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视频总结】-- 软件工程

何为软件工程

一、软件工程过程是指为获得软件产品,在软件工具的支持下由软件工程师完成的一系列软件工程活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P(Plan)——软件规格说明。规定软件的功能及其运行时的限制。 2、D(DO)——软件开发。开发出满足规格说明的软件。
3、C(Check)——软件确认。确认开发的软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4、A(Action)——软件演进。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二、从软件开发的观点看,它就是使用适当的资源(包括人员,软硬件资源,时间等),为开发软件进行的一组开发活动,在活动结束时输入(即用户的需求)转化为输出(最终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

三个阶段:
定义阶段:可行性研究初步项目计划、需求分析;
开发阶段: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测试;
运行和维护阶段:运行、维护、废弃
原则: 1、抽象;2、信息隐蔽;3、模块化;4、局部化;5、确定性;6,一致性;7、完备性;8、可验证性


目标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
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适用性、有效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可互操作性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追求这些目标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减少维护的困难。

(1)适用性:软件在不同的系统约束条件下,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难易程度。
(2)有效性:软件系统能最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各种软件无不把系统的时/空开销作为衡量软件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很多场合,在追求时间有效性和空间有效性时会发生矛盾,这时不得不牺牲时间有效性换取空间有效性或牺牲空间有效性换取时间有效性。时空折衷是经常采用的技巧。
(3)可修改性:允许对系统进行修改而不增加原系统的复杂性。它支持软件的调试和维护,是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4)可靠性:能防止因概念、设计和结构等方面的不完善造成的软件系统失效,具有挽回因操作不当造成软件系统失效的能力。
(5)可理解性:系统具有清晰的结构,能直接反映问题的需求。可理解性有助于控制系统软件复杂性,并支持软件的维护、移植或重用。
(6)可维护性:软件交付使用后,能够对它进行修改,以改正潜伏的错误,改进性能和其它属性,使软件产品适应环境的变化等。软件维护费用在软件开发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维护性是软件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
(7)可重用性:把概念或功能相对独立的一个或一组相关模块定义为一个软部件。可组装在系统的任何位置,降低工作量。
(8)可移植性:软件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搬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的难易程度。
(9)可追踪性:根据软件需求对软件设计、程序进行正向追踪,或根据软件设计、程序对软件需求的逆向追踪的能力。
(10)可互操作性:多个软件元素相互通信并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相关文档

这里写图片描述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7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