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在BI国产化的时代,遇到像永洪这样的“后浪”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在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今天,同时又有“信创”这个大的应用创新背景,国产BI软件能否堪当大任?

一位网友在2020永洪科技新产品发布会上袒露了心声:“我们使用的BI里经常会有中国式报表,而国外的BI软件中往往没有这种复杂的表。在BI国产化方面,政府部门动作最快。政府部门的组织环境和工作模式决定了,他们使用中国式报表的场景最多。目前,从技术角度看,国产BI软件已经做得很好。建议从应用场景的角度将中国BI产品的特色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

以技术为基,从业务场景化进行突破,永洪科技正是秉承这一思路,以创新的BI解决方案推动BI国产化替代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与发布会的主题——“绽放科技创新力量,推进BI国产化替代”十分契合。

有品位的BI

BI是企业转型数字化最高效的方式之一。为什么?在“数据驱动业务”成为一种共识的今天,BI成了推动企业业务创新,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支持科学决策所不能缺少的工具。在AI的加持下,BI的能力被更多地激发出来。永洪科技COO&客户部总经理贺新颖表示,BI能从客户的视角,多维度地观察和分析数据,可视化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而已。

永洪科技COO&客户部总经理贺新颖

“今天,用户和数据分析师越来越有‘品位’。”永洪科技副总裁&研发部总经理马云如是说。不了解的人可能认为,BI、大数据分析就是与庞大繁复且枯燥乏味的数据打交道,但在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眼中,通过数据一样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图画,甚至是艺术品,而且具有不菲的价值。

随着企业的数据量及数据复杂度持续增加,对强大算力的需求也水涨船高。马云表示:“用户对分析时的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秒级响应正在被推进到毫秒级响应。”

有这样一道考题:一亿数据量,10个分组1个汇总,返回数据行数100万,在6核CPU、30GB内存配置的情况下,处理需要多长时间?Yonghong Z-Suite最新的V9.0版本3秒“交卷”,而以前的V8.8版本需要13秒,市场上某知名产品则超过30秒

永洪科技副总裁&研发部总经理马云

永洪科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站式大数据分析平台Yonghong Z-Suite V9.0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整体性能提高200%,计算性能提升50%,并且拥有10大类百余项特征上的新突破。轻量级填报、新增的甘特图和标靶图、支持HereMap和多标签绑定、对接华为WeLink、支持单个组件及报表全屏、强化计算列功能、提早预知性能问题,这些新突破让Yonghong Z-Suite V9.0成为永洪科技在BI领域的又一座里程碑。“快且精彩。”马云表示,“永洪BI的视觉观感、易用性、交互体验在持续改善和优化。”

Yonghong Z-Suite V9.0具有更加出色的性能,能够支持更丰富的场景。这一方面得益于它升级了高性能计算引擎Z-Data Mart,能够支持数据的快速可视化展示与分析,并在性能方面领跑;另一方面,它增强了视觉效果与交互体验,能够进一步优化图表和整体报告配色,从色彩到绘图、报告主题、图表标签实现了整体提升,让用户拥有更愉悦的报告体验。

另外,永洪科技一直在探索BI+AI的深入融合。Yonghong Z-Suite V9.0就通过新增插件算子,不仅提供内置算子,还支持用户自定义插件,对插件算子进行权限管控。

打铁还需自身硬

BI产品功能的升级与完善,让人们看到了BI在企业应用中更多的潜在价值。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越来越强大的BI产品是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前提。

贺新颖表示,BI是企业数据化运营的刚需。自2012年公司诞生起,永洪BI已帮助5000+客户实现了数据价值的挖掘。举例来说,华为已在其多个核心部门中使用,同时永洪BI还是华为云严选自营目录中唯一的BI产品;中兴通讯采用永洪BI替代了原来的大数据应用产品,企业管理者可以更直观实时地看到企业运行状态的反馈,借助数据分析平台统筹全局;美的集团也曾使用国外品牌的产品,但逐渐出现了响应不及时、报表开发难、数据无法补录、图表不美观等问题,而采用永洪BI后,情况大为改观,在6+领域、400+报表、1200+用户实现秒级响应,并且可以精准定位客户,提升物流效率,报表开发在一天内即可完成,驱动数据快速产生价值。

永洪科技凭借优秀的咨询规划思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打包服务,在基本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情况下,在功能和应用体验上完全可以取代国外同类产品,因此在企业BI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永洪科技在推进BI国产化的道路上稳扎稳打,对客户进行细分,找准应用痛点,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对于没有使用过BI的客户来说,永洪BI解决方案可以快速上线、快速应用、快速见到投入效果;对已有传统BI或自行开发BI的客户来说,传统BI可以继续应用固定报表,而在灵活的、探索的、自服务的分析和深度分析上则可以使用永洪BI解决方案,尤其是那些数据量大的场景可以实现性能的大幅提升。

针对客户的不同应用场景,永洪科技推出了三个新的解决方案,包括营销分析方案、采购分析方案、库存分析与优化方案,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架构和模型,达到理想的场景应用目标。

贴近客户需求,以全面同时又具有差异化特色的解决方案,实现BI软件国产化替代。这条路永洪科技已经走了8年,效果显著。在永洪科技与CDA联合主办的2020“智慧杯”数据可视化大赛中赢得冠军的酱酱表示:“Yonghong Desktop软件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同时产品对数据源的导入也比较友好,还能兼容MySQL、Python、Excel等主流数据分析软件,很好地满足了我的需求。”

数据驱动业务,其本质是数据规律的可视、可控、可优,而这正是BI的价值所在。这也让全身心投入BI国产化替代事业的永洪科技越走越有信心。

国产化替代应该是全局性的

国产化替代不应该,也不能只是单一产品或局部上的替代,那种替代既不彻底也不会长久。IT是一个长产业链。只有在这个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实现了国产化,才能说国产化替代取得了成功。

自主创新、安全可控,这是国家战略安全的要求,也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还是厂商创新发展的支柱,更是百行百业的用户获得实惠的途径。

在IT领域,国产化替代已经实践了多年,以2018年中国IT市场为例,公开数据显示,CPU的国产化率为3%,操作系统和虚拟化国产化率为5%,数据库国产化率为10%,国产化率相对较高的是中间件和ERP,都达到了30%。虽然在各个产品细分领域,国产化替代率呈现逐渐走高的趋势,但从整体上看,我们在企业关键基础设施,以及一些核心软件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产品本身在技术和功能上的差距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整个产业链条上,我们还存在一些短板或缺失,不能形成整合上的优势,或者说集团优势。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实现BI国产化替代的过程中,只有BI与上下游的软硬件整体实力都大幅提升,并可以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抗衡时,我们才能有替代的资本和可能。

致力于BI国产化替代的永洪科技,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和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广泛联合和团结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生态的力量助推BI国产化替代。上文已经提到永洪科技与华为之间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关系。永洪科技还与1000+合作伙伴联手打造解决方案。另外,永洪敏捷BI完成了与国内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的适配,确保良好的兼容性,以及性能的稳定。

贺新颖表示:“一方面,我们要完成国产软件厂商在产品、技术之间的适配,形成系统性的替代;另一方面,在替代的过程中,还要逐渐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

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和产品层面,更重要的是让行业用户在国产化替代中实实在在获益。

永洪科技有幸遇见了实现BI国产化替代这样的时代,而这个时代更有幸拥有像永洪科技这样敢于挑战的“后浪”。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