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据结构(红黑树)
- 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查找树,是计算机科学中用到的一种数据结构。
- 1972年出现,当时被称之为平衡二叉B树。后来,1978年被修改为如今的”红黑树"。
- 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查找树,红黑树的每一个节点上都有存储位表示节点的颜色。
- 每一个节点可以是红或者黑;红黑树不是高度平衡的,它的平衡是通过“红黑规则”进行实现的。
平衡二叉树:
高度平衡。
当左右子树高度差超过1时,通过旋转保持平衡。
红黑树:
是一个二叉查找树:
但是不是高度平衡的。
条件:特有的红黑规则。
1.1 数据结构(红黑树)红黑规则
每一个节点或是红色的,或者是黑色的。
根节点必须是黑色。
如果一个节点没有子节点或者父节点,则该节点相应的指针属性值为Nil,这些Nil视为叶节点,每个叶节点(Nil)是黑色的。
如果某一个节点是红色,那么它的子节点必须是黑色(不能出现两个红色节点相连的情况)。
对每一个节点,从该节点到其所有后代叶节点的简单路径上,均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1.2 数据结构(红黑树)添加节点的规则
默认颜色:添加节点默认是红色的(效率高)
1.3 数据结构(红黑树)添加节点的规则
红黑树在添加节点的时候,添加的节点默认是红色的。
2. HashSet
2.1 存储字符串并遍历
利用Set系列的集合,添加字符串,并使用多种方式遍历。
迭代器
增强for
Lambda表达式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Set;
public class A01_Set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利用Set系列的集合,添加字符串,并使用多种方式遍历。
迭代器
增强for
Lambda表达式
*/
//1.创建一个Set集合的对象
Set<String> s = new HashSet<>();
//2,添加元素
//如果当前元素是第一次添加,那么可以添加成功,返回true
//如果当前元素是第二次添加,那么添加失败,返回false
s.add("张三");
s.add("张三");
s.add("李四");
s.add("王五");
//3.打印集合
//无序
//System.out.println(s);//[李四, 张三, 王五]
//迭代器遍历
/* Iterator<String> it = s.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String str = it.next();
System.out.println(str);
}
*/
//增强for
/* for (String str : s) {
System.out.println(str);
}*/
// Lambda表达式
s.forEach( str->System.out.println(str));
}
}
2.2 HashSet底层原理
- HashSet集合底层采取哈希表存储数据
- 哈希表是一种对于增删改查数据性能都较好的结构
2.3 哈希表组成
- JDK8之前:数组+链表
- JDK8开始:数组+链表+红黑树
2.4 哈希值
哈希值:对象的整数表现形式
- 根据hashCode方法算出来的int类型的整数
- 该方法定义在Object类中,所有对象都可以调用,默认使用地址值进行计算
- 一般情况下,会重写hashCode方法,利用对象内部的属性值计算哈希值
2.5 对象的哈希值特点
- 如果没有重写hashCode方法,不同对象计算出的哈希值是不同的
- 如果已经重写hashcode方法,不同的对象只要属性值相同,计算出的哈希值就是一样的
- 在小部分情况下,不同的属性值或者不同的地址值计算出来的哈希值也有可能一样。(哈希碰撞)
public class A02_HashSet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哈希值:
对象的整数表现形式
1. 如果没有重写hashCode方法,不同对象计算出的哈希值是不同的
2. 如果已经重写hashcode方法,不同的对象只要属性值相同,计算出的哈希值就是一样的
3. 但是在小部分情况下,不同的属性值或者不同的地址值计算出来的哈希值也有可能一样。(哈希碰撞)
*/
//1.创建对象
Student s1 = new Student("zhangsan",23);
Student s2 = new Student("zhangsan",23);
//2.如果没有重写hashCode方法,不同对象计算出的哈希值是不同的
// 如果已经重写hashcode方法,不同的对象只要属性值相同,计算出的哈希值就是一样的
System.out.println(s1.hashCode());//-1461067292
System.out.println(s2.hashCode());//-1461067292
//在小部分情况下,不同的属性值或者不同的地址值计算出来的哈希值也有可能一样。
//哈希碰撞
System.out.println("abc".hashCode());//96354
System.out.println("acD".hashCode());//96354
}
}
2.6 HashSetJDK8以前底层原理
创建一个默认长度16,默认加载因为0.75的数组,数组名table
根据元素的哈希值跟数组的长度计算出应存入的位置
判断当前位置是否为null,如果是null直接存入
如果位置不为null,表示有元素,则调用equals方法比较属性值
一样:不存 不一样:存入数组,形成链表
JDK8以前:新元素存入数组,老元素挂在新元素下面
JDK8以后:新元素直接挂在老元素下面
int index=(数组长度-1)& 哈希值
2.7 HashSet底层原理
JDK8以后,当链表长度超过8,而且数组长度大于等于64时,自动转换为红黑树
如果集合中存储的是自定义对象,必须要重hashCode和equals方法
利用HashSet集合去除重复元素
需求:创建一个存储学生对象的集合,存储多个学生对象。
使用程序实现在控制台遍历该集合。
要求:学生对象的成员变量值相同,我们就认为是同一个对象。
import java.util.HashSet;
public class A03_HashSet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需求:创建一个存储学生对象的集合,存储多个学生对象。
使用程序实现在控制台遍历该集合。
要求:学生对象的成员变量值相同,我们就认为是同一个对象
String Integer
*/
//1.创建三个学生对象
Student s1 = new Student("zhangsan",23);
Student s2 = new Student("lisi",24);
Student s3 = new Student("wangwu",25);
Student s4 = new Student("zhangsan",23);
//2.创建集合用来添加学生
HashSet<Student> hs = new HashSet<>();
//3.添加元素
System.out.println(hs.add(s1));
System.out.println(hs.add(s2));
System.out.println(hs.add(s3));
System.out.println(hs.add(s4));
//4.打印集合
System.out.println(hs);
}
}
import java.util.HashSet;
public class A03_HashSet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需求:创建一个存储学生对象的集合,存储多个学生对象。
使用程序实现在控制台遍历该集合。
要求:学生对象的成员变量值相同,我们就认为是同一个对象
String Integer
*/
//1.创建三个学生对象
Student s1 = new Student("zhangsan",23);
Student s2 = new Student("lisi",24);
Student s3 = new Student("wangwu",25);
Student s4 = new Student("zhangsan",23);
//2.创建集合用来添加学生
HashSet<Student> hs = new HashSet<>();
//3.添加元素
System.out.println(hs.add(s1));
System.out.println(hs.add(s2));
System.out.println(hs.add(s3));
System.out.println(hs.add(s4));
//4.打印集合
System.out.println(hs);
}
}
3. LinkedHashSet底层原理
有序、不重复、无索引。
这里的有序指的是保证存储和取出的元素顺序一致。
原理:底层数据结构是依然哈希表,只是每个元素又额外的多了一个双链表的机制记录存储的顺序。
import java.util.LinkedHashSet;
public class A04_LinkedHashSe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创建4个学生对象
Student s1 = new Student("zhangsan",23);
Student s2 = new Student("lisi",24);
Student s3 = new Student("wangwu",25);
Student s4 = new Student("zhangsan",23);
//2.创建集合的对象
LinkedHashSet<Student> lhs = new LinkedHashSet<>();
//3.添加元素
System.out.println(lhs.add(s3));
System.out.println(lhs.add(s2));
System.out.println(lhs.add(s1));
System.out.println(lhs.add(s4));
//4.打印集合
System.out.println(lh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