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及民国时期,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币主要有以下几种:
图片均来自 https://www.163.com/dy/article/CP0JL8BA0523D470.html
西班牙银元
- COB本洋:COB(cob money银角子,欧美对该银币的称呼)最早流入中国的西班牙银元,属于打制币,形制不规则,可分为正面西班牙盾徽背面十字、正面双柱背面十字这两类。
- 地球双柱:1732年墨西哥造币厂开始用机器铸造的新式双柱银币,双柱之间有两个地球,象征东西半球,中国因其边齿的麦穗纹特征称其为“花边”。
- 人像双柱:1772年起,本洋一面铸国王头像,另一面仍用双柱,常见的有卡洛斯三世、卡洛斯四世和斐迪南七世三种。
- 小双柱系列:币面风格与人像双柱一脉相承,但直径和重量都有缩减,有伊莎贝拉二世、阿方索十二世、阿方索十三世双柱等。
墨西哥银元
墨西哥于1821年独立后,1824年开始铸造墨西哥银元,因币面花纹有鹰鸟,俗称鹰洋。1897年以前为花边鹰洋,1898年以后为直边鹰洋。据清朝宣统二年(1910)度支部调查统计,当时中国所流通的外国银元约有十一亿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鹰洋。
英国贸易银元
俗称“站人”银元或“站洋”。1895年,英国政府利用印度的孟买、加尔各答的造币厂铸造。正面中央是一持戟、盾的武士,上端在武士左右有英文币值“ONE DOLLAR(一元)”,下有纪年;背面中央为寿字纹,上下为中文“壹圆”,左右为马来文“壹圆”。
日本贸易银元
因币面有飞龙图案,故俗称为日本龙洋。正面图案为环绕的珠圈和小太阳图案,两侧为樱花枝叶,中间文字为汉字“一圆”,下面是绸带扎成的同心结;背面为“飞龙戏珠”图案。
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元
俗称“坐洋”。正面为自由女神坐像,背面的装饰图案为麦穗,法文有“贸易银元”和“法属印度支那”等字样。主币“壹圆”的铸造时间从1885年开始,至1928年结束,有“加重版”和“普通版”之分(1885年至1895年铸币均为27.125克重,称之为"加重版";1895年至1928年的铸币重量均为27克重,称为"普通版")。
美国贸易银元
1873年后,美国为了争夺远东贸易和抢占墨西哥“鹰洋”在远东的银元市场而创铸。铸造时间为1873-1885年,流通中常见品大都是1873-1878年铸造的,1887年7月美国政府下令收回,留存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