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是电机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三个闭环控制环节,通常采用嵌套结构(内环→外环: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各自负责不同层级的控制目标。以下是它们的详细说明及相互关系:
1. 电流环(最内环)
-
作用:控制电机的电流,间接控制输出转矩(τ=Kt⋅Iτ=Kt⋅I),确保电流快速跟踪指令。
-
输入:电流指令(来自速度环或直接给定)与实际电流反馈。
-
输出:电机驱动电压或PWM占空比。
-
特点:
-
响应最快,控制周期最短(通常为微秒级)。
-
依赖高精度电流传感器(如霍尔传感器、采样电阻)。
-
常用PI控制器消除稳态误差,保证动态响应。
-
2. 速度环(中间环)
-
作用:调节电机转速,根据目标速度与实际速度的偏差调整电流指令。
-
输入:速度指令(来自位置环或外部设定)与实际速度反馈(通过编码器或测速发电机获取)。
-
输出:电流环的指令值(即期望转矩)。
-
特点:
-
控制周期较电流环长(通常为毫秒级)。
-
采用PI/PID控制器,积分项消除速度稳态误差。
-
需考虑机械系统惯性,参数整定需平衡响应速度与稳定性。
-
3. 位置环(最外环)
-
作用:控制电机或负载的位置,根据目标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偏差生成速度指令。
-
输入:位置指令与实际位置反馈(通过光电编码器、旋转变压器等获取)。
-
输出:速度环的指令值。
-
特点:
-
响应最慢,控制周期最长(可能为毫秒至秒级)。
-
常用P或PID控制器,比例项主导快速跟踪,微分项抑制超调。
-
适用于机器人关节、数控机床等需精确定位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