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清华大学公布了《清华大学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显示,清华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共有2546人赴国内外继续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79.6%。其中,国内深造人数为2098人,占比65.6%,出国(境)深造人数为448人,占比为14%;此外还有2.1%的同学拟继续深造。
图源:清华大学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https://career.tsinghua.edu.cn/info/1031/4775.htm
无独有偶,《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上海交通大学 2022 届本科生国内深造比例为 50.79%,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6.55%。
图源:《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就业质量报告》https://www.job.sjtu.edu.cn/news/detail.htm?lId=2753
总的来看,现在这个时代,好像读研只是早晚的事了……越来越多同学选择本科毕业后深造读研,即使暂时就业也一般有着工作几年后继续读研提升学历的想法。毕竟,学历贬值越来越严重、求职升职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谁也无法预料未来,只能尽量增加手中的筹码。
图源微博
“ 但读研这条路真的就好走吗?”
自2016年起,考研报考人数进入了高增长阶段。从2015至2022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8%,2022年则在高位上实现高增长,增长比例超过21%。2023年考研报考人数更是达到了474万人,然而,考研录取人数的增长较为有限,近几年报录比一直维持在3.5:1左右。一个人上岸,就意味着有三个人要出局,真有点“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觉。
考研的残酷,可见一斑。考研er们面临着逐年增多的考研大军,居高不下的报录比,一战定胜负的考研初试,个中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
图源:中国教育在线
看着孩子辛辛苦苦一年,焚膏继晷埋头苦读,结果却不如人意,这种无力感和挫败感,作为父母绝对能和孩子感同身受。
其实除了最常见的考研,还有两种风险更低、更加稳妥的方式,那就是【保研】和【留学】,上可冲刺、下可保底,但保研和留学准备时间较长,需提前谋篇布局,从大一、大二开始就瞄准正确的方向、付出持续的努力,以在保研和留学申请阶段拿到更多的面试机会和录取offer。
所以,如果想通过在大学期间的稳扎稳打获得深造机会,保研和留学都是比较好的选择。而如果前期没有做好铺垫,在大三、大四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可能只能选择考研。而考研中纯应试的比重更大,很多同学备考的刻苦程度丝毫不亚于“超级中学”里那些勤奋的高中生,大学生活变成“高四”,只为考场上的放手一搏。
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将目光转到了保研和留学上面,参与到孩子的读研征途中。有的家长凭借自身IT行业从业经验,从孩子大一时就帮其规划保研,最终孩子成功上岸中科院;有的家长在孩子大二时就来咨询保研,听取各类保研分享,帮孩子转发领取保研资料,最终帮助孩子上岸北大……
“ 但,保研是什么?大一到大三孩子要做哪些事情?家长在这其中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大部分家长其实并不了解保研,等到孩子想保研时,成绩科研进不了保研内围,作为父母也只能干着急。我们常说,“父母的眼界与格局,影响着孩子未来的高度和深度。”如果父母能早早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保研”的种子,后续孩子会不会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