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建立者为大禹, 亦又说是启,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
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核心领土范围: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濮阳一带。
夏后氏,夏朝的氏称,夏朝王族以国为氏,为夏后氏,简称夏。先秦时代姓、氏含义不同,夏后氏为姒姓。中华民族最早的称呼――华夏,也是起源于夏后
。
根据史书记载,禹
本来传位于益
,但益
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
,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
”的开始.
半人文半神话
夏朝历史处于 “史前” 与 “历史时期” 的交接期。
“大禹治水”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其发生在夏朝同一时期。人认为大禹治水仅仅是贴近于神话传说的故事一般。
但早在两件青铜器铭文的出土其实已证明了大禹治水的存在正确性,这两件青铜器一件是 《秦公敦》,一件是 《齐侯钟》。
西周时代出土的《遂公盨(xu)》,铭文记载说“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
夏部落崛起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 《史记·夏本纪》
夏部族是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与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个部落(非常善于治理水患),而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一位夏氏族成员是 鲧(gǔn)。
鲧是帝尧时期的人,尧把他作为夏部族首领被封在崇(嵩山)。
当时黄河泛滥成灾,尧的一个臣子四岳推荐了鲧。鲧一直采用堵的方法治理水患,治水九年最终以失败告终。搞得很多部落对鲧领导治水怨气很大。鲧被杀死在了羽山。
鲧死后,过了很多年,鲧的儿子禹
也已经长大成人。这时候也已经改朝换代了,变成了舜当政。任命了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
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改以疏导河川为主要治水方法。凡事都亲力亲为,走遍各地,三过家门而不入。禹
很快就得到的各部落的臣服,大家都称他为伟大的禹,简称大禹
。
随着治水的成功,夏部族势力也逐渐增强,这时候发生了三苗叛乱,于是舜派禹去讨伐三苗。
三苗:中国上古传说中 黄帝至尧舜禹 时代的部落名。又叫“有苗”。尧时,三苗作乱,尧发兵征讨,作战于丹水,打败三苗。禹时,三苗不服,禹与三苗进行了一场历时70天的大战,从此三苗在历史记载中消失。此后,史籍中不再见三苗的活动。
禹率部落屡次击败三苗,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这次战争以后,夏部族顺利成为部族联盟首领。
于是舜把权力禅让给了禹,禹为了显示对禅让制的尊重,先后找了2位继承人,一个是皋陶,一个叫益,皋陶早早地就死了,益虽然顺利即位。
但是很多部落首领并不支持他,而是支持舜的儿子启。益自然也不甘于让位,就这样启对益的部族展开了讨伐,最后启顺利夺得帝位,建立夏朝。
参考文档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812948885960807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228104339252223
下期说一下“上古八大姓”
所有图片和文本资源都来源于互联网,这里只是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