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鸿蒙HTTP服务器可行性分析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的小伙伴会有一些疑问:
“鸿蒙API从9到12我都翻烂了,也没见提供HTTP服务器的接口啊”
“我BUG写得少,你可不要骗我”
的确,目前的鸿蒙API没有提供HTTP服务端的实现接口,但是我们知道,HTTP协议是基于TCP的,而鸿蒙API10提供了TCPSocketServer类,包含了如下几个关键接口:
listen(address: NetAddress): Promise<void>
监听方法,绑定IP地址和端口,端口可以指定或由系统随机分配。成功调用该方法后,TCPSocketServer对象监听并接受与此套接字建立的TCPSocket连接。
on(type: 'connect', callback: Callback<TCPSocketConnection>): void
订阅TCPSocketServer的连接事件,在新的客户端套接字连接上以后,会触发callback回调,在回调中包含TCPSocketConnection对象,该对象就表示TCPSocket客户端与服务端的连接。
TCPSocketConnection是服务端和客户端通讯的基础,提供了发送数据到客户端的方法:
send(options: TCPSendOptions): Promise<void>
还提供了订阅客户端消息接收的事件:
on(type: 'message', callback: Callback<SocketMessageInfo>): void
在这个事件的callback回调里,包含了SocketMessageInfo参数,该参数的属性message就是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消息。
通过上述几个接口,我们就可以在服务端开启TCP监听,并且处理客户端的连接和消息收发。
再来说一下HTTP协议,众所周知,HTTP协议是一个简单的请求响应协议,根据RFC 9112,HTTP协议1.1版本的消息格式如下所示:
HTTP-message = start-line CRLF
*( field-line CRLF )
CRLF
[ message-body ]
其中,start-line表示起始行,CRLF表示回车换行符号,field-line表示首部字段行,*( field-line CRLF )说明首部字段可以是零个或者多个,最后的[ message-body ]表示可选的消息正文;因为消息分为请求消息和应答消息,所以起始行又可以分为请求行和状态行,如下所示:
start-line = request-line / status-line
当然,HTTP的协议还是有一点复杂的,这里就不展开了,不过我们明白,只要我们按照协议格式构造出了请求应答的文本,然后使用TCP协议作为传输层进行收发即可。
有了上面的API接口,加上HTTP协议的格式,就可以打造一个最简单的HTTP服务端了。
2. 实现HTTP服务器示例
本示例运行后的界面如下所示:
输入要监听的端口,然后单击“启动”按钮,即可在127.0.0.1上启动对端口的TCP协议监听了。然后在请求地址栏输入服务端地址,再单击“请求”按钮,既可请求刚创建的HTTP服务器,效果如图所示:
这里实现的HTTP服务器是这样的,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会把客户端发送的信息作为网页的内容反馈给客户端,也就是上图中看到的这些内容:
下面详细介绍创建该应用的步骤。
步骤1:创建Empty Ability项目。
步骤2:在module.json5配置文件加上对权限的声明:
"requestPermissions": [
{
"name": "ohos.permission.INTERNET"
}
]
这里添加了获取互联网信息的权限。
步骤3:在Index.ets文件里添加如下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