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1 20212802《Linux内核原理与分析》第八周作业

一 、可执行程序的装载

1. 预处理、编译、链接

gcc –e –o hello.cpp hello.c   //预处理
gcc -x cpp-output -S -o hello.s hello.cpp //编译   
gcc -x assembler -c hello.s -o hello.o-m32  //汇编
gcc -o hello hello.o   //链接成可执行文件,使用共享库

gcc -o hello.static hello.o -static静态编译出来的hello.static把C库里需要的东西也放到可执行文件里了。用命令ls –l,可以看到hello只有7K,hello.static有大概700K。

2. ELF文件

ELF(Excutable and Linking Format)是一个文件格式的标准。通过readelf-h hello查看可执行文件hello的头部(-a查看全部信息,-h只查看头部信息),头部里面注明了目标文件类型ELF32。Entry point address是程序入口,地址为0x8048310,
即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内存中开始执行的第一行代码地址。头部后还有一些代码数据等等。可执行文件的格式和进程的地址空间有一个映射的关系,当程序要加载到内存中运行时,将ELF文件的代码段和数据段加载到进程的地址空间。

ELF文件里面三种目标文件:可重定位(relocatable)文件保存着代码和适当的数据,用来和其它的object文件一起来创建一个可执行文件或者是一个共享文件(主要是.o文件);可执行(executable)文件保存着一个用来执行的程序,该文件指出了exec(BA_OS)如何来创建程序进程映象(操作系统怎么样把可执行文件加载起来并且从哪里开始执行);共享object文件保存着代码和合适的数据,用来被两个链接器链接。第一个是链接编辑器(静态链接),可以和其它的可重定位和共享object文件来创建其它的object。第二个是动态链接器,联合一个可执行文件和其它的共享object文件来创建一个进程映象。

3. 动态链接

动态链接有可执行装载时的动态链接(大多数)和运行时的动态链两种方式。

(1)共享库

shlibexample.h中定义了SharedLibApi()函数,shlibexample.c是对此函数的实现。用gcc -shared shlibexample.c -o libdllibexample.so(在64位环境下执行时加上-32)生成.so文件。这样就生成了共享库文件。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hlibexample.h"

int SharedLibApi()
{
    printf("This is a shared libary!\n");
    return SUCCESS;
}

(2)动态加载共享库

dllibexample.h定义了DynamicalLoadingLibApi()函数,dllibexample.c是对此函数的实现。同样使用gcc -shared dllibexample.c -o libdllibexample.so 得到动态加载共享库。

#include <stdio.h>
#include "dllibexample.h"

#define SUCCESS 0
#define FAILURE (-1)

int DynamicalLoadingLibApi()
{
    printf("This is a Dynamical Loading libary!\n");
    return SUCCESS;
}

(3)main函数使用两种动态链接库。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hlibexample.h" 
#include <dlfcn.h>

int main()
{
    printf("This is a Main program!\n");
    /* Use Shared Lib */
    printf("Calling SharedLibApi() function of libshlibexample.so!\n");
    SharedLibApi(); //直接调用共享库
    /* Use Dynamical Loading Lib */
    void * handle = dlopen("libdllibexample.so",RTLD_NOW);//打开动态库并将其加载到内存
    if(handle == NULL)
    {
        printf("Open Lib libdllibexample.so Error:%s\n",dlerror());
        return   FAILURE;
    }
    int (*func)(void);
    char * error;
    func = dlsym(handle,"DynamicalLoadingLibApi");
    if((error = dlerror()) != NULL)
    {
        printf("DynamicalLoadingLibApi not found:%s\n",error);
        return   FAILURE;
    }    
    printf("Calling DynamicalLoadingLibApi() function of libdllibexample.so!\n");
    func();  
    dlclose(handle); //卸载库  
    return SUCCESS;
}

可以看到main函数中只include了shlibexample(共享库),没有include dllibexample(动态加载共享库),但是include了dlfcn。因为前面加了共享库的接口文件,所以可以直接调用共享库。但是如果要调用动态加载共享库,就要使用定义在dlfcn.h中的dlopen。

gcc main.c -o main -L/path/to/your/dir -lshlibexample -ldl -m32 生成可执行文件。注意,这里只提供shlibexample的-L,并没有提供dllibexample的相关信息,只是指明了-ldl。-dl动态加载,编译main.c的时候,没有指明任何相关信息,只是在程序内部指明了。实验截图如下:

3. 代码分析

当前的可执行程序在执行,执行到execve的时候陷入到内核态,用execve的加载的可执行文件把当前进程的可执行程序给覆盖掉,当execve的系统调用返回的时候,已经返回的不是原来的那个可执行程序了,是新的可执行程序的起点(main函数)。shell环境会执行execve,把命令行参数和环境变量都加载进来,当系统调用陷入到内核里面的时候,system call调用sys_execve。sys_execve中调用了do_execve。

//sys_execve
SYSCALL_DEFINE3(execve,
                const char __user *, filename,                //可执行程序的名称
                const char __user *const __user *, argv,      //程序的参数
                const char __user *const __user *, envp)      //环境变量
{
    return do_execve(getname(filename), argv, envp);
}

//do_execve
int do_execve(struct filename *filename,
    const char __user *const __user *__argv,
    const char __user *const __user *__envp)
{
    struct user_arg_ptr argv = { .ptr.native = __argv };
    struct user_arg_ptr envp = { .ptr.native = __envp };
    return do_execve_common(filename, argv, envp);
}

很明显,继续分析其中调用的do_execve_common:

static int do_execve_common(struct filename *filename,
				struct user_arg_ptr argv,
				struct user_arg_ptr envp)
{
	struct linux_binprm *bprm; 
	struct file *file;             
	struct files_struct *displaced;
	int retval;
	...
	bprm = kzalloc(sizeof(*bprm), GFP_KERNEL);//在堆上分配一个linux_binprm结构体
    ...
	file = do_open_exec(filename);//打开需要加载的可执行文件,file中就包含了打开的可执行文件的信息
    ...
	bprm->file = file;                             //赋值file指针
	bprm->filename = bprm->interp = filename->name;//赋值文件名

	retval = bprm_mm_init(bprm);                   //创建进程的内存地址空间
	...
	bprm->argc = count(argv, MAX_ARG_STRINGS);//赋值参数个数
	...
	bprm->envc = count(envp, MAX_ARG_STRINGS);//赋值环境变量个数
	...
	retval = copy_strings_kernel(1, &bprm->filename, bprm); //从内核空间获取文件路径;
	...
	bprm->exec = bprm->p;                         //p为当前内存页最高地址
	retval = copy_strings(bprm->envc, envp, bprm);//把环境变量拷贝到bprm中
    ...
	retval = copy_strings(bprm->argc, argv, bprm);//把命令行参数拷贝到bprm中
	...
	retval = exec_binprm(bprm);//处理可执行文件
	...
    return retval;
}

linux_binprm结构体用来保存要执行文件的相关信息, 如文件的头128字节、文件名、命令行参数、环境变量、文件路径、内存描述符信息等。exec_binprm函数保存当前的pid,其中ret = search_binary_handler(bprm); 调用 search_binary_handler 寻找可执行文件的相应处理函数。

int search_binary_handler(struct linux_binprm *bprm)
 {
    bool need_retry = IS_ENABLED(CONFIG_MODULES);
	struct linux_binfmt *fmt;
	int retval;
    ...
    read_lock(&binfmt_lock);
    list_for_each_entry(fmt, &formats, lh) {            //遍历文件解析链表
           if (!try_module_get(fmt->module))
                   continue;
           read_unlock(&binfmt_lock);
           bprm->recursion_depth++;
                //解析elf格式执行的位置
           retval = fmt->load_binary(bprm);// 加载可执行文件的处理函数
           read_lock(&binfmt_lock);
           ...
        }
    return retval;

linux_binfmt结构体定义了一些函数指针,不同的Linux可接受的目标文件格式(如load_binary,load_shlib,core_dump)采用不同的函数来进行目标文件的装载。每一个linux_binfmt结构体对应一种二进制程序处理方法。这些结构体实例会通过init_elf_binfmt以注册的方式加入到内核对应的format链表中去,通过register_binfmt()unregister_binfmt()在链表中插入和删除对象。

struct linux_binfmt {
    struct list_head lh;
    struct module *module;
    int (*load_binary)(struct linux_binprm *);//用于加载一个新的进程(通过读取可执行文件中的信息)
    int (*load_shlib)(struct file *);         //用于动态加载共享库
    int (*core_dump)(struct coredump_params *cprm);//在core文件中保存当前进程的上下文
    unsigned long min_coredump;     
 };

目标文件的格式是ELF,所以retval = fmt->load_binary(bprm);中load_binary实际上调用load_elf_binary完成ELF二进制映像的认领、装入和启动。load_elf_binary这个函数指针被包含在一个名为elf_format的结构体中:

static structlinux_binfmt elf_format = {  
        .module             =THIS_MODULE,  
        .load_binary     = load_elf_binary, //函数指针  
        .load_shlib        = load_elf_library,  
        .core_dump     = elf_core_dump,  
        .min_coredump        = ELF_EXEC_PAGESIZE,  
}; 

全局变量elf_format赋给了一个指针,在init_elf_binfmt里把变量注册注册到文件解析链表中,就可以在链表里找到相应的文件格式。继续分析load_elf_binary:

static int load_elf_binary(struct linux_binprm *bprm)
{
    ...
    if (elf_interpreter) {                        // 动态链接的处理  
         ... 
         } else {                                 // 静态链接的处理  
                  elf_entry =loc->elf_ex.e_entry; 
                  ...
                  }  
         }  
    ...
    //将ELF文件映射到进程空间中,execve系统调用返回用户态后进程就拥有了新的代码段、数据段。
    current->mm->end_code = end_code;  
    current->mm->start_code =start_code;  
    current->mm->start_data =start_data;  
    current->mm->end_data = end_data;  
    current->mm->start_stack =bprm->p;  
    ...
    start_thread(regs, elf_entry, bprm->p);
}

ELF文件中的Entry point address字段指明了程序入口地址,这个地址一般是0x8048000(0x8048000以上的是内核段内存)。该入口地址被解析后存放在elf_ex.e_entry中,所以静态链接程序的起始位置就是elf_entry。这个函数中还有一个关键点start_thread:

start_thread(struct pt_regs *regs, unsigned long new_ip, unsigned long new_sp)
{
	set_user_gs(regs, 0);
	regs->fs		= 0;
	regs->ds		= __USER_DS;
	regs->es		= __USER_DS;
	regs->ss		= __USER_DS;
	regs->cs		= __USER_CS;
	regs->ip		= new_ip;           
	regs->sp		= new_sp;          
	regs->flags		= X86_EFLAGS_IF;

	set_thread_flag(TIF_NOTIFY_RESUME);
}

regs中为系统调用时SAVE_ALL宏压入内核栈的部分。new_ip的值等于参数elf_entry的值,即把ELF文件中定义的main函数起始地址赋值给eip寄存器,进程返回到用户态时的执行位置从原来的int 0x80的下一条指令变成了new_ip的位置。

总结一下,调用顺序是sys_execve -> do_execve -> do_execve_common -> exec_binprm,当系统调用从内核态返回到用户态时,eip直接跳转到ELF程序的入口地址,CPU也得到新的用户态堆栈(包含新程序的命令行参数和shell上下文环境)。这样,新程序就开始执行了。

4.静态链接可执行文件的调试

用test_exe.c覆盖test.c,增加了一句MenuConfig()语句,并且qemu中增加了exec指令。

然后开始跟踪分析一个execve系统调用内核处理函数:

cd ..
qemu -kernel linux-3.18.6/arch/x86/boot/bzImage -initrd rootfs.img -S -s

打开一个新shell,调试

gdb
file linux-3.18.6/vmlinux
target remote:1234
b sys_execve
b load_elf_binary
c

二 、总结

本周我学习了exec()函数的结构,对此进行了查看和分析。
由以上代码可知,do_ execve调用了do_ execve_ common,而do_ execve_ common又主要依靠了exec_ binprm,在exec_ binprm中又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函数,叫做search_binary_ handler。这就是sys_execve的内部处理过程。 而本周学习的重点就是,文件处理的过程:
预处理:gcc –E –o hello.cpp hello.c -m32 (负责把include的文件包含进来,宏替换)
编 译:gcc -x cpp-output –S hello.s –o hello.cpp -m32(gcc –S调用ccl,编译成汇编代码)
汇 编:gcc -x assembler –c hello.s –o hello.o; (gcc -c 调用as,得到二进制文件)
链 接:gcc –o hello hello.o ;gcc -o (调用ld形成目标可执行文件)
链接分为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静态链接生成三种主要ELF目标文件:
1.可重定位文件:保存代码和适当的数据,用来和其他object文件一起创建一个可执行文件或一个共享文件。主要是.o文件。
2.可执行文件:保存一个用来执行的程序,指出了exec(BA_OS)如何来创建程序进程映象,怎么把文件加载出来以及从哪里开始执行。
3.共享文件:保存着代码和数据用来被以下两个链接器链接。
一是链接编译器,可以和其他的可重定位和共享文件创建其他的object文件;
二是动态链接器,联合一个可执行文件和其他 共享文件来创建一个进程映象。主要是.so文件。
eip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eip,如果是静态链接的可执行文件,那么eip指向该elf文件的文件头e_entry所指的入口地址;
如果是动态链接,eip指向动态链接器。而对于execve执行静态链接程序时,通过修改内核堆栈中保存的eip的值作为新进程的起点。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