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基于51单片机室内CO2检测报警系统程序代码原理图PCB元件清单

23-基于51单片机室内CO2检测报警系统 (程序+原理图+PCB+元件清单全套资料)

功能介绍:采用51单片机作为CPU主控,采用SGP30传感器采集二氧化碳浓度,采用LCD1602显示相关数据,采用按键设置报警值,当浓度大于设置值,蜂鸣器产生报警,并且二氧化碳浓度数据通过HC-05蓝牙模块上传到手机APP,SGP30的传感(MEMS)部分基于金属氧化物(MOx)纳米颗粒的加热膜。气敏材料——金属氧化物颗粒上吸附的氧气与目标气体发生反应,从而释放出电子。这导致由传感器测量的金属氧化物层的电阻发生改变。简而言之,还原性气体的出现造成气敏材料表面氧浓度降低,改变了半导体的电阻(或电导率)。后续通过电路(ASIC)部分对电阻进行检测、信号处理与转换等,最终获取到气体值。全部资料都经过实物验证,程序有中文注释,新手容易看懂,资料分享下载链接:设计资料合集

程序部分展示,有中文注释,新手容易看懂
void main(void)
{
	u16 buf=600;//设置报警值
	u32 sgp30_dat;
	u16 CO2Data,TVOCData;//定义CO2浓度变量与TVOC浓度变量,
	beep=1;
	Uart_Init();
	init();//LCD初始化
	SGP30_Init();   //初始化SGP30
	delay_ms(100);
	SGP30_Write(0x20,0x08);
	sgp30_dat = SGP30_Read();//读取SGP30的值
	CO2Data = (sgp30_dat & 0xffff0000) >> 16;
	TVOCData = sgp30_dat & 0x0000ffff;	
	//SGP30模块开机需要一定时间初始化,在初始化阶段读取的CO2浓度为400ppm,TVOC为0ppd且恒定不变,因此上电后每隔500ms读取一次
	//SGP30模块的值,如果CO2浓度为400ppm,TVOC为0ppd,发送“正在检测中...”,直到SGP30模块初始化完成。
	//初始化完成后刚开始读出数据会波动比较大,属于正常现象,一段时间后会逐渐趋于稳定。
	//气体类传感器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测量数据出现波动是正常的,可自行添加滤波函数。
	while(CO2Data == 400 && TVOCData == 0)
	{
		SGP30_Write(0x20,0x08);
		sgp30_dat = SGP30_Read();//读取SGP30的值
		CO2Data = (sgp30_dat & 0xffff0000) >> 16;//取出CO2浓度值
		TVOCData = sgp30_dat & 0x0000ffff;			 //取出TVOC值
		printf("...\r\n");//正在检测中
		delay_ms(100);
	}
	while(1)
	{
		SGP30_Write(0x20,0x08);
		(u32)sgp30_dat = (u32)SGP30_Read();//读取SGP30的值
		CO2Data = (sgp30_dat & 0xffff0000) >> 16;//取出CO2浓度值
//		TVOCData = sgp30_dat & 0x0000ffff;       //取出TVOC值
//		printf("CO2:%dppm\r\nTVOC:%dppd\r\n",CO2Data,TVOCData);	
		printf("CO2:%dppd\r\n",CO2Data);	
			write1_1602(6, CO2Data%1000/100+0x30);						
			write1_1602(7, CO2Data%100/10+0x30);		 	
			write1_1602(8, CO2Data%10+0x30);
		
		if(key1==0)
		{
		buf++;if(buf>999) buf=999;
		}
		if(key2==0)
		{
		buf--;if(buf<1) buf=1;
		}
		if(CO2Data>buf)
		{
			beep=0;
			printf("ERROR\r\n");
		}
		else beep=1;
			write_1602(6, buf%1000/100+0x30);						
			write_1602(7, buf%100/10+0x30);		 	
			write_1602(8, buf%10+0x30);
	}
}

void Uart_Isr() interrupt 4
{
    if (RI)
    {
        RI = 0;  
	}
}

51单片机最小系统介绍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00M的高速单片机。本文的单片机特指51单片机,具体芯片型号是 AT89C52。需注意STC89C51,STC89C52,AT89C51,AT89C52都是51单片机的一种具体芯片型号。

最小系统组成: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单片机、复位电路、晶振(时钟)电路、电源

最小系统用到的引脚

1、主电源引脚(2根)

VCC:电源输入,接+5V电源

GND:接地线

2、外接晶振引脚(2根)

XTAL1: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

XTAL2: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出端

3、控制引脚(4根)

RST/VPP:复位引脚,引脚上

复位电路
一般来说,在电路图中,电容的的大小是10uf,电阻的大小是10k。(不特指本电路,具体参数看仿真图)

在5V正常工作的51单片机中小于1.5V的电压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而大于1.5V的电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可以算出电容充电到电源电压的0.7倍,即电容两端电压为3.5V、电阻两端电压为1.5V时,需要的时间约为T=RC=10K*10UF=0.1S。

也就是说在单片机上电启动的0.1S内,电容两端的电压从0-3.5V不断增加,这个时候10K电阻两端的电压为从5-1.5V不断减少(串联电路各处电压之和为总电压),所以RST引脚所接收到的电压是5V-1.5V的过程,也就是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过程。

单片机RST引脚是高电平有效,即复位;低电平无效,即单片机正常工作。所以在开机0.1S内,单片机系统RST引脚接收到了时间为0.1S左右的高电平信号,所以实现了自动复位。

在单片机启动0.1S后,电容C两端的电压持续充电为5V,这是时候10K电阻两端的电压接近于0V,RST处于低电平所以系统正常工作。当按键按下的时候,开关导通,这个时候电容两端形成了一个回路,电容被短路,所以在按键按下的这个过程中,电容开始释放之前充的电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容的电压在0.1S内,从5V释放到变为了1.5V,甚至更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为各处之和,这个时候10K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5V,甚至更大,所以RST引脚又接收到高电平。单片机系统自动复位。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