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频情感分类的随笔(6)

当前音乐情感识别面临哪些挑战

在音乐情感识别方面存在许多挑战,包括:

缺少标记数据:音乐情感识别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缺乏标记数据。为了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来识别音乐中的情绪,它需要在手动标记了情绪的大型音乐数据集上进行训练。然而,创建这样的数据集是一个耗时且劳动密集的过程。

跨文化差异:音乐情感识别的另一个挑战是,情感的含义可能因文化而异。例如,一首在一种文化中被认为是快乐的歌曲在另一种文化可能被认为是悲伤的。这使得开发一种能够准确识别不同文化中音乐情感的机器学习模型变得困难。

个性化:音乐可以在不同的人身上唤起不同的情感。例如,一首让一个人感到快乐的歌可能会让另一个人感到悲伤。这使得开发一种能够准确预测特定人在听特定音乐时感受到的情绪的机器学习模型变得困难。

情感模糊:音乐在情感内容方面往往是模棱两可的。音乐是根据时间的递进,逐步产生情感的共情。例如,一首歌可能前半部快乐,而后半部悲伤的情感元素。用以表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与人言者并无二三】,这样的构造,使得机器学习模型很难准确识别音乐中的主导情绪。

如何逐步缓解或者解决问题呢?首先,对于学习数据缺乏问题,我们需要找到很多的素材。可以是FMA,也可以是一些只供学习的音乐素材。将素材中的音乐特征提取共同性。如果能找到一些标注的信息更好。当然需要多找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避免由于素材带来的局限性和文化差异性。其次,音乐歌词普遍存在文化差异性,如果引入多模态的学习方式,可能会放大文化差异性。根据蒋存梅老师的《音乐心理学》一书(里面多是一些论文的数据)记录,音乐本身的特性存在共性,不同地域的受众有80%在不理解歌词的前提下,能感受到音乐产生的共情。很多时候,我们认为音乐的解码(大脑的频率解码),与音乐的解析(大脑根据音乐产生时域的共情)是存在先后顺序的。但是在国外学者近期的研究中,发现解码和解析是同时发生的。这也表明,音乐本身特征是包含一些情绪表达的。再者,由于受众的个性化,在悲伤时,大多数可能趋向聆听节奏缓慢,悲伤的歌曲。此时舒缓,放松的音乐可能也会被受众选择(Sad,Peaceful,Calm,Relaxed),因为唤醒度较低和评价值会缓解焦虑的作用。当然,现实中存在悲伤时,通过唤醒度较高和评价值较高的方式进行情绪释放(Happy,Excited),这也就是痛并快乐着。在识别音乐情感时,我们需要根据模型后期的数据,考虑采用素贝叶斯进行处理。一段音乐里那种表达的情绪占优,可能就是这首音乐所表达的情绪(个人愚见,请不舍赐教!)。

      我也时常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在一没有音乐基础;二没有优秀的数学底子的前提下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音乐情感识别的学习?刚开始我的回答是既然语言能表达情感,音乐也许能更好的表达。现在家里的小孩,在课余听着音乐,不同的心情下,他会要求智能音箱切换音乐。我也似乎得到了答案。用音乐情感识别,来初步调整心理。阴霾始终会过去,生命会越来越精彩。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