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SC@SDUSC
getAdaptiveExtension 方法首先会检查缓存,缓存未命中,则调用 createAdaptiveExtension 方法创建自适应拓展。下面,我们看一下 createAdaptiveExtension 方法的代码。
private T createAdaptiveExtension() {
try {
// 获取自适应拓展类,并通过反射实例化
return injectExtension((T) getAdaptiveExtensionClass().newInstance());
} catch (Exception e)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Can not create adaptive extension ...");
}
}
createAdaptiveExtension 方法的代码比较少,但却包含了三个逻辑,分别如下:
调用 getAdaptiveExtensionClass 方法获取自适应拓展 Class 对象
通过反射进行实例化
调用 injectExtension 方法向拓展实例中注入依赖
前两个逻辑比较好理解,第三个逻辑用于向自适应拓展对象中注入依赖。这个逻辑看似多余,但有存在的必要,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前面说过,Dubbo 中有两种类型的自适应拓展,一种是手工编码的,一种是自动生成的。手工编码的自适应拓展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依赖,而自动生成的 Adaptive 拓展则不会依赖其他类。这里调用 injectExtension 方法的目的是为手工编码的自适应拓展注入依赖,这一点需要大家注意一下。关于 injectExtension 方法,前文已经分析过了,这里不再赘述。接下来,分析 getAdaptiveExtensionClass 方法的逻辑。
private Class<?> getAdaptiveExtensionClass() {
// 通过 SPI 获取所有的拓展类
getExtensionClasses();
// 检查缓存,若缓存不为空,则直接返回缓存
if (cachedAdaptiveClass != null) {
return cachedAdaptiveClass;
}
// 创建自适应拓展类
return cachedAdaptiveClass = createAdaptiveExtensionClass();
}
getAdaptiveExtensionClass 方法同样包含了三个逻辑,如下:
调用 getExtensionClasses 获取所有的拓展类
检查缓存,若缓存不为空,则返回缓存
若缓存为空,则调用 createAdaptiveExtensionClass 创建自适应拓展类
这三个逻辑看起来平淡无奇,似乎没有多讲的必要。但是这些平淡无奇的代码中隐藏了着一些细节,需要说明一下。首先从第一个逻辑说起,getExtensionClasses 这个方法用于获取某个接口的所有实现类。比如该方法可以获取 Protocol 接口的 DubboProtocol、HttpProtocol、InjvmProtocol 等实现类。在获取实现类的过程中,如果某个实现类被 Adaptive 注解修饰了,那么该类就会被赋值给 cachedAdaptiveClass 变量。此时,上面步骤中的第二步条件成立(缓存不为空),直接返回 cachedAdaptiveClass 即可。如果所有的实现类均未被 Adaptive 注解修饰,那么执行第三步逻辑,创建自适应拓展类。相关代码如下:
private Class<?> createAdaptiveExtensionClass() {
// 构建自适应拓展代码
String code = createAdaptiveExtensionClassCode();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findClassLoader();
// 获取编译器实现类
com.alibaba.dubbo.common.compiler.Compiler compiler = ExtensionLoader.getExtensionLoader(com.alibaba.dubbo.common.compiler.Compiler.class).getAdaptiveExtension();
// 编译代码,生成 Class
return compiler.compile(code, classLoader);
}
createAdaptiveExtensionClass 方法用于生成自适应拓展类,该方法首先会生成自适应拓展类的源码,然后通过 Compiler 实例(Dubbo 默认使用 javassist 作为编译器)编译源码,得到代理类 Class 实例。接下来,我们把重点放在代理类代码生成的逻辑上,其他逻辑大家自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