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工交叉——雪梨针对十二个”一“感知评价实验的分析PART1:文献综述

在这一项作业当中,我们要在对十二个“一”感知评价的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对数项问题的解答。

实验模式:个人实验

姓名:冯媛 学号:1191170202

实验背景:

在之前一次趣味测试中,大家尝试对比两个手写的”π“的情感(高兴程度)。根据统计结果,以及大家自身在测试中的感受,可见,不同书写方式,可为一个没有情感的字符”π“带来一定的情感表现。

这种传达情绪的功能,是书法艺术的一大功能。
唐代孙过庭在其经典的书法理论著作《书谱》中写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也就是说,通过书法,可以传达书写者的性格气质(情性),还可以表达他的情绪(哀乐)。
有兴趣的同学可阅读《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除了情感传达,通过书写还可以表现丰富的“意像”,也就是表现人内心加工过的有意义形象。
最经典的就是传说为卫夫人(王羲之的老师)写的《笔阵图》,将每个笔画用自然事物来比拟: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 “撇”如陆断犀象。
乙 “折”如百钧弩发。
∣ “竖”如万岁枯藤。
㇏ “捺”如崩浪雷奔。
勹 “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那么,书写的笔画是否真有丰富的表现力呢?
例如,下列12个不同书法家写的“一”,是否体现出不同的感受?
想象它们为实物,那么它们的质感、重量是否有显著差异?想象它们对应的运笔动作,是否有显著差异?感受它们传达的情绪,是否有显著差异?

实验用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验问题

1. 十二个一两两之间在感受表现方面是否有显著差异?差异度(或相似性)有多大?
2. 十二个“一”的特质与其被喜欢/讨厌的评价之间有哪些关联?
3. 测试者的人格特质与他/她对十二个“一”的人格特质评价之间有无影响?

我们将对这三个问题进行综述、数据分析、联系、以及归纳呈现。

综述部分

不难看出,十二个“一”之间无论是形态还是运笔手法,皆有不同。这十二个“一”,分别出自十二位书法家之手——蔡襄、褚遂良、黄庭坚、柳公权、米芾、欧阳询、宋徽宗、苏轼、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钟繇。
一个人由于成长环境、社会经历、性格气质、个人喜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每个人的书写笔迹各不相同:有的洒脱飘逸,有的雄伟遒劲,有的文弱婉约,有的端庄圆润……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笔迹,一旦形成,不会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轻易改变。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笔迹完全相同的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每一个书写动作都是书写者当时的生理、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的综合反应。[1]
根据笔迹学的相关知识,书写笔迹是人格特征的反映,是思想愿意的投射。事实上,笔迹属于人的一种外显行为,笔迹研究正是从外部的表现来推断人。
而对于我们给予的形容词描述,既是对我们个人人格的反映,同样也是我们基于自己的认知对于物理量的概述,这便把我们的主观心理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
那么笔迹究竟会受到怎样的主观心理因素影响呢:

  1. 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事物个别部分
    或个别属性的反映。个体能够完成复杂的书写运动,一方面要靠视觉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要靠动觉的反馈作用。例如,辨认一个字时,大脑除了要接受来自视网
    膜的视觉信息外,还要接受来自眼球肌肉的动觉信息,这些信息的提供是目测字
    形大小、笔画长短及其运行趋势的必要条件。 [2]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人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通常是由多种感官的联合活动而产生的,如小学生学习写字时的知觉就包含
听觉 (字的发音)、视觉 (字的形象)及进行书写练习时产生的动觉等。

  1. 记忆
    记忆是人们将过去的知识、经验和行为储存下来以及提取出来的一种心理
    过程。个体从学习语言、识记文字到掌握书写技能并熟练地进行书写的过程,无
    一不是记忆的结果。例如,在表达的过程中,个体能够正确书写汉字是由于记忆
    的作用,同时因为遗忘而在书写的过程中出现错别字。

  2. 注意和意志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书写练习的过程中,没有注
    意的参与,个体很难完全感知字的形、音、义,记忆也不能得到加强和巩固。意
    志是对某种事物追求所表现出的毅力和信心,例如,个体进行书写训练时,在意
    志的驱动下,通过勤学苦练可以提高其书写水平。

  3. 兴趣和爱好
    个体书写技能形成后,书写技能的提高需要通过后天的练习实现,在书写练
    习的过程中,书写人如果对某种书体或字体产生了兴趣,通过反复的练习,便能
    建立起相应的书写技能。所以,个体在学习训练中的兴趣、爱好的不同,会导致
    个体笔迹在字形、字体、字的基本写法特征上的差异[3]。

这也就为我们带来了我们探索的问题答案:**没有人的笔迹完全相同,就算是模仿,也会因人的心境、当时的认知理解有所不同,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差异的大小会根据书写者之间的心理不同,以及观赏者的认知及水平而产生不同。**差异存在客观差异以及主观差异,在PART2我们会进一步对客观差异进行数据分析来证明我们的论述。而对于第二个问题,生活中的我们,因为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对于美丑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水平,基准不会偏离太多,会有所差异,但不会出现极端情况。第三个问题有着自然的答案,人格特点会决定观赏者的认知,因而必然会让我们对这十二个“一”产生不一样的印象。

参考文献:
[1]《笔记识人》https://wenku.baidu.com/view/5b3f634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4.html?from=search
[2]秦玉红.中文笔迹与人格的相关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
[3] 郑日昌. 笔迹心理学. 辽海出版社, 2000: 12-13.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