线程的安全问题
局限性
操作同步代码时,只能有一个线程参与,其它线程等待。相当于是一个单线程的过程,效率低
4.线程的死锁问题
解释
- 不同的线程分别占用对方需要的同步资源不放弃,都在等待对方放弃自己需要的同步资源,就形成了线程的死锁
- 出现死锁后,不会出现异常,不会出现提示,只是所有的线程都处于阻塞状态,无法继续
解决方法
- 专门的算法、原则
- 尽量减少同步资源的定义
- 尽量避免嵌套同步
五、线程的通信
线程通信的例子:
使用两个线程打印 1-100。线程1、线程2交替打印
1.涉及到的三个方法
- wait():一旦执行此方法,当前线程就进入阻塞状态,并释放同步监视器
- notify():一旦执行此方法,就会唤醒被wait()的一个线程。如果有多个线程被wait(),就唤醒优先级高的那一个
- notifyAll():一旦执行此方法,就会唤醒所有被wait()的线程
2.说明
- wait(),notify(),notifyAll() 三个方法必须使用在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中
- 以上三个方法的调用者,必须是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中的同步监视器,否则会出现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异常
- 以上三个方法定义在 java.lang.Object 类中
3.sleep()和wait()的异同
相同点
- 一旦执行方法,都可以使得当前线程进入阻塞状态
不同点
-
两个方法声明的位置不同:
Thread类中声明sleep() , Object类中声明wait()
-
调用的要求不同:
sleep()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场景下调用,wait()必须使用在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中
-
关于是否释放同步监视器:
如果两个方法都使用在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中,sleep()不会释放锁,wait()会释放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