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专用、软硬件可剪裁可配置
低功耗、高可靠性、高稳定性
软件代码短小精悍
代码可固化
实时性
弱交互性
软件开发需要专门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
要求开发、设计人员有较高的技能
ARM体系结构的命名规则
ARM {x} {y} {z} {T} {D} {M} {I} {E} {J} {F} {-S}
大括号内的字母可选
x —— 系列号,例如:ARM9中的“9”;
y —— 内部存储管理/保护单元,例如ARM92中的“2”、ARM94中的“4”;
z —— 内含有高速缓存Cache;
T —— 支持16位的Thumb指令集;
D ——支持JTAG片上调试;
M ——支持用于长乘法操作(64位结果)的ARM指令,包含快速乘法器;
I —— 带有嵌入式追踪宏单元ETM(Embedded Trace Macro),用来设置断点和观察点的调试硬件;
E —— 增强型DSP指令(基于TDMI);
J —— 含有Java加速器Jazelle,与Java虚拟机相比,Java加速器Jazelle使Java代码运行速度提高了8倍,功耗降低到原来的80%;
F——向量浮点单元;
S——可综合版本,意味着处理器内核是以源代码形式提供的。这种源代码形式又可以被编译成一种易于EDA工具使用的形式。
ARM9流水线:
5级流水线结构,分别是取指,译码、执行、存储器访问、寄存器写操作。
与3级对比,5级将存储器访问和寄存器写操作分别由流水线来处理,增加处理指令的执行效率。
取指:从指令Cache中读取指令。
译码:对指令进行译码,识别出是对哪个寄存器进行操作并从通用寄存器中读取操作数。
执行:进行ALU运算和移位操作,如果是对存储器操作的指令,则在ALU中计算出要访问的存储器地址。
存储器访问:如果是对存储器访问的指令,用来实现数据缓冲功能(通过数据Cache)。
寄存器回写:将指令运算或操作结果写回到目标寄存器中。
例子:MOV R0,R1 ADD R5,R5,#1 LDR R3,[R4] STR R9,[R13] MOV R6,R7 MOV R8,R7 ADD R0, R0, R2
5级流水线互锁分析:当前指令的执行可能需要前面指令的执行结果,当这时前面的指令没有执行完毕,从而会导致当前指令的执行无法获得合法的操作数,这时就会引起流水线的等待,这种现象在流水线机制里称为互锁。
ARM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7种)
User-用户模式(usr)
ARM处理器正常的程序执行状态
FIQ-快速中断模式(fiq)
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或通道处理
IRQ-外部中断模式(irq)
用于通用的中断处理
Supervisor-管理模式(svc)
操作系统使用的保护模式
复位、软中断调用(SWI)
Abort-中止模式(abt)
当数据访问或指令预取中止时进入该模式
可用于虚拟存储及存储保护
Undefined-未定义指令异常模式(und)
当未定义的指令执行时进入该模式
可用于支持硬件协处理器的软件仿真
System-系统模式(sys)
运行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任务
使用和User模式相同寄存器组
嵌入式处理器的特点
对实时多任务有很强的支持能力
具有功能很强的存储区保护功能
可扩展的处理器结构
嵌入式微处理器必须功耗很低。
ARM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
ARM 有37个32-Bits长的寄存器
30 个通用寄存器
1个用作CPSR(current program status register)
5个用作SPSR(saved program status registers)
1 个用作PC( program counter)
这些寄存器不能被同时访问取决于处理器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
通用寄存器包括R0~R14,可以分为两类
未分组寄存器R0~R7
分组寄存器R8~R14
未分组寄存器R0~R7
在所有的工作模式下,每个未分组寄存器都指向对应的一个物理寄存器
在中断或异常处理进行工作模式转换时,由于不同的处理器工作模式均使用相同的物理寄存器,可能会造成寄存器中数据的破坏
分组寄存器R8~R14
R8~R12
每个寄存器对应2个不同的物理寄存器
当使用FIQ模式时,访问R8_fiq~R12_fiq
当使用其他模式时,访问R8_usr~R12_usr
R13、R14
每个寄存器对应6个不同的物理寄存器
其中一个寄存器是用户模式与系统模式共用
另外5个物理寄存器对应于其他5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不同物理寄存器的区分
R13_<mode>
R14_<mode>
mode为:sys_usr(系统_用户模式)、fiq(快速中断模式)、irq (外部中断模式)、svc(管理模式)、abt(中止模式)、und(未定义指令异常模式)
例如:
R13_usr、R13_fiq、R13_irq
R14_svc、R14_abt、R14_und
R13寄存器
常用作堆栈指针SP(Stack Pointer),一种习惯用法
也可使用其他的寄存器作为堆栈指针
在Thumb指令集中,某些指令强制使用R13作为堆栈指针
在应用程序初始化时,一般都要初始化每种模式下的R13,使其指向该工作模式的栈空间
R14寄存器
也称链接寄存器LR(Link Register)
当执行BL子程序调用指令时,R14中得到R15(程序计数器PC)的备份
BL Label
;下一条指令地址→LR, Label→PC
当发生中断或异常时,对应的分组寄存器R14_svc、R14_irq、R14_fiq、R14_abt和R14_und用来保存R15的返回值
其他情况下,R14用作通用寄存器
R15寄存器
R15寄存器用作程序计数器(PC)
ARM状态:位[1:0]为0,位[31:2]用于保存PC
Thumb状态:位[0]为0,位[31:1]用于保存PC
由于ARM体系结构采用了多级流水结构,对于ARM指令集而言,PC总是指向当前执行指令的下两条指令的地址,即PC的值为当前执行指令的地址值加8个字节 (4字节*2 取指(PC)、译码)。
程序状态寄存器的构成
一个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CPSR)
五个备份程序状态寄存器(SPSR)
备份的程序状态寄存器用来进行异常处理
程序状态寄存器的功能
保存ALU中的当前运行状态
控制允许和禁止中断
设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
ARM体系结构的存储结构
从0地址开始的以字节为单位的线性组合
从0字节到3字节放置第一个存储的字数据,从第4个字节到第7个字节放置第二个存储的字数据,依次排列
作为32位的微处理器,ARM体系结构所支持的最大寻址空间为4GB(232字节)
受到物理地址线的限制,一般实际嵌入式处理器最大寻址空间为几百兆
存储器大/小端
RM存储字数据采用两种方法
大端模式(Big endian)
字数据的高字节存储在低地址中
字数据的低字节存放在高地址中
小端模式(Little endian)
低地址中存放的是字数据的低字节
高地址中存放的是字数据的高字节
大端和小端都支持,默认是小端模式
例子:
ARM的寻址方式(PPT第3章 第6页)
ARM的寻址方式分为数据处理指令寻址方式和内存访问指令寻址方式。
数据处理指令寻址方式
Operand2(第二个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立即数寻址方式
寄存器寻址方式
寄存器移位寻址方式
内存访问指令寻址方式
字及无符号字节的Load/Store指令的寻址方式;
杂类Load/Store指令的寻址方式;
批量Load/Store指令的寻址方式;
堆栈操作寻址方式。
Load/Store指令是对内存进行存储/加载数据操作的指令,根据访问的数据格式的不同,这列指令的寻址分为字、无符号字节的Load/Store指令寻址和半字、有符号字节Load/Store指令寻址两大类。
汇编指令语法格式:
LDR {<cond>}{B}{T}<Rd>,<addressing_mode>
STR {<cond>}{B}{T}<Rd>,<addressing_mode>
(1)偏移量为立即数
前变址不回写
[<Rn>,#+/-<immed_offset>]
前变址回写
[<Rn>,#+/-<immed_offset>]!
后变址回写
[<Rn>],#+/-<immed_offset>
(2)偏移量为寄存器的值
前变址不回写
[<Rn>,+/-<Rm>]
前变址回写
[<Rn>,+/-<Rm>]!
后变址回写
[<Rn>],+/-<Rm>
(3)偏移量通过寄存器移位获得
前变址不回写
[<Rn>,+/-<Rm>,<shift>#shift_amount ]
前变址回写
[<Rn>,+/-<Rm>,<shift>#shift_amount]!
后变址回写
[<Rn>],+/-<Rm>,<shift>#shift_amount
半字、有符号字节Load/Store指令寻址(也叫杂类Load/Store指令的寻址方式)
这类指令可用来加载有符号字节、加载有符号半字、加载/存储无符号半字。
加载有符号字节到寄存器:
LDR {<cond>}SB <Rd>,<addressing_mode>
加载有符号半字到寄存器:
LDR {<cond>}SH <Rd>,<addressing_mode>
加载无符号半字到寄存器:
LDR {<cond>}H <Rd>,<addressing_mode>
存储无符号半字到内存:
STR {<cond>}H <Rd>,<addressing_mode>
(1)偏移量为立即数
前变址不回写
[<Rn>,#+/-<immed_offset8>]
前变址回写
[<Rn>,#+/-<immed_offset8>]!
后变址回写
[<Rn>],#+/-<immed_offset8>
(2)偏移量为寄存器的值
前变址不回写
[<Rn>,+/-<Rm>]
前变址回写
[<Rn>,+/-< Rm >]!
后变址回写
[<Rn>],+/-< Rm >
有关例题,直接看ppt第3章和第4章
PLL(锁相环)
PLL是一个相位误差控制系统。它比较输入信号和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从而产生误差控制电压来调整压控振荡器的频率,以达到与输出信号同频。
锁相环输出频率
MPLL =(m×Fin)/(p×2S)
m = M+8, M:M寄存器的值
p = P+2,P:P寄存器的值
S:S寄存器的值
S3C2410有4种电源管理模式:
正常模式:锁相环工作,为CPU和所有片内外设提供时钟
慢时钟模式:锁相环不工作
CPU等直接使用原始时钟、或原始时钟的分频工作,此模式工作时钟频率低而
使功耗低,并且锁相环不工作也使功耗降低
空闲模式:停止为CPU提供时钟,CPU不工作(其外设均工作)
退出方法:
任何中断请求可唤醒CPU工作,退出空闲模式
掉电模式:时钟模块断电,除了唤醒电路之外所有部分均不供电
系统需分成两部分供电。此模式功耗最低
退出方法:用中断唤醒必须设置外中断
(1)外部中断EINT0---15
(2)实时钟报警中断
S3C2410X串行通信(UART)单元
UART有三个独立的异步串行I/O端口:UART0、UART1、UART2,每个串口都可以在中断和DMA两种模式下进行收发。UART支持的最高波特率达230.4kbps。
3个UART都有遵从1.0规范的红外传输功能,UART0、UART1有完整的握手信号,可以连接MODEM。
每个UART包含:波特率发生器、接收器、发送器和控制单元。波特率发生器以PCLK或UCLK为时钟源。发送器和接收器各包含1个16字节的FIFO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当发送数据的时候,数据先写到FIFO 然后拷贝到发送移位寄存器,然后从数据输出端口(TxDn)依次被移位输出。被接收的数据也同样从接收端口(RxDn)移位输入到移位寄存器,然后拷贝到FIFO中。
波特率由一个专用的UART 波特率分频寄存器(UBRDIVn)控制。计算公式如下:
UBRDIVn = (int)(UCLK/(波特率×16) ) – 1
UBRDIVn = (int)(PCLK/(波特率× 16) ) –1
时钟选用UCLK还是PCLK由UART控制寄存器UCONn[10]的状态决定。
UCONn[10] = 0,选用PCLK
UCONn[10] = 1,选用UCLK
UBRDIVn的值必须在1~(216−1)之间
例子:若波特率为115200bps,时钟源频率PCLK为40MHz,除数UBRDIVn应如何计算?
解:UBRDIVn
=( int) (40000000/(115200×16))-1
=( int)(21.7)-1
=20
平时不听课,期末好辛苦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