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跳跃表

redis-跳跃表

跳跃表实现

  • 跳跃表(skiplist)是一种有序数据结构, 它通过在每个节点中维持多个指向其他节点的指针, 从而达到快速访问节点的目的。跳跃表支持平均 O(log N) 最坏 O(N) 复杂度的节点查找, 还可以通过顺序性操作来批量处理节点。

  • Redis 使用跳跃表作为有序集合键的底层实现之一: 如果一个有序集合包含的元素数量比较多, 又或者有序集合中元素的成员(member)是比较长的字符串时, Redis 就会使用跳跃表来作为有序集合键的底层实现。

  • Redis 的跳跃表由 redis.h/zskiplistNoderedis.h/zskiplist 两个结构定义, 其中 zskiplistNode 结构用于表示跳跃表节点, 而 zskiplist 结构则用于保存跳跃表节点的相关信息, 比如节点的数量, 以及指向表头节点和表尾节点的指针, 等等。

    digraph {      rankdir = LR;      node [shape = record, width = "0.5"];      //      l [label = "  header |  tail | level \n 5 | length \n 3 "];      subgraph cluster_nodes {          style = invisible;          header [label = "  L32 | ... |  L5 |  L4 |  L3 |  L2 |  L1 "];          bw_null [label = "NULL", shape = plaintext];          level_null [label = "NULL", shape = plaintext];          A [label = "  L4 |  L3 |  L2 |  L1 |  BW | 1.0 | o1 "];          B [label = "  L2 |  L1 |  BW | 2.0 | o2 "];          C [label = "  L5 |  L4 |  L3 |  L2 |  L1 |  BW | 3.0 | o3 "];      }      subgraph cluster_nulls {          style = invisible;          n1 [label = "NULL", shape = plaintext];         n2 [label = "NULL", shape = plaintext];         n3 [label = "NULL", shape = plaintext];         n4 [label = "NULL", shape = plaintext];         n5 [label = "NULL", shape = plaintext];      }      //      l:header -> header;     l:tail -> C;      header:l32 -> level_null [label = "0"];     header:l5 -> C:l5 [label = "3"];     header:l4 -> A:l4 [label = "1"];     header:l3 -> A:l3 [label = "1"];     header:l2 -> A:l2 [label = "1"];     header:l1 -> A:l1 [label = "1"];      A:l4 -> C:l4 [label = "2"];     A:l3 -> C:l3 [label = "2"];     A:l2 -> B:l2 [label = "1"];     A:l1 -> B:l1 [label = "1"];      B:l2 -> C:l2 [label = "1"];     B:l1 -> C:l1 [label = "1"];      C:l5 -> n5 [label = "0"];     C:l4 -> n4 [label = "0"];     C:l3 -> n3 [label = "0"];     C:l2 -> n2 [label = "0"];     C:l1 -> n1 [label = "0"];      bw_null -> A:backward -> B:backward -> C:backward [dir = back];      label = "\n 图 5-1    一个跳跃表"; }

    • zskiplist 结构

    • header :指向跳跃表的表头节点。

    • tail :指向跳跃表的表尾节点。

    • level :记录目前跳跃表内,层数最大的那个节点的层数(表头节点的层数不计算在内)。

    • length :记录跳跃表的长度,也即是,跳跃表目前包含节点的数量(表头节点不计算在内)。

    • zskiplistNode 结构

      • 层(level):节点中用 L1L2L3 等字样标记节点的各个层, L1 代表第一层, L2 代表第二层,以此类推。每个层都带有两个属性:前进指针跨度。前进指针用于访问位于表尾方向的其他节点,而跨度则记录了前进指针所指向节点和当前节点的距离。在上面的图片中,连线上带有数字的箭头就代表前进指针,而那个数字就是跨度。当程序从表头向表尾进行遍历时,访问会沿着层的前进指针进行。每个跳跃表节点的层高都是 132 之间的随机数。
      • 后退(backward)指针:节点中用 BW 字样标记节点的后退指针,它指向位于当前节点的前一个节点。后退指针在程序从表尾向表头遍历时使用。
      • 分值(score):各个节点中的 1.02.03.0 是节点所保存的分值。在跳跃表中,节点按各自所保存的分值从小到大排列。
      • 成员对象(obj):各个节点中的 o1o2o3 是节点所保存的成员对象。
Redis跳跃表(Skip List)是一种有序数据结构,用于实现有序集合(Sorted Set)数据类型。在Redis中,插入和更新操作都是基于跳跃表进行的。 对于插入操作,Redis使用跳跃表来维护有序集合。当需要将一个新的元素插入到有序集合中时,Redis首先会在跳跃表中寻找插入位置。通过跳跃表的索引层,Redis可以快速定位到需要插入的位置,而不必遍历整个有序集合。 具体的插入过程如下: 1. 生成一个随机层数level,决定要在跳跃表中插入的元素的索引层高度。 2. 从跳跃表的最高层开始,沿着索引层逐层下降,寻找插入位置,并记录每一层上离插入位置最近的节点。 3. 在底层插入新元素,并将该元素连接到每一层上离插入位置最近的节点。 4. 根据一定的概率,判断是否将新插入的元素提升为索引层的节点。 对于更新操作,Redis将其视为先删除旧元素,再插入新元素的操作。具体的更新过程如下: 1. 在跳跃表中搜索要更新的元素。 2. 如果找到了要更新的元素,从跳跃表中删除该元素。 3. 根据插入操作的方法,在跳跃表中插入新元素。 插入和更新操作都利用了跳跃表的特性,即通过索引层的建立,可以快速定位和搜索元素,从而提高插入和更新操作的效率。跳跃表的插入和更新操作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 n),其中n是有序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因此,Redis利用跳跃表实现了高效的插入和更新功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