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暗时间》

暗时间——笔记

  • 《暗时间》刘未鹏
  • 书荐:
    这本书是刘未鹏个人的一系列文章的合集,包括了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思考,尤其是一些关于心理认知学习等方面的思考,其中充满了丰富的真知灼见。书中的很多观点和思考的角度,也让我颇受启发。

    但是,这本书偏思维角度的论述,语言平实,并不是很难懂,不过,这只是表面层次意义上的,更深地认识,仍需更加深入的思考,以及结合个人经历进行验证,这是一种对话,这也是我认为读书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好处之一,即对话,一种跨时空的对话。碰撞是思想迸发火花的契机,应该珍惜每一次的读书的体验。

    本书的文笔算不上上层,大概程序员一般的语言并不华丽。
    只是,简单的在读书时,进行的摘抄,比较杂乱,感兴趣的朋友最好还是自己亲自去读。没有添加个人意见观点。以后,在转门写一篇书评吧。(拖延)

    最后,推荐一下,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 我们应该学会质疑自己的判断。
  • 学会筛选信息,避免错误的信息左右大脑的判断。
  • 认知偏见,指人类认知和决策系统的系统性偏差。
  • 批判性思维,指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思维方式。
  • Jugement和decision making
  • 人习惯运用经验进行决策和判断;喜欢从关联当中寻找因果。
  • 人类的思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捷径,每一条捷径都有两面性,①一方面,它降低了大脑的认知复杂性,有助于迅速做出大部分的正确判断;②另一方面,也常常导致人们形成一些基于经验性的行为与思考的准则。
  • 人们很容易因为情绪而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
  • 经验性的思维,常常可以简化生活的复杂性,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而这些定势常常形成一种顽固的偏见。
  • 学会提问,往往需要首先去分辨问题,之后才能提出问题。

暗时间

  1. 暗时间: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你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必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远。

  2. ·人们倾向于就眼前的损益进行决策。导致经常在决策面前目光短浅;
    ·玩游戏,大多真实的原因是受到游戏中那些在现实中找不到的成就感的驱使。
  3. 书写可以更好地思考。
    书写的字句是逻辑的显性呈现,迫使我们花费经历去思考语言的组织,用词的选择,而说话却没有这样的效果,口头语言的碎片化,无序化有时并不影响一个人的表达意图,所以会减少一个人对语言的锤炼,因此也就减少了思考的过程。
  4. 对于生活中的障碍,不是在于我们通过了多少障碍,包括自主消除的、外力清除的、主动避开的、等等,其实,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解决障碍的能力,而不是数量,能力的提升就爱年光辉提高我们解决障碍的效率,放在一定的长期考量上。“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是准备,砍柴是短期目标,而其实真正的目标不是砍柴。因为,砍柴也是一个手段,我们可能是把柴拿去卖,也可能是自己用来生火。拾柴、砍柴、投柴等等,都可以满足部分的需求,但是,却不是最可靠的方法。因为这其中的不可确定性。
  5. 一个人的不可替代性的来源。 通用性品质+个性化素质+综合性整合能力
    ·大脑也是一个愚蠢的器官,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会发现,其实没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然而那个最关键的、最妙的知识点,你就是没有想到。
    ·任何工具都有其适用范畴和前提。我们习惯使用我们熟悉的工具去解决问题,而往往忽视是否这个工具适合的问题。
    ·一个程序员越是熟悉一门语言,越是容易为这门语言所累。
    ·我们要的不是相对论,而是诞生相对论的那个大脑。
    我们要相对论,同时更要大脑,这才对。当然,相比而言宁可没有相对论,也要有大脑。
    ·康托尔

·正文
1.思考的多的人,往往心理年龄更大;
2.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则能够在重要的事情上时时主动提醒自己,将临时的记忆变成硬编码的行为习惯;
3.认为时间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是一个错觉,认为别人有一天,我也有一天,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4.“投入时间”,这个说法本身是荒唐的,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时间的长度与获得的效果不是天然的成正比。
5.大脑犹如一个运行的CPU,有的人空载运行,一直待机,而有的人却在满载运行,即使双方运行时间相同,运行的结果是不同的。
6.程序员都知道,任务切换需要耗费许多额外的花销,首先需要保存当前上下文,以便下次能够顺利切换回来,然后要加载目标任务的上下文。如果一个系统不停地在多个任务之间来回倒腾,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上下文切换上,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
7.大脑中所有的相关的记忆神经网络都被激活了,要达到这样的一种忘记时间流逝的“沉浸”状态(心理学上称为“流体验”),不是两三分钟的事情。
8.要充分利用暗时间,不仅要能迅速进入状态,另一个很重要的习惯就是能够保持状态多久(思维体力)。
9.庞加莱的思考习惯:在海边休假或在路上思考问题。
10.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11.现实工作中,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内容之间进行切换,这时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能力:抗干扰。
在有干扰的环境中看书是非常锻炼专注能力的。
经常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和思考,对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都非常有帮助。
马桶时间。


设计进度条

GTD方法学,将任务分隔,形成进度条,对事情的进展有了目标,形成时间估计。
·1.根据碰壁的次数或硬度来判断事情的难易程度并不一定靠谱;
2.不要过早地退出循环。
3.兴趣遍地都是,专注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
4.我是一只IT小小鸟。
5.生活中的选择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细微的选择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6.别把不知道当成没有。
7.靠专业技能的成功是最具可复制性的。
8.反思是让人得以改进自己的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9.一生的知识积累,自学的起码占90%。


1.学习新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在恰当的时候能够想起来去使用。 2.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例如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一并编码进了回忆,事后能否提取出这段记忆严重取决于提取线索是否丰富,以及在回忆的时候是否重现了记忆时的线索。
3.对于理解记忆的人来说,知识中包含了精细的概念、逻辑、一般的解题原则、通用的解题手法、背景知识、类似的问题等等无数的记忆和提取线索。
4.缺乏线索的记忆就像记忆海洋中的孤岛,虽然在那里,但是难以访问。而富含线索的记忆则是罗马,条条大路通罗马。
5.把语言背景作为线索编码进记忆。
6.在从既有经验中总结知识的时候,应利用适当的抽象来得出适用范围更广的知识;另一方面,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同样应该对问题进行抽象、触及其本质,去除不相干因素的干扰,从而提取出有效的知识。
7.提高思考能力的实践方法:
①养成经常回顾一段时间学到东西的习惯;
②创造回忆的机会;经常与别人讨论,或者讲给别人听。整理笔记。书写。
学习思维相关的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等)如何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更好的判断、决策、学习、记忆和生活。
③设身处地“虚拟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事情。我们总是难以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自己的教训。
④抽象和推广。 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
⑤联系/比较自身的经历。
1)样本大小很关键。
2)警惕“沉默的证据”、事后偏见、自利归因。
观察、阅读,并别忘带你的理性去审视,弄清娱乐是娱乐,知识是知识,如果你想真正得到一些知识,最好过滤一下你的信息,否则你只是在别人的思考中得意着。


学习密度与专注力

·专注里影响学习效率的原因:
①专注于一件事情能让表层意识全功率运作,这个是显式的效率。
(灵感,在微信的讨论群组之中,可否出现这样一个功能,群中的个别优秀的人写一些个人的心得、知识、思想,作为一种群的储备,为群成员提供一些帮助,这样的好处是,群成员会感到成功和优秀就在身边,驱动力会大大增强。这是一种榜样的力量。)
②专注能够使你的潜意思进入一种专注于这件事情的状态。
·专注力也是一种习惯。一个习惯于专注事情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并迅速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
·思维体力就是能够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注意力造就非凡专家,天才来源于长期的专注的训练。
·克服焦虑和享受困难。
·一些学习习惯:
①谷歌&维基。遇到问题,先做功课,再去得出结论。
②看书挑剔,只看经典。
③做读书笔记。evernote
④提到思考,我有一个小习惯。
思考成为习惯,的一个好处,避免焦虑。
⑤多看心理学与思维的书,因为它们是跨学科的。领域知识+元知识
⑥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重要问题。
1)它的本质是什么。2)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3)它的知识结构是什么?
⑦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常问自己的几个问题:
1)问题到底是什么?
2)我目前获得了什么知识和提升?(总结)
3)能否自己组织阐述目前所思考的问题?
4)是否可以讲给一个不懂的人听。(更深地去理解问题的核心与本质。)
5)时常反省和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在遇到理解受阻问题的时候,这个方法很有效。)
6)养成反驳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7)反思自己是否停留在表面理解这个问题。又没有其他的理解可能。


时间和效率

1.趁着对一件事情有热情的时候,一股脑地把开头做难熬的阶段熬过去。
2.重要的事情优先。
3.重要的事情要营造比较大的时间块来完成。
4.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小块时间。
5.重视知识的本质。(抓住不变量,算法数据结构永远都不过失,基本的程序设计理论,良好的编码习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思维方式。)
6.重视提前积累的强大力量。
7.判断一个东西值不值得学习。
8.退订RSS。RSS Reader是个时间黑洞。
9.总结最近的新知识。理解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假象。
10.有时间就看书。 互联网的短时阅读不及传统的阅读和思考。
11.制订阅读计划。学会树立知识结构,抽取其中的精华主题。
《奇特的一生》


1.根据主体来查阅资料,而不是根据资料来查阅主题。按照不同的主题对书进行分类。
2.如何判断资料的好坏:
好资料的特点:从问题出发;重点介绍方法背后的理念(rationale),注意直观解释,而不是方法的技术细节;按照方法被发明的时间流程来介绍(先是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怎样分析,推理,最后发现目前所使用的方法)。
坏资料:上来就讲方法细节,定义……有几个步骤……,不讲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 实际上一个方法如果将其最终最简单的形式直接表达出来,往往会丢失掉绝大多数信息,这个丢掉的信息就是问题解决背后的思维过程。
3.学习一个东西之前,首先在大脑中积累充分的“疑惑感”。即弄清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在浏览方法本身之前,最好先使劲问问自己能想到什么方法。
对问题的疑惑越大,在之前的思考越多,当获得解答后的印象也就越深刻。
4.有选择的阅读。选择两个地方,一是感兴趣的地方优先阅读,二是技术性较弱或信息密度低的部分快速略读。
《the social animal》社会性动物 《合作模式》
5.如何切分内容:
①问题是什么?
②方案是什么?
③支撑这个解释的理由是什么?
④例子是什么?
6.一般来说组织得比较好的书会有详细的目录和索引,根据目录首先就可以过滤掉一部分冗余的部分和各种例子。
7.阅读的分类:一类是知识的,一类是思维的。一类娱乐的;
思维方面的东西是跨学科的,任何时候都用得上,反之如果思维没有培养好,学习的东西也容易走错方向或事倍功半。
8.利用时间碎片:任何一点时间都可以用于阅读。
9.看不懂的原因:
①再多读几遍;
②涉及到不懂的概念,技术性的不理解。需要cross refrence。50
③作者讲的顺序不对。继续看,就会逻辑上通顺起来。
10.如何在阅读之前获得对一本书质量的大致评估。
①看作者;
②看目录和简介。
③看书评,低分书评往往可能是那些真正懂行的人,如果低分书评中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反驳意见,说明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④看样章;
11.如何搜寻到好书;
①同作者的著作;
②书评推荐;
③一本好的著作在参考资料里面重点提到的其他著作。
④针对一个主题,搜索某些人总结的参考资料导引;
- [x]知识结构
1.抓住不变量
把知识分为本质和非本质的。对于前者采取提前深入掌握牢靠的办法,对于后者采取待用到的时候RTM(read the manual)方法。
①本质的东西是需要长时间积累和消化的;
②本质知识就是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工具;
③必须熟悉工具,才能有效地使用它;每一门语言有适用的场景,
学习新知识要问三个问题:本质是什么;第一原则是什么;知识的(体系或层次)结构是什么;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判断与决策的方法;
tip:在学习一个小领域知识的时候,怀着一个可以写一篇小survey的心思,有助于在阅读和实践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整理知识的结构、本质和重点,经过整理之后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不容易忘记,更容易被提取。
- 习惯的养成
1.一个经过时间检验的信念往往是更靠谱的。
但是靠谱不代表最佳,一个信念能让你活下来并不代表能让你活得最好。
2.我们评判一个信念的标准是satisficing原则(即足够,能行就好),而不是optimizing原则。
3.理性是情感的奴隶。
4.克服既有习惯:
①认识到习惯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承认它的难度;
②在改习惯的过程中,要常常注意观察自己的行为,与之前的的习惯进行对比和修正;


第二篇 思维改变生活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肖申克;
    亲身经历的可贵之处:
    ①切身体验;一个人经历的切身感受,情绪记忆会更加的持久;
    两个人互相打闹,开始是以牙还牙,但是力道慢慢地会变的越来越重,而变成了以眼还牙;
    ②人很难做到客观且全面地描述身边的人和事,总是带有个人的偏见;
    ③不要认死理,世界是很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
    ④别人身上的道理,未必是你自己的道路。
  • 面对问题的一般有两个思维步骤:
    ①根据以前的记忆系统中提取成功过的经历,来评估当前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措施;
    ②求助于外部因素,
  • 认知失调和自我辩护
    在我们事前已经有了一个心理倾向后,即使别人向你提出了有力的说服理由,我们也会极力进行自我辩护;
  • 失败的成功意义;
    从信息收集者的角度来说,世界上没有成功或失败,失败的事情同样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有时会获得比成功更多地信息;
  • 失败后,我们的行为会更加的坚定;因为我们有之前失败时获得的情绪得以进行对照;
  • 我们并非总是信仰理性,也不总是理性的执行者,这是一种天性;
    理性与非理性如同我们的左右脑一样影响着我们进行判断和决策;
  • 用数学语言来说,自然选择过程试图最优化的目标函数并不是“幸福感”,而是“繁衍概率”;我们常常需要用理性的声音去说服内心的原始人;
    (越是被大力宣扬的价值取向,其实是最缺乏的一种现实取向,如果一个人生来就处在一种优越的环境之中,他对于贫困是没有概念的;假如人类生来就是善良的,那么距不会被大肆宣扬,因为善良会被习以为常,现实却不是如此。)
  • 结果正确并不代表方法就一定正确;一般来说好的过程总体上必然导致更好的结果;
  • 认知偏差
  • 情绪系统
    1. 不需要亲身经历也能明白——理性的力量
    2.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让事实告诉我们”某方案是行不通的,让事实替代我们进行了思考和推理,总是认为亲身经历更具有说服力。
    3. 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
    4. a few lines of reasoning can change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
    5. 我们可以理性地思考、权衡各个选择的利弊,而不仅仅满足于情绪上的判断。
    6. 我们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稳。我们在大脑中失败的次数越多,在现实中失败的次数就越少。
    7. 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是否能够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往往是这类人能够迅速走在别人的前面,在别人跌倒的地方跳过去。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视觉错觉到偏见
    · 视觉图像要到达大脑,首先要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感光细胞),刺激感光细胞形成的神经电冲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神经通路到达视觉皮层。
    · 先验假设prior,贝叶斯方法;消解二义性的方法,引入新的“线索”——了解贝叶斯方法。86
    《the vision revolution》我们很容易用推断,代替事实;导致误解;
    推理的引擎:演绎和归纳;
  • 我们所观察到的现实世界纷繁的表象往往只是一个局部有偏样本,导致我们看上去抽取的数据其实还是有偏的。
  • 偏见也有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自我暗示)和自我妨碍的陷阱;
  • 为了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偏见,我们应该经常与具有不同信念和知识背景的人讨论,弥补个人经验知识的局限性导致的偏差,时刻保持一种开放思维的状态;①“这只是一种可能,未必是唯一的可能。”②“想不出其他解释不代表就不存在其他解释”;
遇见20万年前的自己
  • 大脑的进化,原始的反射模块→初步的情感区域→由“新皮层”支撑的高级认知能力;
  • 低级动物的皮层是光滑的,而人类的皮层是有褶皱的,即皮层沟回,皮层表面积增加;
  • 情绪emotion和动力motion在词源上本就是同根的,
  • 原始大脑和理性大脑,人们更愿意增加知识,而不是肌肉; smart is the new sexy。
  • GTD的原理:通过提供不断的进展,让执行者意识到事情正在朝向完成不断迈进,这种正面趋势所带来的积极情感能够进一步激励个体把事情执行到底。
  • 大脑可塑性被认为是21世纪神经科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 经常动用理性思考也能够锻炼理性大脑的“实力”,在更多的决策场合获得压倒性优势;
理智与情感
  • 沉没成本
  • 客观意味着承认存在未知信息的可能性,理性意味着能够从对立面的视角去看问题和思考。
  • 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习惯是自我巩固的;能够改变既有的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
  • 单纯的自制是痛苦的,理智上的自制更加容易实现;
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
  • 书写的好处:
    ①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②书写是对思维的缓存;③书写是与自己的对话,有助于反思;④书写是与别人的交流;消除盲点,⑤语言有时候会自己思考;

写博客的问题
  • 博客的好处:
    ①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博客可以“一次表达,无数次阅读”;
    ②书写可以更好地促进思考,
    ③“教”是最好的“学”;
    去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则是一种最强大和彻底的反思途径; ④讨论是绝佳的反思;122
    ④讨论是绝佳的反思;我们一般不会和不再同一领域的人进行讨论,所以这样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而且要想说服对方,需要更深层次的理由;这会激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⑤激励自己进行持续思考和学习;对于自己的学习与思考的结果,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完善,甚至是更正。
    ⑥学会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书写是最容易实现的流体验;
    ⑦一个长期的价值博客是一份很好地简历;

  • 写博客让自己成为一个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人,并只写真正思考和总结出来之后的产物;

  • 自利归因:把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有利的那种情况,直白的说就是不能给自己难堪,不能让自己下不来台。功劳都给自己占,责任都给别人担;

  • 注意力等于事实。“观察者偏见所起的作用像一个过滤器”,“世界是这个样子是因为我们看到它是这个样子”;
  • 大脑的决策机制
  • 我们很容易对困难进行过高的评估,而影响自己做出决策;
  • 小聪明的实现,是实现了全局最优还是局部最优;
  •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 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他们独特的个性知识经验组合;这种组合:①绝无仅有;②在实践中有价值;③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 应当最大限度地加强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寻求单项的超越;构建自己独特组合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实践,其次是要有意识地构造。
  • 哪些知识技能组合:
    专业领域技能、跨领域的技能、学习能力、性格要素、
  • 越是高等的动物,大脑中用于处理特定问题的硬编码神经元回路就越是多和复杂。
  • 人类习惯上通过归约进行对问题的解决。联想的重要性,用来补全条件缺失的链环。
  • 由结论推导条件,直到找到已经具备的条件,进而将结论与条件的链条补全,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 一般性解题机制;
  • 欧几里德式的解决思路:从定义到定理,再到推论。“顺流而下的”思维过程;
  • 波利亚的《how to solve it》启发式的思考方法:
    1. 时刻不忘未知量;
    2. 用特例启发思考;泛化问题的不确定性,通过特例入手;
    3. 反过来推导;
    4. 试错;
    5. 调整题目的条件;
    6. 求解一个类似的题目;
    7. 列出所有可能跟问题有关的定理或性质;
    8. 考察反面,考察其他所有情况;
    9. 将问题泛化,并求解这个泛化后的问题;
    10. 意识孵化法;
    11. 烫手山芋法;
  • 1.联想的法则;抽象;2.知识;3.好题目、坏题目;4.好习惯;5.练习;6.启发法的局限性;7.总结的意义;

程序员的锤子

  • 程序员的锤子:OO、设计模式、语言、架构技巧、补丁方案(tricks、workarounds)、软件过程方法论(Agile、XP、Scrum、ect);
  • 心中有锤,就容易为其奴役;始终莫要忘记提醒自己,“问题是什么?”
  • 正确的态度:手中有锤,心中无锤;
  • 如果你想钉一个钉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是锤子;即专注于你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你所看到的东西就会呈现出以往你没有看到的一面;
  • 普通人遵守规则,牛人无视规则,伟人创造规则;
  • 事实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的人比比皆是,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的人凤毛麟角;
  • 设计模式是补丁,其出现往往意味着语言不够强大,其使用意味着大量的、与所要达到的编程目的的无关的样板式代码。
  • 不要觉得不用设计模式就不够好不够强大,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完成任务才是王道。
  • 程序员越是熟悉一门语言,越容易为这门语言所累。
  • 一旦掌握了基本的概念,要用到细节的时候,细节自然会各就各位;
  • 学习c++的第一原则是什么:关注基本的概念和技术,而并非特定的语言特性,尤其不是c++中细枝末节的语言细节;
  • 使用c++的第一原则是什么:将(与语言无关的)设计理念(概念)直接映射为c++中的类或模版;即脱离语言思考,使用语言实现

知其所以然
  • 大多数的算法书,都是欧几里德式的、瀑布式的、自上而下的、每一个推导步骤都是精确制导直接导向目标结论的。
  • 我们要的不是相对论,而是诞生相对论的那个大脑。我们要的不是金蛋,而是下金蛋的那只鸡;
  • 我们思考问题的思维形式:
    联想:受限于人脑联想能力本身的局限性;(如线索、加工方法)
    演绎/归纳:并不总是“直奔”问题的解决方案;
    探索,如同试错;
  • 注重思维过程而非结果的价值:
    1. 内隐化;思维法则其实是一种元知识;
    2. 跨情境运用:
    3. 对问题解的更多记忆提取线索;(学习即联接)KMP算法的本质在于消除回溯;
    4. 包含了多得多的知识;
    5. 重在分析推理,而不是联想;
    6. 深入算法,需要做到:
      ①寻找算法的原始出处;
      ②原始出处也未必会讲的透彻到位;
      ③学习别人的思路,也要整理自己的思路;
  • 这是一个树状的知识结构,越往上层走,需要记忆的节点就越少。把握背后一般性的东西;
    递归论,是数理逻辑的一个分支;计算机是数学家一次失败思考的产物;
    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其数学意义颠覆了希尔伯特的形式化数学的宏伟计划,其哲学意义延伸到各个自然学科,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图灵机抽象地倾向于硬件性;丘齐,提出了lambda算子理论,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抽象,不关心运算的机械过程而只关心运算的抽象性质,只用最简洁的几条公理便建立起了与图灵机完全等价的计算模型。影响了函数式编程,Lisp、Scheme、Haskell等语言。康托儿的集合论,对角线方法研究无穷集合,
  • 图灵的停机问题(the halting problem)
    1. 描述:不存在这样一个程序(算法),它能够计算任何程序(算法)在给定输入上是否会结束(停机);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