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看原理图

前段时间在大话硬件交流群看到有朋友问如何看原理图?今天想聊聊这个话题——看原理图。

我自己在画原理时主要用了两款软件,一款是Altium Desinger ,另外一款是OrCAD Capture。在本科时最开始接触就是AD这个软件,一直到毕业也没怎么用过OrCAD Capture。毕业后发现公司使用的软件是OrCAD Capture——Cadnece。

现在两款软件基本都能熟练使用,毕竟只是个用来辅助我们画原理图的工具,这两者无论是在建封装,还是在画原理图时,相差都不是很大,本质都是对电气信号的连接和固定规则的使用。所以,我们在刚开始学习时,不需要纠结目前使用的是哪款软件,选定一款先用起来,等熟练之后,迁移到另一款软件上也会很快。

因此,看原理图时,应用软件不应该成为我们看懂原理图的绊脚石。那到底是什么因素会干扰我们看懂原理图呢?结合我自身和身边同事的工作,我想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我们对复杂原理图的阅读:

整体上,没有使用结构化的框架

细节上,没有掌握模块化的逻辑

整体上没有使用结构化的框架,就好像是房间里面的东西乱放,找起来就比较费劲,可想而知,我们画出来的原理图肯定阅读性也不是很好。对部分人来说,可能还非常费力。而细节上如果没有使用模块化的逻辑,就不知道哪两个模块或者哪几个模块之间存在联系,会把无关的信息也带入进来,多种干扰因素的加持导致原理图理解困难。

看下面这个原理图,整体上看起来就比较结构化,FPGA,DDR,AD_DA都单独作为一个page,这样的原理图看起来就像是房间里面的东西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摆放,找起来非常容易,理解起来也就相对轻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这个原理图是不是看起来就要费劲很多。

图片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画原理图的时候,使用结构化的框架来画原理图,别人看起来也比较方便。

上面说的是我们在画原理图的时候,要使用结构化的框架,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使用Block Diagram,在原理图的第2页呈现单板的整体框架,比如下面这个单板的原理图,在Top层就提供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片

如果我们拿到单板的原理图没有使用结构化的框架,根据上面两个单板的命名就可以发现,明显是具有结构化的原理图更容易被人理解。所以我想这应该是造成很多人认为原理图比较难懂的原因之一。

那假设我们真的拿到了没有结构化框架的原理图,是否有什么手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呢?答案是——结构化。对,没有错,别人画的十几页的原理图即使没有结构化,我们也可以自主添加,自主划分。在划分的时候,可以使用下面的框架:

任何一个原理图,无论是有框架还是没框架,我们都可以把原理图分为上面这5个类型来看。

电源类

电源类比较简单,一般是电源拓扑,或者电源树,复杂的原理图一般会涉及到多路电源,电源之间具体是如何连接的,暂且可以不做详细的分析,但是把同类型的电源模块划分在一起,会大大降低电源对其他部分的干扰。

图片

比如,在上面的原理图中,可以把下面四个page都看成是电源类。在看其他方面的原理图时,可以不用太在意电源模块,甚至是不看都可以。除非是单独研究电源拓扑,才来对每一个page进行分析。

协议类

协议类主要是常见的像UART,IIC,SPI,RS232,RS485,USB等,这些协议包含的原理图部分我们不需要弄懂协议是怎么工作的,不需要管协议外设之间的时序。比如IIC和SPI哪个先工作,两者之间是否有逻辑联系,这些都不用管,只需要知道每个协议有几根线,协议上的器件哪个是主机,哪个是从机,能分辨出来就行。

比如下面Flash模块,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四根数据线,片选和时钟连到哪个器件就可以,至于工作时的CLK频率,看懂原理图后再去了解,顺序不能搞反了。

如果在这个模块纠结,为什么平时我见到的SPI是两根数据线,这里是4根线,就会越看越迷茫,越看越困惑。而这些可以在了解整体原理图的功能以后,再考虑对细节的把握,是属于第二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系统类

系统类的原理图,画PCB的时候比较复杂,但是对FPGA或者SOC这样的核心控制器,最小系统其实相对固定,所以原理图看起来并不困难。常见的结构是,FPGA+DDR+Flash,SOC+DRR+eMMC,SOC+DRR+Flash。系统类的原理图看到SOC或者CPU之类的主控,就要想到缓存和存储,这是系统类必备的三要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普通类

普通类在原理图上,基本上都是比较简单的。一般用少量的几个GPIO来驱动,比如像蜂鸣器,按键,LED,这样比较单一的外设,相对来说,看起来本身也比较轻松。

因此,对于普通类的原理图,只需要知道这个外设是由哪个MCU控制就行,至于是什么时候拉高,什么时候拉低,这些都可以暂且不考虑,在后期可以结合软件业务理解,这样会更清楚。

图片

附加类

附加类指的是对整个原理图的说明。复杂单板在原理图的开始会说明整个单板原理图有多少页,每页的名字是什么。在原理图的最后会加上一页用来记录原理图什么时候建立,改版的信息等等,方便日后查看。

这些附加信息可以加快我们对单板原理图的理解,但不需要把时间花在这些附加的信息上面。

图片

无论是什么样的原理图,都可以用上面的逻辑框架来拆解。整体上会对单板的原理图有结构上的认识,知道这个单板包含哪些模块,包含几个CPU,有哪些协议类的器件等等。

使用结构化的思维来看原理图有个比较明显的好处,能在整体上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核心的功能可以掌握的比较好。但是这样方法也有个弊端,会容易忽视一些局部的细节。

上面分析了结构化是影响我们理解原理的一个的因素,还有一个原因是太过于纠结细节。其实对于一幅有SOC的原理图,是需要软件才能工作起来,而有软件,就存在逻辑设计。比如,我们在完全不了解NXP这个demo板的功能时,单纯地看这个电路,是不是也很难看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虽然我们能通过查数据手册知道这个芯片的核心功能,但是对上面这些信号到底是怎么样工作的,什么时候拉高拉低,如果对具体的应用场景不了解,可以说是很难看懂。所以,在不了解具体应用场景和业务逻辑时,太过于纠结细节就会影响我们对原理图的理解。

这就是上面说的第二点,在细上没有使用模块化的逻辑。其实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个器件实现哪些控制就可以,至于细节方面到底如何实现,可以不需要特别在意。

再比如,我们看下面ADC信号链的原理图。

图片

无论这种原理图怎么变化,只要是ADC信号链的电路,我们脑子里面就要浮现出模块化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片

可能不是每个模块都在原理图中呈现,像有些ADC器件内部就集成了滤波器之类的功能电路,但是模块化后,就是三个部分,传感器,信号调理,ADC。

再比如,上面提到的Flash原理图,看起来和平时的不一样。

图片

这就是对具体器件的使用不熟悉,影响了我们对细节的理解。Flash有X1,X2,X4三种数据传输模式,即标准,双路,四路SPI。如果能提前掌握这些知识,那在细节上也不会过多纠结。如果没有掌握,其实只要我们把这6根线看成是Flash模块,也会降低对原理图的理解。

总结一下,在画原理图的时候,我们需要用结构化框架来规划单板原理图,这样做既方便于自己理解,也方便于他人理解。当我们拿到复杂且毫无逻辑框架的原理图时,无论它多么复杂,我们都可以用5类的框架来划分原理图,降低理解和阅读的障碍。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整体上较快帮助我们掌握原理图的核心功能,再结合细节上使用模块化的逻辑,能进一步降低我们对部分信号的困惑。

在整体上和细节上对原理图进行拆解,看原理图其实也不是那么复杂,你说是不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大话硬件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