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Linux 操作系统常见命令&计网查缺补漏

Linux 操作系统常见命令

Linux命令在线练习

1.查找文件

find / -name filename.txt
根据名称查找/目录下的filename.txt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ind和grep的区别
1)find命令是根据文件的属性进行查找,如文件名,文件大小,所有者,所属组,是否为空,访问时间,修改时间等。
2)grep是根据文件的内容进行查找,会对文件的每一行按照给定的模式(patter)进行匹配查找。
3)which 查看可执行文件的位置 ,只有设置了环境变量的程序才可以用。
4)whereis 寻找特定文件,只能用于查找二进制文件、源代码文件和man手册页。
5)locate 配合数据库查看文件位置 ,详情:locate -h查看帮助信息。
find命令
1)按照文件名查找:

  • find / -name httpd.conf   #在根目录下查找文件httpd.conf,表示在整个硬盘查找
  • find /etc -name httpd.conf  #在/etc目录下文件httpd.conf
  • find /etc -name ‘srm’  #使用通配符*(0或者任意多个)。表示在/etc目录下查找文件名中含有字符串‘srm’的文件
  • find . -name ‘srm*’   #表示当前目录下查找文件名开头是字符串‘srm’的文件
    2)按照文件特征查找
  • find / -amin -10   # 查找在系统中最后10分钟访问的文件(access time)
  • find / -atime -2   # 查找在系统中最后48小时访问的文件
  • find / -empty   # 查找在系统中为空的文件或者文件夹
  • find / -group cat   # 查找在系统中属于 group为cat的文件
  • find / -mmin -5   # 查找在系统中最后5分钟里修改过的文件(modify time)
  • find / -mtime -1   #查找在系统中最后24小时里修改过的文件
  • find / -user fred   #查找在系统中属于fred这个用户的文件
  • find / -size +10000c  #查找出大于10000000字节的文件(c:字节,w:双字,k:KB,M:MB,G:GB)
  • find / -size -1000k   #查找出小于1000KB的文件
    3)使用混合查找方式查找文件,参数有: !,-and(-a),-or(-o)。
  • find /tmp -size +10000c -and -mtime +2   #在/tmp目录下查找大于10000字节并在最后2分钟内修改的文件
  • find / -user fred -or -user george   #在/目录下查找用户是fred或者george的文件文件
  • find /tmp ! -user panda  #在/tmp目录中查找所有不属于panda用户的文件
    grep命令基本格式 find expression
    1)主要参数
    [options]主要参数:
    -c:只输出匹配行的计数。
    -i:不区分大小写
    -h:查询多文件时不显示文件名。
    -l:查询多文件时只输出包含匹配字符的文件名。
    -n:显示匹配行及行号。
    -s:不显示不存在或无匹配文本的错误信息。
    -v:显示不包含匹配文本的所有行。
    pattern正则表达式主要参数:
    \: 忽略正则表达式中特殊字符的原有含义。
    ^:匹配正则表达式的开始行。
    $: 匹配正则表达式的结束行。
    <:从匹配正则表达 式的行开始。
    >:到匹配正则表达式的行结束。
    [ ]:单个字符,如[A]即A符合要求 。
    [ - ]:范围,如[A-Z],即A、B、C一直到Z都符合要求 。
    .:所有的单个字符。
  • :有字符,长度可以为0。
    2)实例
  • grep ‘test’ d*  #显示所有以d开头的文件中包含 test的行
  • grep ‘test’ aa bb cc    #显示在aa,bb,cc文件中包含test的行
  • grep ‘[a-z]{5}’ aa   #显示所有包含每行字符串至少有5个连续小写字符的字符串的行
  • grep magic /usr/src  #显示/usr/src目录下的文件(不含子目录)包含magic的行
  • grep -r magic /usr/src  #显示/usr/src目录下的文件(包含子目录)包含magic的行
  • grep -w pattern files :只匹配整个单词,而不是字符串的一部分(如匹配’magic’,而不是’magical’),
2.查找特定进程是否运行(所有进程信息,连同命令行)

ps –ef|grep tomcat
查看所有有关tomcat的进程
ps——Process Status命令格式ps[参数]
用来列出系统中当前运行的那些进程的快照,就是执行ps命令的那个时刻的那些进程,如果想要动态的显示进程信息,就可以使用top命令。
linux上进程有5种状态:

  • R 运行 runnable (on run queue): 正在运行或在运行队列中等待
  • S 中断 sleeping: 休眠中, 受阻, 在等待某个条件的形成或接受到信号
  • D 不可中断 uninterruptible sleep (usually IO): 收到信号不唤醒和不可运行, 进程必须等待直到有中断发生
  • Z 僵死 a defunct (”zombie”) process: 进程已终止, 但进程描述符存在, 直到父进程调用wait4()系统调用后释放
  • T 停止 traced or stopped: 进程收到SIGSTOP, SIGSTP, SIGTIN, SIGTOU信号后停止运行运行
    命令参数
  • a 显示所有进程
  • -a 显示同一终端下的所有程序
  • -A 显示所有进程
  • c 显示进程的真实名称
  • -N 反向选择
  • -e 等于“-A”
  • e 显示环境变量
  • f 显示程序间的关系
  • -H 显示树状结构
  • r 显示当前终端的进程
  • T 显示当前终端的所有程序
  • u 指定用户的所有进程
  • -au 显示较详细的资讯
  • -aux 显示所有包含其他使用者的行程
  • -C<命令> 列出指定命令的状况
  • –lines<行数> 每页显示的行数
  • –width<字符数> 每页显示的字符数
  •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 –version 显示版本显示

3.终止线程
kill -9 19979
强制彻底终止线程号位19979的线程
语法格式
kill [参数] [进程号]
-s 指定需要送出的信号。既可以是信号名也可以对应数字。
-p 指定kill命令只是显示进程的pid,并不真正送出结束信号。
-l 信号,若果不加信号的编号参数,则使用“-l”参数会列出全部的信号名称
-a 当处理当前进程时,不限制命令名和进程号的对应关系
-u 指定用户
说明
只有第9种信号(SIGKILL)才可以无条件终止进程,其他信号进程都有权利忽略。 下面是常用的信号:
HUP 1 终端断线
INT 2 中断(同 Ctrl + C)
QUIT 3 退出(同 Ctrl + \)
TERM 15 终止
KILL 9 强制终止
CONT 18 继续(与STOP相反, fg/bg命令)
STOP 19 暂停(同 Ctrl + Z)

4.查看文件,包含隐藏文件
ls -a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 列出所有文件,包括以 “.” 开头的隐含文件。
-F 将文件夹【目录】用“ / ”后缀予以区分,每个 FIFO 名加“ | ”后缀, 每个可执行文件名加“ * ”后缀,符号链接用"@“后缀表示,”="后缀表示套接字
-R 递归列出所有的子目录
-r 逆序排序,在使用ls命令的时候会按照a-z的顺序进行排序,用-r参数就会 z-a进行逆序
-t 按照时间信息排序,默认的是按照创建时间的最大时间排在前面
-这个参数的作用在于以长格式列出目录内容,但是不显示组信息。等于使用“ --format=long --no-group ”选项。
-p 在每个文件名后附上一个字符以说明该文件的类型。类似“ -F ”选项但是不标示可执行文件。
-l 以长列表的形似列出所有的信息,除了文件名之外,还将文件的权限、文件类型、硬连接数、所有者、组名、文件大小、以及时间信息【对于6个月以上的文件或超出未来 1 小时的文件,时间信息中的时分将被年代取代】等信息详细列出来。
列出来的信息详解

  • 第一位是文件类型
    以【d】开头的代表的是文件夹,就是目录;
    以【-】开头代表的是文件;
    若是【 l 】开头则表示为链接文件,类似windows下的超链接或者可执行文件的快捷键;
    要是以【b 】开头则表示的是接口设备【又叫做块设备】;
    要是以【c】开头,那么代表的就是串行端口设备【又叫做是字符设备】,例如键盘、鼠标(一次性读取装置)。
  • 文件的权限看后面的9位
    前面的3位表示的是当前用户的权限,中间的三位表示的是用户所在组的权限,后面的3位表示的是其它组的权限;
    每3位的分别为rwx,要是没有对应的权限就用【-】代替,【r】代表的是该文件或者目录可读,它对应一个数字表示为【4】,【w】表示的是该文件可写,对应的数字表示为【2】,【x】代表的是该文件可执行,对应的数字表示为【1】,所以我们在给一个文件赋予权限的时候可以用 chmod u+x a.txt 表示给当前文件赋予可执行的权限;chmod u+r a.txt 表示给当前文件赋予读的权限;chmod u+w a.txt 表示给当前文件赋予可写的权限!其实我们在为一个文件赋予权限的时候通常喜欢用数字来表示

5.来查看”当前工作目录“的完整路径

  • pw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pwd -P(记住p是大写)
    与pwd区别在于:进入链接文件,pwd显示的是链接文件所在的路径
    而pwd -P 用于显示当前的实际工作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当前目录被删除了,而pwd命令仍然显示那个目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复制文件包括其子文件到自定目录
    cp -r sourceFolder targetFolder
    语法格式:cp [OPTION]… [-T] SOURCE DEST or: cp [OPTION]… SOURCE… DIRECTORY or: cp [OPTION]… -t DIRECTORY SOURCE…
    参数详解
    -a 些选项通常在复制目录时使用同选项-dpR同时使用的效果相同,功能是将SOURCE目录中的所有文件与目录复制到DEST目录中,保留链接,文件属性,文件内容.
    -b 和–backup在复制时如果发生文件或目录覆盖将会自动备份
    -d 保留链接
    -f 当目标文件存在时覆盖目标文件并不提示
    -i 当目标文件存在时覆盖目标文件时,会提示用户选择。输入Y覆盖,N不覆盖
    -l 只复制文件链接,不复制文件
    -n 当目标文件存在时,不覆盖目标文件
    -p 在复制文件时,会复制文件的相关属性如何文件的修改时间访问时间等。
    -R 递归复制目录。
    -r 如果目录下包含子目录则一同复制。
    -u 仅当源文件较新时,进行更新。
    -v 解释当前正在做什么。
    –help 显示此帮助并退出。
    –version 输出版本信息并退出。
    实例
  • cp aaa.txt test/ #复制aaa.txt文件到test目录
  • cp -b aaa.txt test/ #复制aaa.txt文件到test目录下并对目标文件进行备份
  • cp -a test/ test1/ #复制目录test并包含子目录及子文件到目录test1中

7.创建目录
mkdir newfolder

8.删除目录(此目录是空目录)
rmdir deleteEmptyFolder

9.删除文件包括其子文件
rm -rf deleteFile

10.移动文件
mv /temp/movefile /targetFolder
扩展重命名 mv oldNameFile newNameFile

11.切换用户
su -username

12.修改文件权限
chmod 777 file.java
//file.java的权限-rwxrwxrwx,r表示读、w表示写、x表示可执行

13.压缩文件
tar -czf test.tar.gz /test1 /test2
14.列出压缩文件列表
tar -tzf test.tar.gz
15.解压文件
tar -xvzf test.tar.gz
16.查看文件头10行
head -n 10 example.txt
17.查看文件尾10行
tail -n 10 example.txt
18.查看日志文件
tail -f exmaple.log
//这个命令会自动显示新增内容,屏幕只显示10行内容的(可设置)。
19.启动Vi编辑器
vi
20.查看系统当前时间
date
命令会输出 周几 几月 几日 时间 和 时间显示格式 和年份
Sat Jan 20 04:39:49 CST 2018
date +"%Y-%m-%d"
显示如下:
[root@ming xxx]# date +"%Y-%m-%d" 2018-01-20
注: 这个我们如果不确定 就help 即可;
2019/04/04 新增命令:
21: 解压zip 文件
unzip -oq
2019/05/05新增命令:
22:查看线程个数(方便查看程序是否有误)
ps -Lf 端口号|wc -l
2019/09/12 新增命令:
23: 压缩文件夹 为 tar.gz(比如tomcat)
tar -zcvf 文件名.tar.gz ./
tar -zcvf apache-tomcat-8.0.xx.tar.gz ./
24:查看CentOS磁盘大小
df -hl
2019/11/13 新增命令:
CentOS 6.x 允许对外访问的网络端口:
#开启8000端口
/sbin/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8000 -j ACCEPT
#保存配置
/etc/rc.d/init.d/iptables save
#重启服务
/etc/rc.d/init.d/iptables restart
#查看端口是否已经开放
/etc/init.d/iptables status
CentOS6.x升级到7.x之后,发现无法使用iptables控制Linuxs的端口,Centos 7.x使用firewalld代替了原来的iptables。下面记录如何使用firewalld开放CentOS7.x 对外访问的网络端口:
CentOS 7.x 允许对外访问的网络端口:
#开启端口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permanent
–permanent #永久生效,没有此参数重启后失效
–zone #作用域
–add-port=80/tcp #添加端口,格式为:端口/通讯协议
#查询端口号80 是否开启:
firewall-cmd --query-port=80/tcp
#重启防火墙:
firewall-cmd --reload
#查询有哪些端口是开启的:
firewall-cmd --list-port
#停止firewall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禁止firewall开机启动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2020/04/29 新增命令
#下载ftp 服务器上的文件或者文件夹:
wget -P 指定文件保存位置 ftp://ip:端口/文件夹 --ftp-user=用户名 --ftp-password=密码
SCP命令(文件拷贝,基于ssh的登录):
scp /opt/xxx.dmp root@ip:/home/oracle/dmpdir/
(本地计算机/home下的一个名为xxx.dmp的文件拷贝到远程服务器ip上的/home/oracle/dmpdir。而且远程服务器 的帐号名为root,会提示你输入密码。)
scp root@]ip:/home/xxx.dmp
(把文件从远程机器拷贝到本机当前目录。)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爪哇小明」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429587/article/details/79110588

计算机网络
  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从组成部分看:硬件、软件、协议
    2)从工作方式上看: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3)从功能组成上看: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负载均衡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照分布范围分类:广域网(WAN 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城域网(MAN 5~50km)、局域网(LAN 几十米到几千米)、个人局域网(PAN 10m)。
    2)按照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局域网基本都采用广播式通信技术,广域网中的无线、卫星通信网络也采用广播式通信技术)、点对点网络(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者分组存储转发在一对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广域网基本都属于点对点网络)。是否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机制是点对点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
    3)按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形(建网容易、增减结点方便,但重负载时通信效率不高,总线任意一处对故障敏感)、星形(便于集中控制和管理,但成本高、中心结点对故障敏感)、环形(最典型的例子是令牌环局域网,环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双环,环中信号是单向传输的)和网状形网络(多用在广域网中,有规则型和非规则型两种,优点是可靠性高,缺点是控制复杂、线路成本高)。
    4)按使用者分类:公用网(指电信公司出资建造的大型网络,按照规定交纳费用即可用网)、专用网(指某个部门为满足本单位特殊业务的需要而建造的网络,这种网络不向本单位以外的人提供服务)。
    5)按照交换技术分类:
    电路交换网络:在源结点和目标结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路用于传送数据,包括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断开连接三个阶段。最典型的是传统电话网。优点是数据直接传送、时延小;缺点是线路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利用线路容量、不便于进行差错控制。
    报文交换网络:(存储-转发网络)优点是可以充分地利用 线路容量,可以实现不同链路之间不同数据率的转换,可以实现格式转换,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访问,可以实现差错控制。缺点是增大了资源开销,增加了缓冲时延,需要额外的控制机制来保证多个报文的顺序不乱序,缓冲区难以管理。
    分组交换网络:(包交换网络)其主要特点是单个分组(只是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猴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除具备报文交换网络的优点外,分组交换网络还具有自身的优点:缓冲易于管理(分组的大小是确定的);包的平均时延更小,网络占用的平均缓存区更少;更易于标准化;更适应应用。现在的主流网络基本都可以视为分组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限制了每次传送数据块大小的上限,把大的大的数据块划分为一些小的数据块,再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构成分组。
    分组交换还可以进一步分为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方式和无连接的数据报方式(都由网络层提供):虚电路方式要求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一条逻辑上相连的虚电路,并且连接一旦建立,就固定了虚电路对应的物理路径。
  • 要传送的数据量很大,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间时,采用电路交换较为合适;端到端的通路由多段链路组成时,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从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来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尤其适合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数据通信。
    6)按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双绞线网络、同轴电缆网络)、无线网络(蓝牙、微波、无线电等)
  1.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因特网的所有标准都以RFC(Request For Comments)的形式在因特网上发布,RFC要上升为正式标准还需经过: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称为RFC文档;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主要网络标准或规范有OSI参考模型、HDLC等。
    国际电信联盟(ITU)。其前身为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其下属机构ITU-T制定了大量有关远程通信的标准。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团体,最著名的成果是802标准。
  2.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带宽。本来表示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单位是Hz。在计网中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是“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词,单位是b/s。
    2)时延=发送时延(分组长度/信道宽度)+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处理时延(例如分析分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差错检验或查找适当的路由器)+排队时延
    3)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信道带宽。指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已经发出了多少个比特,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4)往返时延(RTT)。发送端从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在互联网中,还包括各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和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5)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受网络带宽或网络额定速率的限制。
    6)速率(数据率或比特率)。在计网中,把最高数据率称为带宽。
    7)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错题1

  1.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差异不仅在于它们所覆盖的范围不同,还主要在于它们所使用的协议不同。
  2. 广播式网络共享广播信道(如总线),通常是局域网的一种通信方式(局域网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因此不需要网络层,因而也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但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层的服务必须通过服务访问点实现。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报文即协议数据单元分为两个部分:协议数据单元(PDU)=服务数据单元(SDU)+协议控制信息(PCI)
每一层的PDU都有一个通俗的名称:**物理层的PDU称为比特;数据链路层的PDU称为帧;网络层的PDU称为分组;传输层的PDU称为报文。**上一层只能通过相邻层间的接口使用下一层的服务,而不能调用其他层的服务;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的实现细节对上一层透明。

  1. 协议:控制两个(或多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是水平的。由语法(传输数据的格式)、语义(索要完成的功能,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和同步(执行各种操作的条件、时序关系等)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协议通常应具有线路管理(建立、释放连接)、差错控制、数据转换等功能。
  2. 接口:同一结点内相邻两层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是一个系统内部的规定。每层只能为紧邻的层次之间定义接口,不能跨层定义接口。在典型的接口上,同一个结点相邻两层的实体通过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SAP)进行交互。服务是通过SAP提供给上层使用的,第n层的SAP就是第n+1层可以访问第n层服务的地方。
  3. 服务:指下层为紧邻的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它是垂直的。对等实体在协议的控制下,使得本层能为上一层提供服务,但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可分为4类:1)请求(Request)。由服务用户发往服务提供者,请求完成某项工作。2)指示(Indication)。服务提供者—>服务用户,指示用户做某件事情。3)响应(Response)。服务用户—>服务提供者,作出对指示的响应。4)证实(Confirmation)。服务提供者—>服务用户,作为对请求的证实。由应答服务包括4类原语,无应答服务只包括请求和指示两类。只有那些能够被高一层实体“看得见”的功能才称为服务。
  4. 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
    1)面向连接服务(TCP)和无连接服务(尽最大努力交付,IP、UDP)
    2)可靠服务(网络具有纠错、检错、应答机制,能保证数据正确、可靠的传输)和不可靠服务(尽量正确、可靠的传送,尽力而为),对于不可靠服务的网络,其网络的正确性、可靠性要由应用或用户来保障。
    3)有应答服务(文件传输服务)和无应答服务(WWW服务)
  5. ISO/OSI参考模型
    七层模型,资源子网(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通信子网(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传输层承上启下。
    1)**物理层,传输单位比特,任务是透明的传输比特流,功能是在物理媒体上为数据端设备透明地传输原始比特流。**主要研究内容:
  • 规定了通信链路与通信结点的连接需要的一些电路接口参数,例如机械形状和尺寸、交换电路的数量和排列等。
  • 规定了通信链路上传输信号的意义和电气特征
    传输信息所利用的一些物理媒体,例如双绞线、光缆、无线信道等,并不在物理层协议之内而在物理层协议的下面。因此有人把物理媒体当作第0层。
    2)**数据链路层,传输单位帧,任务是将网络层传输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功能是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传输管理等。**广播式网络在数据链路层还要处理新的问题,即如何控制对共享信道的访问,数据链路层的一个特殊子层——介质访问子层(MAC层),就是专门处理这个问题的。
    典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SDLC、HDLC、PPP、STP和帧中继等。
    3)**网络层,传输单位数据报或分组,任务是把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关键问题是对分组进行路由选择,并实现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差错控制和网际互连等功能。**因特网的网络层协议主要是无连接的网际协议(IP协议),因此因特网的网络层也称为网际层或IP层。
    网络层的协议有IP、IPX、ICMP、IGMP、ARP、RARP和OSPF等。
    4)传输层,传输单位报文段(TCP)或用户数据报(UDP),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功能是为端到端连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为端到端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服务质量、数据传输管理等服务。
    Notice:数据链路层提供点到点(一个硬件地址或IP地址)的通信,可以理解为主机到主机之间的通信;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即运行在不同主机内的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一个进程由一个端口来标识。使用传输层的服务,高层用户看不到子网的交替和变化,从而忽略通信子网的存在,直接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由于一台主机可同时运行多个进程,因此传输层具有复用(多个应用进程可以同时使用下面传输层的服务)和分用(传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的功能。
    传输层协议有TCP、UDP。
    5)会话层,允许不同主机上各个进程之间进行会话,负责管理主机间的会话进程,包括建立、管理及终止进程间的会话。会话层可以使用校验点使通信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6)表示层,主要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为使不同表示方法的数据和信息之间能相互交换,表示层采用抽象的标准方法定义数据结构,并采用标准的编码形式。数据压缩、加密和解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数据表示变换功能。
    7)应用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访问OSI环境的手段。这一层协议最多,用于文件传送的FTP、用于电子邮件的SMTP、用于万维网的HTTP等。
  1. TCP/IP模型
    网络接口层(对应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对应OSI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网络接口层,并未真正描述物理网络的接口,它的作用时从主机或结点接收IP分组,并把它们发送到指定的物理网络上。
    2)网际层,不保证各个分组有序到达,各个分组的有序交付由高层负责,IP协议。
    3)传输层,与OSI的传输层类似,主要使用两种协议:
  • 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面向连接,传输单位为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
  • 用户数据协议(UDP协议),无连接,传输单位为用户数据报,不保证提供可靠的交付,只能提供“尽最大努力交付”。
    4)应用层包含所有的高层协议,如虚拟终端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域名解析协议(DNS)、电子邮件协议(SMTP)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IP协议是因特网中的核心协议;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everything over IP),同时TCP/IP也允许IP协议在由各种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IP over everything)。正因如此,因特网才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1.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
    相同点:
    1)都采取分层的体系结构;
    2)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概念;
    3)都可以解决异构网络的互联;
    差别:
    1)OSI模型最大贡献就是精确地定义了服务、协议和接口三个概念,这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相吻合,而TCP/IP没有。
    2)OSI模型在协议发明之前,没有偏向任何特定的协议,通用性良好,但设计者在协议方面没有太多经验,不知道把哪些功能放到哪一层更好。TCP/IP模型正好相反,首先出现的是协议,模型实际上是对已有协议的描述,因此不会出现协议不能匹配模型的情况,但该模型不适合于任何其他非TCP/IP的协议栈。
    3)TCP/IP模型在设计之处就考虑到了多种异构网的互联问题,并将网际协议(IP)作为一个单独的重要层次。OSI参考模型最初只考虑到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络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认识到网际协议IP的重要性之后,只好在网络层中划分出一个子网来完成类似于TCP/IP模型中的IP的功能。
    4)OSI参考模型在网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在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通信。而TCP/IP模型认为可靠性是端到端的问题,因此它在网络层仅有一种无连接的通信模式(IP协议不可靠),但传输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两种模式。

错题2

  1. 对网络模型分层的目的:提供标准语言、定义标准界面、增加功能之间的独立性。但没有定义功能执行的方法。
  2. 广播式网络共享广播信道(如总线),通常是局域网的一种通信方式(局域网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因此不需要网络层,因而也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但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层的服务必须通过服务访问点实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