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
逻辑门是组成各类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逻辑器件。
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芯片):实现各种逻辑功能的元器件及其连线都集中制造在同一块半导体材料小片上,封装在一个壳体中。
采用集成电路进行数字系统设计的优点:
1. 可以简化设计和调试过程
2. 可靠性高 3. 功耗低 4. 成本低 5. 易于维护
1 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
半导体器件 集成电路规模 设计方法和功能定义
1.1 按采用的半导体器件分类
双极型集成电路 单极型集成电路(MOS型集成电路)
1.1.1 双极型集成电路
采用双极型半导体器件作为元件。
特点:速度快、负载能力强,但功耗较大、集成度较低。
1.1.2 单极型集成电路
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作为元件。
特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集成度高、功耗低,但速度相对双极型较慢。
1.2 按集成电路规模的大小分类
根据单片集成电路芯片上包含的逻辑门个数或元件个数,分为 SSI 、MSI 、LSI 、VLSI。
1.3 按设计方法和功能定义分类
根据设计方法和功能定义通常可分为 3 类:
1. 非定制电路(又称为标准集成电路)
2. 全定制电路(又称为专用集成电路)
3. 半定制电路
2 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
通常在数字电路中,晶体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等器件一般是充当开关使用,其工作状态相当于相当于开关的“接通”与“断开”。
这一部分我们研究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在导通与截止两种状态下的静止特性,分析它们在导通和截止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即动态特性。
2.1 晶体二极管
2.1.1 静态特性
静态特性是指二极管在导通和截止两种稳定状态下的特性。典型二极管的静态特性曲线为:
分析静态曲线:
1. 正向特性:
门槛电压 ( VTH ):使二极管开始导通的正向电压,一般锗管约0.1V,硅管约0.5V。
2. 反向特性:
二极管在反向电压 VR 作用下,处于截止状态。
反向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基本不引起反向电流的变化。(除非反向电压很大,达到反向击穿电压VBR,击穿二极管)。
因为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所以在数字电路中经常把它当作开关使用。
这个图很重要,下面的逻辑门电路会用到,要记住!!!
2.1.2 动态特性
二极管的动态特性表现在完成两种状态之间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电荷存储效应引起,二极管的本质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的PN结,PN结中空穴和载流子的扩散运动需要时间,以此产生正向电流。)
所以,我们引入了反向恢复时间和开通时间的概念。
1. 反向恢复时间:
二极管从 正向导通 --> 反向截止 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向恢复时间。
2. 开通时间
二极管从 反向截止 --> 正向导通 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向恢复时间。
二极管的开通时间很短,对开关速度影响很小,相对反向恢复时间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2 晶体三极管
2.2.1 静态特性
晶体三极管由集电结和发射结两个PN结构成,三极管有截止、放大、饱和3种工作状态。
一个用NPN型共发射极晶体三极管组成的简单电路及其输出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① 截止状态(三极管呈现高阻抗):
ib = 0,( Vi < 0.3V ) ==> ic ≈ 0 (此时为截止断开,开关:断开
② 导通状态(三极管呈现低阻抗):
ib = ibs,( Vi > 3 V ) ==> ic 大,( Vce ≈ 0.3V ) (此时为饱和导通,开关:闭合
③ 放大状态:
ic =βib ( ib 控制 ic )
在数字逻辑电路中,三极管相当于一个由基极信号控制的无触点开关,其作用对应于触点开关的“闭合”与“断开”。(达到一定电压便可导通)
这个图很重要,下面的逻辑门电路会用到,要记住!!!
2.2.2 动态特性
同晶体二极管动态特性。
3 逻辑门电路
实现基本逻辑运算和常用复合逻辑运算的逻辑器件统称为逻辑门电路,它们是组成数字系统的基本单元电路。
以下3.1 3.2 3.3中,A为输入端,F为输出端。 +5V为电源电压 考虑不理想化的情况
如果很难理解为什么,就直接将二极管/三极管等效于开关进行理解,开关闭合等于导线的作用。
3.1 非门
A输入低电平(A = 0V)时,F = +5V (此时三极管截止,电源电压直接作用在F) 断开
A输入高电平(A = +5V)时,F = 0.3V (此时三极管饱和导通,三极管为锗管) 闭合
( 如果不能理解为什么 就结合 2.2.2 上方很重要的图理解 多看几遍! )
3.2 与门
A输入低电平(A = 0V)、B输入低电平(B = 0V)时,F = 0.7V
A输入低电平(A = 0V)、B输入高电平(B = +5V)时,F = 0.7V
A输入高电平(A = +5V)、B输入低电平(B = 0V)时,F = 0.7V
(A、B中任意一个输入低电平时,二极管将处于导通状态,输出端F被钳制在 0.7 V) 闭合
A输入高电平(A = +5V)、B输入高电平(B = +5V)时,F = +5V (此时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电压直接作用于F) 断开
3.3 或门
A输入低电平(A = 0V)、B输入低电平(B = 0V)时,F = 0 V (此时二极管均处于截止状态,无输入==>无输出) 断开
A输入低电平(A = +5V)、B输入高电平(B = 0V)时,F = +4.3V
A输入高电平(A = 0V)、B输入低电平(B = +5V)时,F = +4.3V
A输入高电平(A = +5V)、B输入低电平(B = +5V)时,F = +4.3V
(A、B中任意一个输入低电平时,二极管将处于导通状态,输入的电压作用在输出端F上,二极管用压降作用) 闭合
3.4 TTL 集成逻辑门电路
TTL(Transistor Transistor Logic)电路是晶体管- 晶体管逻辑电路的简称。TTL电路的功耗大、线路较复杂,使其集成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故广泛应用于中小规模逻辑电路中。
总之,TTL集成逻辑门电路比简单逻辑门牛多了!
3.4.1 典型TTL与非门
1. 电路结构
电路按虚线划分为三部分:
输入级—— 由多发射极晶体管T1和电阻R1组成;
中间级—— 由晶体管T2和电阻R2、R3组成;
推拉式输出级—— 由晶体管T3、T4、D4和电阻R4组成。
2. 工作原理
A、B、C为与门
输入端A、B、C全部接高电平(3.6V):
==> 断开了A、B、C三个开关。电源电压作用于VT1
此时,电源Vcc通过R1和T1的集电结向T2提供足够的基极电流,使T2饱和导通。T2的发射极电流在R3 上产生的压降又使 T4 饱和导通,输出为低电平( ≈0.3V )。
此时,VT1 = Vb1=Vbc1+Vbe2+Vbe4 ≈ 2.1V
Vc2 = Vces2+Vbe4≈0.3V+0.7V≈1V (该值不足以使T3和D4导通,故VT3、D4截止)
而VT2的发射极向VT4提供了足够的基极电流,使VT4处于饱和导通状态,故输出电压VF ≈ 0.3V。
如果对上面的分析难以理解,就直接将二极管和三极管当做开关,分析电压的变化就OK。
实现了“输入全高 ,输出为低”的逻辑关系。
当有输入端接低电平(0.3V):
==> 打开了输入端为低电平的开关,连成导线。
此时,T1的基极电位vb1=0.3V+0.7V=1V。 (该电压作用于T1的集电结和T2、T4的发射结上,不可能使T2和T4导通,即T2、T4均截止。)
T2截止,电源Vcc通过R2驱动T3和D4管,使之工作在导通状态,电路输出为高电平(≈3.6V)。通常将电路的这种工作状态称为截止状态,
实现了“输入有低,输出为高”的逻辑功能。
上述两种情况的等效电路分别如下:
综合上述:当输入A、B、C均为高电平时,输出为低电平(≈0V);当 A、B、C中至少有一个为低电平时,输出为高电平(≈3.6V)。
输出与输入之间构成“与非”逻辑,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