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dreamhead.blogbus.com/logs/17667876.html
使用Java实现内部领域特定语言
One Lair and Twenty Ruby DSLs
Implementing an Internal DSL
上面几个文章都是关于DSL的,不过,在这里,我并不是太关心DSL的话题,我更感兴趣的是代码的写法。按照这几篇的分类方法,直接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DSL算是内部DSL,也就是说,所谓内部DSL,也就是一种标准的程序代码。
Kent Beck在他的《Implementation Patterns》的第三章《A Theory Of Programming》中,谈到了编程的价值观(Value):Communication(沟通)、Simplicity(简单)和Flexibility(灵活)。如果说简单和灵活很容易理解的话,那么把沟通放在价值观中,尤其排在所有价值观的第一位,则显现出Kent Beck对于编程的深刻。在这个软件开发越来越需要协作的年代,写代码的时候,多站在让别人理解的角度考虑一下,会极大提升代码的可读性。在ThoughtWorks的招聘流程中,有一个Code Review的环节,拜这个环节所赐,我看过很多人的代码,不在少数的应聘者其代码唯一的优点就是完成了需求。以沟通为标准进行衡量,这显然是不够的。
同样,以沟通为标准,那么内部DSL显然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因为DSL本身就是为了让人更容易理解而存在的。这几篇文章中提供了很多内部DSL的手法,比如Method Chaining、Expression Builder等等。抛开DSL这样的BuzzWord,这些方法应该属于增强程序本身表达能力的方法。
JDK有一个很好的Method Chaining的例子:StringBuffer的append方法。
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
sb.append("log1").append("log2").append("log3");
这样的写法显然比下面的写法更为简洁,尤其是需要往StringBuffer中添加很多内容的时候。
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
sb.append("log1");
sb.append("log2");
sb.append("log3");
在我看来,这些内部DSL技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它让我们在编写代码,尤其作为API提供的代码时,有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当然,并不是一味的应用这些内部DSL技术就会写出好代码,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软件开发人员,我们需要一定的鉴别能力,分辨出究竟怎样做才会真正的提高代码的“沟通”能力。
之前写过两篇关于程序设计语言表达的blog(1、2),虽然这篇不像那两篇一样讨论语言的差异,但也算是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