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概念
- BFR(BASE FAILURE RATES)基础失效率:用于量化半导体产品组件在正常工作下的环境条件,通常会乘以温度、电压、工作小时等相关系数,且依赖于假设的失效模式。
- 系统故障和随机故障:
// 随机故障不能被消除,只能是被检测和阻止
// BFR只用于计算随机硬件的故障模式分布和计算度量 - 失效率计算方式:
1 经验性/实验性的来源:如高温寿命实验等
2 现场观察返回的失效率:需要精确和广泛的观察记录,对于新产品是不可用的,而且很多制造商不接受客户的反馈
3 行业认可的可靠性标准计算加上一些工程判断
瞬态故障
- 软错误造成的辐射事件(内部或外部),可能导致随机硬件故障,必须也要进行基础失效率估算
- 电磁干扰和串扰引起的软错误属于系统故障,不需要计算失效率
- Architectural Vulnerability Factor (AVF)架构脆弱性因子是在设计结构中由于软错误出现的可在最后功能输出端导致可观察的错误的概率
行业标准-永久性故障
SN 29500 FIT MODEL
- 包括IC、无源器件、分立器件等
- 基于参考失效率和结温进行计算
IEC TR 62380
- 它是可靠性数据手册,概述了一个通用模型预测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印刷电路板(pcb)和设备
- 包含三部分的总和,die+package+EOS
- 计算时需要用到任务剖面
二者对比
SN29500 | IEC TR 62380 | |
---|---|---|
计算公式 | 简单 | 复杂 |
参数 | 与任务剖面联系不紧密,需要参数较少 | 详细的任务剖面要求用到更多的参数,实际计算中获取具有局限性 |
package | 不区分die和package失效,且不包含pin和PCB板之间的失效 | 考虑pin脚在芯片自身层面与die的链接失效以及pin脚与PCB板之间的失效 |
上电下电时间 | πw | τon和τoff |
结果 | 相对乐观且不足 | 相对较好,TI计算FMEDA时都用该标准 |
计算实例
SN 29500
- 其中结温2是假设的值,无法获取实际真实参数,πT的计算结果可能不准确
- 计算结果不太合理,整体数值好像偏大,而且RAM data模块的失效率按道理来讲应该比其他几个模块大很多
- 最终导致SPFM等故障度量数值都不准确
IEC TR 62380
- 最终要得出的是裸片失效率
- 该标准需要先根据公式计算每一模块的基础失效率,然后按不同要素得出每一模块的有效失效率,将其相加的总和则为整体的裸片失效率
- 处理基础失效率时有三种方法:
1 加权法,按每个模块晶体管数量加权
2 保守法,即取λ2最大值
3 一体法,将芯片视为一个整体,不区分内部电路
Example
λdie
λpackage
需要用到的参数如上图所示,还需要结合任务剖面、结温等参数
λEOS
如果不是接口电路就不需要计算该失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