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系列文章为计算机网络理论的学习笔记,学习笔记基于老师给的的PPT、他人学习笔记和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一系列权威资料。学习笔记仅个人学习用,便于记录和复习,无广泛传播之意,若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欢迎各位大佬指正和交流。
1 OSPF基础
在计算机网络理论学习笔记(十)中我们介绍了RIP路径协议,但是,因为RIP路径协议存在无法避免的缺陷,多用于构建中小型网络,并且互联网规模的日益扩大,RIP路由协议无法满足现状,所以,OSPF路径协议出现了。
1.1 RIP的缺陷
之所以会出现OSPF路径协议,是因为RIP协议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改进。
1.1.1 以跳数评估的路由并非最优路径
跳数评估忽略了各路径间的传输速度。
转换关系:1024Kbps=1Mbps ,1024Mbps=1Gbps ,1024Gbps=1Tbps.
上图中的数字表示的是不同路由之间的传输速度,如果RTA选择S0/0传输,传输需时会大大缩短为3s。即最短路径 不等于 最高效率
1.1.2 最大跳数16导致网络尺度小
网络尺度的限制使得在大型网络中,由于网络的规模增加导致接口间直接无法传输数据。
RIP协议限制网络直径不能超过16跳! (协议规定
1.1.3 收敛速度慢
收敛速度即算法的收敛速度。
RIP的V-D算法路径刷新协议的严重的缺陷:“慢收敛”问题(又叫做“计数到无穷”问题)。即如果路径出现环路,直到路径长度达到16(按30s算就需要210s),路径回路才能被解除,否则一直循环报文发送接收和路由表更新,这就是所谓的慢收敛问题。
- RTA和RTB收到路由不可达信息后进入抑制时间。
- 抑制时间结束前,即使有新的设备发布路由RTA和RTB的路由也不能更新。
1.1.4 更新发送全部路由表浪费网络资源
- 假设RTA和RTB各有1000条路由,每条路由需占用20个字节,全部发送将浪费大量带宽。
- 每次路由更新时,RTA和RTB之间单向需消耗至少160Kb的带宽资源。
1.2 OSPF基本原理
OSPF路径协议,即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广泛使用的一种动态路由协议(用于网际协议(IP)网络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IETF开发的基于链路状态的自治系统内部路由协议。 基于SPF算法计算最短路径,选路更合理,不会产生路由环路。
OSPF仅传播对端设备不具备的路由信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