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二. 网络的功能

三. 三个概念

四.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五. 万维网和因特网的区别

六.因特网的组成(重点)

七、计算机网络类别

八. 计算机网络性能

九.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二章  物理层

一.物理层的特性

二.物理层的功能

三.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四. 两个公式

五. 传输媒体

六.信道复用技术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问题

二.两个协议

三.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四.以太网

五.MAC地址

六.交换机

第四章  网路层

一.虚拟互联网:IP

二.网络层协议

三.IP地址(32位)

四.协议栈中数据单元封装的特点    

五.ARP协议

六.IP数据报

​编辑

七.路由表

八.ICMP协议

九.静态路由

十.动态路由

内部网关协议   

十一.IPv6

十二.VPN和NAT

第五章  传输层

一.功能

二.端口

三.UDP

四.TCP

五.流量控制——rwnd

六.拥塞控制——cwnd

第六章  应用层

一.DNS

二.FTP文件传送协议

三.TELNET远程终端协议  

四.万维网WWW

五.电子邮件系统

六.DHCP

协议大合集

这些都是计算机网络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这编写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只选取重要的部分详细讲解,不是很充分,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第一章 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有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构成网络。
(2)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3)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联而成

二. 网络的功能

连通性和共享性(信息、硬件、软件)

三. 三个概念

网络:有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构成网络。

互连网:由路由器连接小型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指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通过特定的通信协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全球网络系统

四.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69年  美国ARPANET的诞生

20世纪70年代中期  互连网诞生

1983年 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互联网诞生

第二阶段:

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1985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围绕6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即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它是一个三级结构的网络。

包括有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

逐渐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到成块的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联网设备。

五. 万维网和因特网的区别

万维网是因特网上的一种服务(应用)

六.因特网的组成(重点)

边缘部分(资源子网)C/S  P2P


核心部分(通信子网):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
    电路交换:
        工作方式:建立连接;通话(数据传送);释放连接
        适用场景:数据量很大的实时性传输

    报文交换:报文一般比分组多、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的技术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问题:时延、开销
    步骤:1.拿出一个报文分成若干个数据段
               2.在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个控制信息的首部
               3.把分组一个个发出去,到了节点存储转发

}

七、计算机网络类别

    1.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
    2.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3.用来把用户接入到互联网的网络————接入网(本地接入网、居民接入网)
 

八. 计算机网络性能

 1.速率(数据率)   k,M,G bit/s

 2.带宽  Hz bit/s

 3.吞吐量          额定速率为1Gbit/s但可能由于流量分布不同,实际吞吐量(速率)也就100Mbit/s
 4.时延————

(1)发送时延(传输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bit/(bit/s)
(2)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传播速率
(3)处理时延:收到分组处理
(4)排队时延:分组要经过许多路由器,进入路由器后在输入队列排队等待处理
    

5.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 带宽


6.往返时间RTT:双向接收信息时有发送时延+RTT
        有效数据率 = 数据长度/发送时延+RTT    <    原来数据率
7.利用率:  利用率越高时延越大    D(时延) = D0(网络空闲时延) / 1-U    (U为利用率)

九.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协议:这些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2.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优点:各层之间独立、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开、易于实现和维护、促进标准化工作
    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和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所需协议:HTTP、FTP、SMTP)
运输层:为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通信提供服务(端与端之间)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数据传输单位为  “报文段”
        UDP:提供无连接无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数据传输单位为  “用户数据报”

网络层:为不同主机之间提供通信服务(所需协议:ICMP、IGMP、IP、RAPP、ARP)(路由器)
        数据传输单位为  “分组”

数据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输数据(所需协议:PPP、GBN、CSMA/CD)    

(网桥、交换机)    将ip数据报(分组)组装成帧,有控制信息

物理层:协调在物理媒体中传送比特流所需要的各种功能(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如果是OSI七层网络层次:那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加上会话层和表示层 (从低到高写的)
如果是四层:  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链路层

第二章  物理层

一.物理层的特性

    1.机械特性:比如接口器的尺寸大小、插线口等等实际的物体
    2.电气特性:接口电缆的各条线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某条线出现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
    4.过程特性: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二.物理层的功能

1.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

2.传输数据   (以比特流的形式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

3.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  (例如:监控和维护物理链路的状态,检测和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总之,物理层的功能是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尽可能的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三.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相关术语

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

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 ——在使用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调幅、调频、调相)
编码:将数据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比曼彻斯特编码更抗干扰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信道一般表示向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所以咱们说平常的通信线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息的信道和一条接收信息的信道。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四. 两个公式

奈氏准则::理想地通道的极限码元传输速率(Baud)
  可以推导出极限数据率,C = 2W(带宽)
香农公式:有噪声的信道【信噪比S/N,以dB为单位】

         C=B log_{2}(1+S/N)

C表示信道容量,B表示信道带宽,S/N表示信噪比。

例题: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 bps,采用16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 )

    解1:采用16相位调制,可以表示16种状态,采用二进制对着16种状态编码,需要4个二进制位
        也就是一个码元可以携带4bit的信息量。
        所以波特率 = 2400/4 = 600baud

    解2:B = 2 * W (baud)
        C = 2 * W * log以2为底(T)   --->T 就代表相位调制,状态
        2400   = B * log2(16)
            B = 2400 / 4 = 600 baud
 

五. 传输媒体

导引型:

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STP

无屏蔽双绞线 UTP

同轴电缆 

光纤


非导引型:

非导向传输媒体就是指自由空间,其中的电磁波传输被称为无线传输。

六.信道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FDM: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请注意,这里的“带宽”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


时分复用TDM:时分复用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 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 TDM 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 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期就是 TDM 帧的长度对应的时间)。 TDM 信号也称为等时(isochronous)信号。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波分复用WDM:波分复用就是的频分复用。


码分复用CDM:规格化内积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首部/尾部,定界
    透明传输:转义字符
    差错检测:无比特差错的检测(CRC循环冗余校验)(FCS帧检验序列)

二.两个协议

PPP协议(在点对点)
        帧格式    


            字节填充:3种情况
                7E -->7D 5E
                7D--> 7D 5D
                
            零比特填充:连续5个1后补0


CSMA/CD协议(在广播信道) -->帧的发送时间不小于信号在最远两个站点之间的往返传播的时间
        载波监听
        多点接入
        碰撞检测
        争用期:2倍传播时延⭐
        最短有效帧长:争用期*发送速率⭐

三.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原理:第一次冲突,退避时间为0——2^1 -1 争用期
           第二次冲突,退避时间为0——2^2-1争用期
           第三次冲突,退避时间为0——2^3-1争用期
           第四次冲突,退避时间为0——2^4-1争用期
            以此类推

四.以太网

拓扑结构:集线器连接的星型拓扑使用的CSMA/CD协议 
 

特点:

1.简单易用

2.成本较低

3.广泛支持

4.高带宽

五.MAC地址

MAC帧格式

MAC帧:封装(首部+尾部=18字节)
        MTU1500字节,最短有效帧长64字节,真实数据46字节

MAC地址:48位的标识

六.交换机

自学习、查表转发

第四章  网路层

一.虚拟互联网:IP

二.网络层协议

IP协议

ARP协议

RARP协议

ICMP协议

IGMP协议

IGMP协议

三.IP地址(32位)

IP地址 =  {网络号 ;主机号}

分类的ip地址
    判断ip地址的类别(二进制/点分十进制)
    网络地址、广播地址

    地址范围(二进制开头)
    0 A  net-id有8位,host-id有24位(0000 0000——0111 1111)
    10 B   2^14
    110 C   2^21
    1110 D  多播
    1111 E   保留
    网络地址:网络id保留,后面二进制为0
    广播地址:网络id保留,后面二进制为1
    子网掩码:网络id二进制为1,后面二进制为0
 

子网划分:

思想: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借主机号来标识子网,现有的主机号会减少相应的位数
子网掩码:32位二进制,一连串1和一连串0,网络位和子网位对应1,现有的主机位对应0
默认的子网掩码
        A : 255.255.255.0
        B : 255.255.0.0

有等长子网划分、有非等长子网划分


 

无分类IP地址

    CIDR阶段

128.30.3.0/24等价的网络掩码是255.255.255.0
/26等价的网络掩码是255.255.255.192

在路由中的意义
   路由汇总(路由聚合、构造超网)
        例如:4个CIDR地址块
         100.100.0.0/24
        100.100.1.0/24
        100.100.2.0/24
        100.100.3.0/24
        可以聚合为100.100.0.0/22

四.协议栈中数据单元封装的特点
    

网络层:IP地址,目的地址告诉我去where


数据链路层:硬件地址封装成帧,目的地址告诉我们下一步去哪

五.ARP协议

由IP地址得到MAC地址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 ARP 高速缓存,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 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当主机 A 欲向本局域网上的某个主机 B 发送 IP 数据报时,就先在其 ARP 高速缓存中查看有无主机 B 的 IP 地址。如有,就可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再将此硬件地址写入 MAC 帧,然后通过局域网将该 MAC 帧发往此硬件地址。

同一个局域网,ARP缓存,ARP请求分组(广播),ARP响应(单播)

六.IP数据报

IP分组(IP数据报、数据包)
        首部+数据
    首部,有默认的20字节,可以有选项部分(最大)60字节
    首部长度:占4位,一个单位表示4个字节,例如1100,则首部长度14 *4 =56
    分片(重点)
    片偏移(MTU数据帧封装时)以8字节为偏移单位
 

七.路由表

最长前缀匹配:

下一跳地址
    特殊情况
        特定主机路由/32
        默认路由 (不管分组的最终目的网络在哪里,相当于互联网吧) 0.0.0.0/0    
IP分组转发算法
        基于目标IP地址查路由表进行转发
        路由表项有优先级

八.ICMP协议

它主要用于在IP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信息,用于报告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但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ICMP协议有多种报文类型

1.响应请求和应答

2.目标不可达、源抑制和超时报文

3.时间戳请求和时间戳应答

为了提高IP数据报成功交付的机会
    属于网络层的协议
    ping 、tracert

九.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的几种情况
(1)目标网络的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      下一跳
(2)0.0.0.0     0.0.0.0 下一跳 (默认路由)
(3)目标主机地址    255.255.255.255 下一跳 (特定主机路由)
(4)CIDR块的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   下一跳

十.动态路由

内部网关协议   

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RIP:

RIP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最多15跳)算法P160
        响铃两路由器更新发过来的路由表:
        1.距离相同 那就不更新
        2.下一跳相同,更新距离长的
        3.距离不相同,下一跳不相同,更新距离短的

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协议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不具体说明)
外部网关协议(不具体说明)

十一.IPv6

IPv6数据报

IPv6 数据报的目的地址可以是以下三种基本类型地址之一:

 (1) 单播(unicast) 单播就是传统的点对点通信。

(2) 多播(multicast) 多播是一点对多点的通信。

(3) 任播(anycast) 任播的目的站是一组计算机,但数据报在交付时只交付其中的一个,通常是距离最近的一个。

IPV6
    地址有128位
    冒号十六进制表示(零压缩::)
    隧道技术
 

十二.VPN和NAT

内网地址(私网地址、本地地址)
          10.0 .0.0到10.255.255.255——A网络/8
          172.16.0.0到172.31.255.255——B网络/16
          192.168.0.0到192.168.255.255——C类网络/24 ;

    外网地址(公网地址、全球地址)

VPN:解决内网结点的通信问题(不同部门在不同地点;员工流动在外)

就如中国人想访问外网,就要用到VPN。


NAT:内网结点,至少有一个有效全球IP地址

私网地址想正常访问Internet的服务器则需要使用到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具体实现过程:

(1)这种方法需要在专用网连接到互联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装有NAT软件的路由器叫作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外部全球IP地址。

(2)NAT路由器收到从专用网内部的某一个私网地址发往互联网上的服务器的 IP数据报, 然后NAT路由器通过内部的NAT转换表,把私网地址转换为一个全球IP地址后,改写到数据报的首部中作为新的源地址,然后将新的数据报转发出去。

(3)Internet服务器收到IP数据报后,发回应答。NAT路由器收到Internet的服务器发来的IP数据报,还要再进行一次IP地址的转换。通过NAT转换表,把收到到IP数据报使用的目的地址(之前分配的一个全球IP地址)转换为专用网内部的目的地址改写到数据报的首部作为新的目的地址,然后将数据报发送到完成访问。

第五章  传输层

一.功能

为相互通信的应用进程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二.端口

16位二进制
    服务器端口 
        熟知端口:
        20端口:用于传输数据文件通道
        21端口:FTP服务器所开放的端口
        23端口:telnet所开放端口
        25端口:SMTP开放端口
        80端口:HTTP服务端口
        53端口:DNS端口
 

     客户端端口

三.UDP

UDP的特点:

UDP 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UDP 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同时也不使用拥塞控制。

UDP 是面向报文的。

UDP 没有拥塞控制,很适合多媒体通信的要求。

UDP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UDP 的首部开销小,只有 8 个字节。

UDP帧格式

伪首部的作用:

在计算检验和时,临时把“伪首部”和 UDP 用户数据报连接在一起。伪首部仅仅是为了计算检验和。

四.TCP

TCP的特点:

TCP 是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每一条 TCP 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endpoint),每一条 TCP 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一)。

TCP 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

TCP 提供全双工通信。 面向字节流。

两个要点:确认、超时重传


        两个协议
            停止-等待协议(ARQ):信道利用率低下


            连续ARQ:发送窗口、累积确认
            发送窗口 = Min[rwnd,cwnd]   --->(rwnd接收窗口,cwnd拥塞窗口)

TCP连接:

运输连接有三个阶段,即: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释放连接。

TCP 连接的建立都是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

主动发起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叫做客户(client)。

被动等待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叫做服务器(server)。

TCP报文段

我们可以从TCP报文段首部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比如

一个TCP报文段前20字节用十六进制表示为:

ea 34 00 50 00 00 05 21 00 00    00 00 80 02 40 00 c0 29 00 00

我们可以得知:

源端口号与目的端口号

对方收到此报文段后给出的确认号

此报文段的总长度

此报文段是运输连接的哪个阶段中的哪个报文段

此TCP连接是由哪个应用层协议建立的

(按照TCP首部的格式可以推出来)

五.流量控制——rwnd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既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也不要使网络发生拥塞。 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可以很方便地在 TCP 连接上实现流量控制

例题:甲的发送窗口是5000字节,TCP报文段封装1000字节数据,甲连续发送了两个报文段,乙发回对第一个报文段的接受确认,并且通知甲自己的窗口是3000字节,请问甲还能发送多少字节的数据?  答:2000字节


六.拥塞控制——cwnd

 慢开始:在慢开始门限之前,指数级增长
 拥塞避免:在慢开始门限之后,线性增长【拥塞时,调整慢开始门限,cwnd=1】

 快重传:当发送端收到连续三个重复的确认时
 快恢复:从新的慢开始门限执行拥塞避免【门限变为一半】

第六章  应用层

一.DNS

域名解析协议

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四类域名服务器
    根域名服务器
    顶级域名服务器
    权限域名服务器
    本地域名服务器

迭代查询IP地址 UDP+53

二.FTP文件传送协议

文件传送协议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使用 TCP 可靠的运输服务,提供交互式的访问。 FTP 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一个 FTP 服务器进程可同时为多个客户进程提供服务。FTP 的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主进程,负责接受新的请求;另外有若干个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

TCP+20 数据传送

TCP+21 连接控制

三.TELNET远程终端协议  

TCP+23  NVT格式

NVT格式:网络虚拟终端格式。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可能具有不同的终端特性。NVT格式定义了一种通用的字符编码和通信规则,使得各种终端系统能够以统一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用户用 TELNET 就可在其所在地通过 TCP 连接登录到远地的另一个主机上。

TELNET 能将用户的击键传到远地主机,同时也能将远地主机的输出通过 TCP 连接返回到用户屏幕。

四.万维网WWW

万维网是一个信息储藏所——页面
    页面对应URL
    万维网访问页面详细过程:HTTP请求和响应报文(TCP+80)
请求一个万维网文档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又称为万维网高速缓存(Web cache),它代表浏览器发出 HTTP 请求。 万维网高速缓存把最近的一些请求和响应暂存在本地磁盘中。 当与暂时存放的请求相同的新请求到达时,万维网高速缓存就把暂存的响应发送出去,而不需要按 URL 的地址再去因特网访问该资源。

五.电子邮件系统

合法的邮箱名称    用户名@邮件服务器的域名

    使用用户代理的邮件系统
      发送邮件:SMTP(TCP+25)
      接收邮件:POP3(TCP+110) / IMAP 
    过程:

六.DHCP

UDP+67

UDP+68

动态主机配置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 发现阶段:客户端加入新网络后,会广播一个 DHCP DISCOVER 消息,告知网络中的 DHCP 服务器自己需要 IP 地址。由于客户端此时没有 IP 地址,该广播是向255.255.255.255发送的特定广播信息。网络上每一台安装了 TCP/IP 协议的主机都会接收这个广播信息,但只有 DHCP 服务器才会做出响应。
2. 提供阶段:网络中接收到DISCOVER 消息的 DHCP 服务器,会从尚未分配的 IP 地址池中挑选一个合适的 IP 地址,并通过 DHCP OFFER 消息将这个地址以及其他配置信息(如子网掩码、网关地址、域名服务器地址等)发送给客户端。
3. 选择阶段:如果有多台 DHCP 服务器向客户端回应 OFFER 报文,客户端通常只接受第一个收到的 OFFER 报文,然后以广播方式发送 DHCP REQUEST请求报文,客户端广播发送 Request 报文是为了通知所有的 DHCP 服务器,它将选择某个 DHCP 服务器提供的 IP 地址,其他 DHCP 服务器可以重新将曾经分配给该客户端的 IP 地址分配给其他客户端。
4. 确认阶段:DHCP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送的 Request 报文后,会根据报文中携带的 MAC 地址来查找有没有相应的租约记录。如果有,则发送 DHCP ACK 报文作为应答,通知客户端可以使用分配的 IP 地址。

如果 DHCP 服务器收到 REQUEST 报文后,没有找到相应的租约记录,或者由于某些原因无法正常分配 IP 地址,则发送 DHCP NACK 报文作为应答,通知客户端无法分配合适 IP 地址。客户端需要重新发送 DHCP DISCOVER 报文来请求新的 IP 地址。
 
此外,DHCP 服务器提供的 IP 地址通常有租赁期限。客户端会在租约快到期时(租约期限到达 50%时)发送 DHCP REQUEST 消息来续约。如果没有收到服务器的确认,客户端可能会重新发起一个全新的 DHCP DISCOVER 流程。 

协议大合集

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太网协议,PPP协议,CSMA/CD协议,HDLC协议,ATM协议

网络层协议:IP协议,IGM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

传输层协议:TCP协议,UDP协议

应用层协议:HTTP协议,HTTPS协议,FTP协议,SMTP协议,POP3协议,IMAP协议,TELNET协议,DNS协议

这些都是计算机网络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这编写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只选取重要的部分详细讲解,不是很充分,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 53
    点赞
  • 5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