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笔记】doris数据仓库-数据表设计:数据模型及数据划分

数据表设计:数据模型及数据划分

一、Doris的数据模型

在 Doris 中,数据以表(Table)的形式进行逻辑上的描述。 一张表包括行(Row)和列(Column)。Row 即用户的一行数据。Column 用于描述一行数据中不同的字段。

Column 可以分为两大类:Key 和 Value。从业务角度看,Key 和 Value 可以分别对应维度列和指标列。

Doris 的数据模型主要分为3类:

  • Aggregate
  • Unique
  • Duplicate

1.1 Aggregate 模型

对于一张Aggregate 模型数据表如下: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example_db.expamle_tbl
(
    `user_id` LARGEINT NOT NULL COMMENT "用户id",
    `date` DATE NOT NULL COMMENT "数据灌入日期时间",
    `city` VARCHAR(20) COMMENT "用户所在城市",
    `age` SMALLINT COMMENT "用户年龄",
    `sex` TINYINT COMMENT "用户性别",
    `last_visit_date` DATETIME REPLACE DEFAULT "1970-01-01 00:00:00" COMMENT "用户最后一次访问时间",
    `cost` BIGINT SUM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总消费",
    `max_dwell_time` INT MAX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最大停留时间",
    `min_dwell_time` INT MIN DEFAULT "99999" COMMENT "用户最小停留时间"
)
AGGREGATE KEY(`user_id`, `date`, `city`, `age`, `sex`)
DISTRIBUTED BY HASH(`user_id`) BUCKETS 1
PROPERTIES (
"replication_allocation" = "tag.location.default: 1"
);

这是一个典型的用户信息和访问行为的事实表。 在一般星型模型中,用户信息和访问行为一般分别存放在维度表和事实表中。这里我们为了更加方便的解释 Doris 的数据模型,将两部分信息统一存放在一张表中。

表中的列按照是否设置了 AggregationType,分为 Key (维度列) 和 Value(指标列)。没有设置 AggregationType 的,如 user_id、date、age … 等称为 Key,而设置了 AggregationType 的称为 Value。

当我们导入数据时,对于 Key 列相同的行会聚合成一行,而 Value 列会按照设置的 AggregationType 进行聚合。 AggregationType 目前有以下四种聚合方式:

  • SUM:求和,多行的 Value 进行累加。
  • REPLACE:替代,下一批数据中的 Value 会替换之前导入过的行中的 Value。
  • MAX:保留最大值。
  • MIN:保留最小值。
    当向表中插入数据时,聚合函数会起作用,经过聚合,Doris 中最终只会存储聚合后的数据。换句话说,即明细数据会丢失,用户不能够再查询到聚合前的明细数据了。
    示例:
    假设我们有以下导入数据(原始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这批数据正确导入到 Doris 中后,Doris 中最终存储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第一行数据为例解释:
35:因为 cost 列的聚合类型为 SUM,所以由 20 + 15 累加获得 35。
10:因为 max_dwell_time 列的聚合类型为 MAX,所以 10 和 2 取最大值,获得 10。
2:因为 min_dwell_time 列的聚合类型为 MIN,所以 10 和 2 取最小值,获得 2。

10:因为 max_dwell_time 列的聚合类型为 MAX,所以 10 和 2 取最大值,获得 10。

2:因为 min_dwell_time 列的聚合类型为 MIN,所以 10 和 2 取最小值,获得 2。
可以看到,用户 10000 只剩下了一行聚合后的数据。而其余用户的数据和原始数据保持一致。

1.2 Unique 模型

在某些多维分析场景下,用户更关注的是如何保证 Key 的唯一性,即如何获得 Primary Key 唯一性约束。因此引入了 Unique 的数据模型。该模型本质上是聚合模型的一个特例,也是一种简化的表结构表示方式。
例如对于一张Unique 模型数据表: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example_db.expamle_tbl
(
    `user_id` LARGEINT NOT NULL COMMENT "用户id",
    `username` VARCHAR(50) NOT NULL COMMENT "用户昵称",
    `city` VARCHAR(20) COMMENT "用户所在城市",
    `age` SMALLINT COMMENT "用户年龄",
    `sex` TINYINT COMMENT "用户性别",
    `phone` LARGEINT COMMENT "用户电话",
    `address` VARCHAR(500) COMMENT "用户地址",
    `register_time` DATETIME COMMENT "用户注册时间"
)
UNIQUE KEY(`user_id`, `username`)
DISTRIBUTED BY HASH(`user_id`) BUCKETS 1
PROPERTIES (
"replication_allocation" = "tag.location.default: 1"
);

它等同于使用聚合模型的Aggregate模型数据表: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example_db.expamle_tbl
(
    `user_id` LARGEINT NOT NULL COMMENT "用户id",
    `username` VARCHAR(50) NOT NULL COMMENT "用户昵称",
    `city` VARCHAR(20) REPLACE COMMENT "用户所在城市",
    `age` SMALLINT REPLACE COMMENT "用户年龄",
    `sex` TINYINT REPLACE COMMENT "用户性别",
    `phone` LARGEINT REPLACE COMMENT "用户电话",
    `address` VARCHAR(500) REPLACE COMMENT "用户地址",
    `register_time` DATETIME REPLACE COMMENT "用户注册时间"
)
AGGREGATE KEY(`user_id`, `username`)
DISTRIBUTED BY HASH(`user_id`) BUCKETS 1
PROPERTIES (
"replication_allocation" = "tag.location.default: 1"
);

即 Unique 模型完全可以用聚合模型中的 REPLACE 方式替代。其内部的实现方式和数据存储方式也完全一样。

1.3 Duplicate 模型

在某些多维分析场景下,数据既没有主键,也没有聚合需求。因此,引入 Duplicate 数据模型来满足这类需求。
对于一张Duplicate模型的数据表: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example_db.expamle_tbl
(
    `timestamp` DATETIME NOT NULL COMMENT "日志时间",
    `type` INT NOT NULL COMMENT "日志类型",
    `error_code` INT COMMENT "错误码",
    `error_msg` VARCHAR(1024) COMMENT "错误详细信息",
    `op_id` BIGINT COMMENT "负责人id",
    `op_time` DATETIME COMMENT "处理时间"
)
DUPLICATE KEY(`timestamp`, `type`)
DISTRIBUTED BY HASH(`type`) BUCKETS 1
PROPERTIES (
"replication_allocation" = "tag.location.default: 1"
);

这种数据模型区别于 Aggregate 和 Unique 模型。数据完全按照导入文件中的数据进行存储,不会有任何聚合。即使两行数据完全相同,也都会保留。 而在建表语句中指定的 DUPLICATE KEY,只是用来指明底层数据按照那些列进行排序。

二、Doris的数据划分

在 Doris 中,数据都以表(Table)的形式进行逻辑上的描述。

Row & Column
一张表包括行(Row)和列(Column):
Row:即用户的一行数据;
Column: 用于描述一行数据中不同的字段。
Column 可以分为两大类:Key 和 Value。从业务角度看,Key 和 Value 可以分别对应维度列和指标列。从聚合模型的角度来说,Key 列相同的行,会聚合成一行。其中 Value 列的聚合方式由用户在建表时指定。

在 Doris 的存储引擎中,用户数据被水平划分为若干个数据分片(Tablet,也称作数据分桶)。每个 Tablet 包含若干数据行。各个 Tablet 之间的数据没有交集,并且在物理上是独立存储的。

多个 Tablet 在逻辑上归属于不同的分区(Partition)。一个 Tablet 只属于一个 Partition。而一个 Partition 包含若干个 Tablet。因为 Tablet 在物理上是独立存储的,所以可以视为 Partition 在物理上也是独立。Tablet 是数据移动、复制等操作的最小物理存储单元。

若干个 Partition 组成一个 Table。Partition 可以视为是逻辑上最小的管理单元。数据的导入与删除,都可以或仅能针对一个 Partition 进行。

Doris 的建表是一个同步命令,SQL执行完成即返回结果,命令返回成功即表示建表成功。

AGGREGATE KEY 数据模型中,所有没有指定聚合方式(SUM、REPLACE、MAX、MIN)的列视为 Key 列。而其余则为 Value 列。
定义列时,可参照如下建议:

  • Key 列必须在所有 Value 列之前。
  • 尽量选择整型类型。因为整型类型的计算和查找效率远高于字符串。
  • 对于不同长度的整型类型的选择原则,遵循 够用即可。
  • 对于 VARCHAR 和 STRING 类型的长度,遵循 够用即可。
  • 所有列的总字节长度(包括 Key 和 Value)不能超过 100KB。

Doris 支持两层的数据划分。第一层是 Partition,支持 Range 和 List 的划分方式。第二层是 Bucket(Tablet),仅支持 Hash 的划分方式

对于两个建表语句:

  • Range Partition
-- Range Partition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example_db.expamle_range_tbl
(
    `user_id` LARGEINT NOT NULL COMMENT "用户id",
    `date` DATE NOT NULL COMMENT "数据灌入日期时间",
    `timestamp` DATETIME NOT NULL COMMENT "数据灌入的时间戳",
    `city` VARCHAR(20) COMMENT "用户所在城市",
    `age` SMALLINT COMMENT "用户年龄",
    `sex` TINYINT COMMENT "用户性别",
    `last_visit_date` DATETIME REPLACE DEFAULT "1970-01-01 00:00:00" COMMENT "用户最后一次访问时间",
    `cost` BIGINT SUM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总消费",
    `max_dwell_time` INT MAX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最大停留时间",
    `min_dwell_time` INT MIN DEFAULT "99999" COMMENT "用户最小停留时间"
)
ENGINE=OLAP
AGGREGATE KEY(`user_id`, `date`, `timestamp`, `city`, `age`, `sex`)
PARTITION BY RANGE(`date`)
(
    PARTITION `p201701` VALUES LESS THAN ("2017-02-01"),
    PARTITION `p201702` VALUES LESS THAN ("2017-03-01"),
    PARTITION `p201703` VALUES LESS THAN ("2017-04-01")
)
DISTRIBUTED BY HASH(`user_id`) BUCKETS 16
PROPERTIES
(
    "replication_num" = "3",
    "storage_medium" = "SSD",
    "storage_cooldown_time" = "2018-01-01 12:00:00"
);
  • List Partition
-- List Partition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example_db.expamle_list_tbl
(
    `user_id` LARGEINT NOT NULL COMMENT "用户id",
    `date` DATE NOT NULL COMMENT "数据灌入日期时间",
    `timestamp` DATETIME NOT NULL COMMENT "数据灌入的时间戳",
    `city` VARCHAR(20) COMMENT "用户所在城市",
    `age` SMALLINT COMMENT "用户年龄",
    `sex` TINYINT COMMENT "用户性别",
    `last_visit_date` DATETIME REPLACE DEFAULT "1970-01-01 00:00:00" COMMENT "用户最后一次访问时间",
    `cost` BIGINT SUM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总消费",
    `max_dwell_time` INT MAX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最大停留时间",
    `min_dwell_time` INT MIN DEFAULT "99999" COMMENT "用户最小停留时间"
)
ENGINE=olap
AGGREGATE KEY(`user_id`, `date`, `timestamp`, `city`, `age`, `sex`)
PARTITION BY LIST(`city`)
(
    PARTITION `p_cn` VALUES IN ("Beijing", "Shanghai", "Hong Kong"),
    PARTITION `p_usa` VALUES IN ("New York", "San Francisco"),
    PARTITION `p_jp` VALUES IN ("Tokyo")
)
DISTRIBUTED BY HASH(`user_id`) BUCKETS 16
PROPERTIES
(
    "replication_num" = "3",
    "storage_medium" = "SSD",
    "storage_cooldown_time" = "2018-01-01 12:00:00"
);

2.1 分区

也可以仅使用一层分区。使用一层分区时,只支持 Bucket 划分。

Partition 列可以指定一列或多列,分区列必须为 KEY 列。不论分区列是什么类型,在写分区值时,都需要加双引号。分区数量理论上没有上限。

当不使用 Partition 建表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和表名同名的,全值范围的Partition。该 Partition 对用户不可见,并且不可删改。创建分区时不可添加范围重叠的分区。

2.1.1 Range 分区

分区列通常为时间列,以方便的管理新旧数据。

Partition 支持通过 VALUES LESS THAN (...) 仅指定上界,系统会将前一个分区的上界作为该分区的下界,生成一个左闭右开的区间。同时,也支持通过 VALUES [...) 指定上下界,生成一个左闭右开的区间。

通过 VALUES […) 同时指定上下界比较容易理解。这里举例说明,当使用 VALUES LESS THAN (…) 语句进行分区的增删操作时,分区范围的变化情况:
如上见表语句中设置了分区代码:

(
    PARTITION `p201701` VALUES LESS THAN ("2017-02-01"),
    PARTITION `p201702` VALUES LESS THAN ("2017-03-01"),
    PARTITION `p201703` VALUES LESS THAN ("2017-04-01")
)

当建表完成后,会自动生成如下3个分区:

p201701: [MIN_VALUE,  2017-02-01)
p201702: [2017-02-01, 2017-03-01)
p201703: [2017-03-01, 2017-04-01)

当我们增加一个分区 p201705 VALUES LESS THAN ("2017-06-01"),分区结果如下:

p201701: [MIN_VALUE,  2017-02-01)
p201702: [2017-02-01, 2017-03-01)
p201703: [2017-03-01, 2017-04-01)
p201705: [2017-04-01, 2017-06-01)

我们删除分区 p201703,则分区结果如下:

p201701: [MIN_VALUE,  2017-02-01)
p201702: [2017-02-01, 2017-03-01)
p201705: [2017-04-01, 2017-06-01)

p201702 和 p201705 的分区范围并没有发生变化,而这两个分区之间,出现了一个空洞:[2017-03-01, 2017-04-01)。即如果导入的数据范围在这个空洞范围内,是无法导入的。

分区的删除不会改变已存在分区的范围。删除分区可能出现空洞。通过 VALUES LESS THAN 语句增加分区时,分区的下界紧接上一个分区的上界。

Range分区除了上述我们看到的单列分区,也支持多列分区,示例如下:

PARTITION BY RANGE(`date`, `id`)
(
    PARTITION `p201701_1000` VALUES LESS THAN ("2017-02-01", "1000"),
    PARTITION `p201702_2000` VALUES LESS THAN ("2017-03-01", "2000"),
    PARTITION `p201703_all`  VALUES LESS THAN ("2017-04-01")
)

在以上示例中,我们指定 date(DATE 类型) 和 id(INT 类型) 作为分区列。以上示例最终得到的分区如下:

* p201701_1000:    [(MIN_VALUE,  MIN_VALUE), ("2017-02-01", "1000")   )
* p201702_2000:    [("2017-02-01", "1000"),  ("2017-03-01", "2000")   )
* p201703_all:     [("2017-03-01", "2000"),  ("2017-04-01", MIN_VALUE)) 
2.1.2 List 分区

分区列支持 BOOLEAN, TINYINT, SMALLINT, INT, BIGINT, LARGEINT, DATE, DATETIME, CHAR, VARCHAR 数据类型,分区值为枚举值。只有当数据为目标分区枚举值其中之一时,才可以命中分区。

Partition 支持通过 VALUES IN (...) 来指定每个分区包含的枚举值。
如上设置了分区信息:

PARTITION BY LIST(`city`)
(
    PARTITION `p_cn` VALUES IN ("Beijing", "Shanghai", "Hong Kong"),
    PARTITION `p_usa` VALUES IN ("New York", "San Francisco"),
    PARTITION `p_jp` VALUES IN ("Tokyo")
)
# 当建表完成后,会自动生成如下3个分区:
p_cn: ("Beijing", "Shanghai", "Hong Kong")
p_usa: ("New York", "San Francisco")
p_jp: ("Tokyo")

当我们增加一个分区 p_uk VALUES IN (“London”),分区结果如下:

p_cn: ("Beijing", "Shanghai", "Hong Kong")
p_usa: ("New York", "San Francisco")
p_jp: ("Tokyo")
p_uk: ("London")
# 当我们删除分区 p_jp,分区结果如下:
p_cn: ("Beijing", "Shanghai", "Hong Kong")
p_usa: ("New York", "San Francisco")
p_uk: ("London")

List分区也支持多列分区,示例如下:

PARTITION BY LIST(`id`, `city`)
(
    PARTITION `p1_city` VALUES IN (("1", "Beijing"), ("1", "Shanghai")),
    PARTITION `p2_city` VALUES IN (("2", "Beijing"), ("2", "Shanghai")),
    PARTITION `p3_city` VALUES IN (("3", "Beijing"), ("3", "Shanghai"))
)
#创建结果如下:
* p1_city: [("1", "Beijing"), ("1", "Shanghai")]
* p2_city: [("2", "Beijing"), ("2", "Shanghai")]
* p3_city: [("3", "Beijing"), ("3", "Shanghai")]

2.2 Bucket

如果使用了 Partition,则 DISTRIBUTED ... 语句描述的是数据在各个分区内的划分规则。
如果不使用 Partition,则描述的是对整个表的数据的划分规则。

分桶列可以是多列,但必须为 Key 列。分桶列可以和 Partition 列相同或不同。分桶列的选择,是在查询吞吐 和 查询并发之间的一种权衡:

  • 如果选择多个分桶列,则数据分布更均匀。如果一个查询条件不包含所有分桶列的等值条件,那么该查询会触发所有分桶同时扫描,这样查询的吞吐会增加,单个查询的延迟随之降低。这个方式适合大吞吐低并发的查询场景。
  • 如果仅选择一个或少数分桶列,则对应的点查询可以仅触发一个分桶扫描。此时,当多个点查询并发时,这些查询有较大的概率分别触发不同的分桶扫描,各个查询之间的IO影响较小(尤其当不同桶分布在不同磁盘上时),所以这种方式适合高并发的点查询场景。
  • 分桶的数量理论上没有上限。

关于 Partition 和 Bucket 的数量和数据量的建议。

  • 一个表的 Tablet 总数量等于 (Partition num * Bucket num)。
  • 一个表的 Tablet 数量,在不考虑扩容的情况下,推荐略多于整个集群的磁盘数量。
  • 单个 Tablet 的数据量理论上没有上下界,但建议在 1G - 10G 的范围内。如果单个 Tablet 数据量过小,则数据的聚合效果不佳,且元数据管理压力大。如果数据量过大,则不利于副本的迁移、补齐,且会增加 Schema Change 或者 Rollup 操作失败重试的代价(这些操作失败重试的粒度是 Tablet)。
  • 当 Tablet 的数据量原则和数量原则冲突时,建议优先考虑数据量原则。
    在建表时,每个分区的 Bucket 数量统一指定。但是在动态增加分区时(ADD PARTITION),可以单独指定新分区的 Bucket 数量。可以利用这个功能方便的应对数据缩小或膨胀。
  • 一个 Partition 的 Bucket 数量一旦指定,不可更改。所以在确定 Bucket 数量时,需要预先考虑集群扩容的情况。比如当前只有 3 台 host,每台 host 有 1 块盘。如果 Bucket 的数量只设置为 3 或更小,那么后期即使再增加机器,也不能提高并发度。

举一些例子:假设在有10台BE,每台BE一块磁盘的情况下。如果一个表总大小为 500MB,则可以考虑4-8个分片。5GB:8-16个分片。50GB:32个分片。500GB:建议分区,每个分区大小在 50GB 左右,每个分区16-32个分片。5TB:建议分区,每个分区大小在 50GB 左右,每个分区16-32个分片。

原文地址:https://doris.apache.org/zh-CN/data-table/data-partition.html#%E6%95%B0%E6%8D%AE%E5%88%92%E5%88%86-2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