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运用设计思考(design thinking)来开发的产品,在打动人心,满足潜在需求,提升客户体验方面一骑绝尘。苹果的系列产品,华为系列产品都极大收益于此。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和华为的产品往往能够因为一些独特创新,销量和利润都比较理想。然而,一方面是苹果的首款MR产品Vision Pro被炒到9-10万天价,另一方面是国内市场在历经3年疫情所造成的消费羸弱。
因此,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设计思考是否只能帮助企业锦上添花,却不能在消费羸弱甚至消费降级的情况下,为企业雪中送炭?
而且因为消费降级,降低成本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然后,维持甚至提升客户体验同样是企业不能降低的条件,否则岂不是把客户拱手让给对手?这个既要又要的问题,看起来好像是无解。
其实不然,设计思考是一套以人为本的创新解决问题方法论。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是,降低成本等于提升客户体验,或在不降低客户体验情况之下降低成本。而在设计思考的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案例。
斯坦福设计学院有一组同学曾经做过这样一个项目,怎么解决每年400万早产儿在出生后28天内夭折的问题?
他们去到印度和尼泊尔调研,发现这边医院装载着昂贵的大型机器,却没有婴儿。因为大部分早产儿都在农村出生,他们往往在没有来得及运送到大城市的时候就已经夭折。
于是学生们采用设计思考方法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他们发明了一种简单的产品原型,类似“睡袋”的小物件。睡袋背面有个蜡包, 蜡包的融点是人体温度37°,把加热融化的蜡包放进睡袋夹层,蜡包会在凝固的过程中放热,整个恒温供暖可持续4-6小时,非常方便在运输过程持续给早产儿供暖,蜡包还可以反复加热。就是这款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到20美元的低成本保温睡袋,拯救上万名早产儿的生命。
但这里又有个问题,上述是公益项目。如果用在商业上,某企业真的开发出一款比现有产品还便宜一半的新产品,一方面现有产品库存都能把企业亏死,另一方面,因为产品无技术含量,竞争对手当然可以纷纷效仿,还没有亏死的企业估计最后也会被卷死。
那么,放在今天这个时点,设计思考能够能从哪些方面帮助企业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首先,让我们把降低成本的这个类目做些拆解,就会发现,其实降低成本有很多方面,常规的成本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等。
从客户的角度,其实是看不到也感受不到这些成本的,除非产品大幅度降低。对于缺乏创新的产品来说,本来就是薄利,大幅度降价岂不是饮鸩止渴?
因此,不妨把另外一类特殊的成本引进来分析,这就是客户使用成本。客户使用成本的构成例如客户转换成本,上手成本,配套成本等。
- 转换成本是指客户换产品后需要付出学习和适应新产品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例如,A手机的用户换成B手机,由于操作系统的不同,其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习和适应。所以,用得好好的A手机用户很少会随便更换其他手机品牌。
- 上手成本是指客户拿到一个新产品后,需要多久才能学会正常操作和使用,类似ipad这种产品上手成本非常低,简直是下到7岁小孩,上到70岁老人,拿着就可以使用。
- 配套成本是指客户购买一个产品,与之配套的其他费用。例如平常买个手机,还得另外买个手机壳或贴个膜等。或者购买产品后需要支出的电费,水费等。
因此,如果企业能够帮助客户降低客户使用成本,其实也同样可以提升客户体验。
回到设计思考的创新核心,那就是以人为中心,结合科学技术和商业实现来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
由上图,我们知道了市场普遍是消费降级的,客户总体是囊中羞涩的,追求的是价格实惠。其次,现有产品证明了商业的可行性,产品是有需求的。那么,主流的技术趋势是什么?
很显然,从去年到今年一直风口浪尖的依然是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作为如日中天的AI应用,AIGC在GPT一经推出,短短时间就用户过亿。但是,正当满世界都在谈论AIGC,上百家公司都想做AIGC的时候,也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各家公司的AIGC产品千篇一律,你说尴尬不尴尬?
把当前的问题摆在一起,就看看如何运用设计思考来进行产品升级了。
1.传统企业大量的常规产品有需求,有市场,但是成千上万种电子产品非常雷同,缺乏差异化,没有差异化也就等于没有价格优势。
2. 号称前沿技术的AIGC,国内外有几十上百家公司在做,事实上产品更加类似,除了头部2-3家公司,未来大部分一定会被淘汰出局。
3.消费羸弱或消费降级,据报道,国内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人数约有13亿,这个市场你要不要考虑?
其实,这里就隐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方向。那就是,如何把AIGC与传统电子产品进行结合。很显然,AIGC无论是画画,写作还是问答,都已经迈过了技术可行性的门槛。而且由于AIGC的不断演进,目前还可以运用小模型数据资源进行训练,因此,类似的AIGC和与雷同的电子产品结合,反而可以创造出各种行业差异,数据差异导致服务差异的升级产品。
在此,通过运用设计思考方法,可以创想一些消费电子产品与AIGC结合的应用案例,当然这些应用案例的场景都会尽快地满足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和降低成本的要求。
1. 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在繁忙的工作日,小明的生活因智能家居控制中心而变得轻松愉悫。这个系统不仅精准捕捉他的生活习惯和偏好,还能自动调节家庭环境,提供定制的温度和光线设置。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温馨与舒适,仿佛让小明置身于专属的安逸之境。更值得称赞的是,系统通过优化能源使用,大幅降低了电费,实现了智慧与节能的完美结合。
2. AI音响系统:
音乐爱好者小玲的生活随着新购买的AI音响系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个系统利用AIGC技术深入了解她的音乐品味,并通过语音互动增强了她的音乐体验。无论是振奋人心的曲目还是轻松的旋律,AI音响都能精确地触动她的情感。智能推荐功能显著降低了音乐版权成本,让小玲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节约了开支。
3. 智能手表健康助手:
约翰的健康管理因搭载AI技术的智能手表而变得异常简便。这款手表不仅记录了他的运动数据,更是实时监测他的心率和健康状况。在一次心脏不适发作时,手表及时发出警报并自动呼叫救护车,成为了他生命的守护者。其高效的芯片组和低功耗设计确保了长时间的电池寿命,使其成为了实用且经济的健康伴侣。
4. AI驱动的智能冰箱:
家庭主妇小丽的日常生活通过AI智能冰箱变得更加高效和省心。这款冰箱能分析她的饮食习惯和购物记录,还能提供智能的食材管理和购物建议。由此,她能有效规划菜单,减少食物浪费,并降低购物成本,真正实现了高效和经济的家庭生活。
5. 智能摄像头家庭安防系统:
小张外出时心无旁骛,得益于智能摄像头家庭安防系统。系统能够识别家庭成员,减少误报,同时智能门锁的声音和指纹识别功能使家人进出更为便捷。这不仅为家庭带来了安全感,还大大减少了携带和寻找钥匙的麻烦,确保了家庭的安全与舒适。
6. 智能睡眠监测枕头:
小刘的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归功于智能睡眠监测枕头。这款枕头能监测睡眠模式并根据环境因素提供个性化的改善建议,如播放助眠音乐或白噪音。优化的睡眠质量不仅带来了更好的精神状态,也降低了潜在的医疗费用,成为了小刘健康生活的得力助手。
7. AI智能翻译耳机:
小丽在国际旅行中,依靠AI智能翻译耳机轻松跨越了语言障碍。无论遇到何种语言的人,这款耳机都能实时翻译对方的话语,让她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愉快交流。其高效的语音识别技术和先进处理芯片使得耳机性能卓越,同时降低了成本和语言翻译服务的费用。
8. AI智能眼镜:
小李的城市探险更加精彩,得益于他的AI智能眼镜。这款眼镜提供个性化的导航建议,让他游走于城市时更加自如。对于摄影爱好者的小李来说,眼镜的实时图像传输功能让他轻松捕捉每个美好瞬间,省去了购买昂贵相机的费用。轻量化设计和高效图像处理芯片组使这款眼镜更加实用且经济。
9. AI智能电视:
李先生的家中,AI智能电视不仅是娱乐中心,更是个人化的内容策展者。它能够识别李先生的喜好,推荐符合他口味的电影和节目。疲惫一天后,李先生只需简单的一句话,电视即刻播放轻松喜剧,让他的晚上变得轻松愉悦。智能推荐系统还减少了广告播放,提升了观看体验。
10. AI智能照明:
赵先生的晚间工作因家中的智能照明而变得更加舒适。灯光能根据他的需求自动调节,无论是休息还是阅读,都能提供最佳光线。节能设计不仅减少了电力消耗,也大大降低了电费支出,为赵先生带来了健康和经济上的双重利益。
11. AI智能玩具:
小强的智能玩具机器人不仅是他的玩伴,更是他探索世界的向导。无论是解答他的好奇问题,还是讲述关于天空的故事,都激发了他对世界的热爱。模块化设计和可重复使用的材料,使这款玩具机器人更加环保,减少了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
最后,通过上述AIGC与传统电子产品结合的应用案例可以看出,运用设计思考方法,在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并结合最新的AI技术,是可以对现有电子产品进行更贴近用户的个性化升级换代的。同时,这些应用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或客户使用成本,为用户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如果,你想多了解设计思考如何能帮助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锦上添花,或者在消费降级的市场雪中送炭,可以了解和学习法思诺设计思考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