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SCI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什么? - 易智编译EaseEditing

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指标,由ISI引入,计算为前两年论文在第三年的引用次数除以发表论文总数。WebofScience提供了包含SCI的核心期刊排行榜。然而,影响因子在中国被过度使用,成为评职称的主要标准,导致一些不健康的科研行为。现在,国际上倾向于综合评价,包括社交媒体影响力,而不再单纯依赖SCI。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I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早期把这些引用关系进行了排名,基于“谁被引用得多,谁的质量就高”这种想法,创立了一个概念叫“影响因子”。


具体来说,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科睿唯安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影响因子=前两年所发论文在第三年被引用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

影响因子实质上是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用来衡量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影响因子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也取决于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一般取值范围为1~5,呈动态变化。

然后把引用量最高的期刊分不同学科做了一个排行榜,这就形成了“核心期刊”的概念,你经常听到的“SCI核心期刊”就是在Web of Science中,理工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一些期刊(注意是期刊不是文章)。


总结一下:

1)文献与文献之间存在相互引用的关系;

2)Web of Science基于这种关系做了一个数据库,可以从深、新、广三个维度查文献,SCI是其中一个理工科集合;

3)在这个数据库里按引用量做了一个排行榜,产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这个概念被中国学术界广泛和过度的运用。

最后再提醒一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最大地价值是用三个维度查找相关文献来做科研,而不是查“核心期刊”。

本来影响因子只是评价期刊的一个指标,后来南京大学有一个老师就在国内大力推崇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后来发SCI期刊文章成了评职称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用着用着被妖魔化了,出了好多技巧专门研究怎么发SCI论文,有相当一部分违背了科学研究的本意。现在国外早已不再使用SCI为单一指标来评价学术,还会考虑比如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