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同步机制

原子操作
并发问题

    现代操作系统支持多任务的并发,并发在提高计算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竞争的问题。
例如C语言语句“count++”,在未经编译器优化时生成的汇编代码为:
count++汇编代码
    当操作系统内存在多个进程同时执行这段代码时,就可能带来并发问题。
并发问题
    假设count变量初始化为0.进程1执行完“mov eax, [count]”后,寄存器eax内保存了count的值0.此时,进程2被调度执行,抢占了进程1对于CPU的控制权。进程2执行“count++;”的汇编代码,将累加后的count值1写回到内存。然后,进程1再次被调度执行,CPU控制权回到进程1。进程1接着执行,计算count的累加值仍为1,写回到内存。虽然进程1和进程2执行了两次“count++”操作,但是count实际的内存值为1,而不是2。

单处理器原子操作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count++;”语句翻译成为单指令操作。
单指令操作
    Intel X86指令集支持内存操作数的inc操作,这样“count++;”操作可以在一条指令内完成。因为进程的上下文切换总是在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所以不会出现上述的并发问题。对于单处理器来说,一条处理器指令就是一个原子操作。

多处理器原子操作

    在多处理器 的环境下,如SMP架构下,这个结论不再成立。“inc[count]”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三步:

  • 从内存将count的数据读取到CPU
  • 累加读取的值。
  • 将修改的值写回count内存
        这又回到前面并发问题类似的情况,只不过此时并发的主题不再是进程而是处理器。
        Intel x86指令集提供了指令前缀lock用于锁定前端串行总线(FSB),保证了指令执行时不会受到其他处理器的干扰。
    lock
        使用lock指令前缀后,处理器间对count内存的并发访问(读/写)被禁止,从而保证了指令的原子性。
    原子性
对策与实现
对策

    对于那些有多个内核控制路径进行read-modify-write的变量,内核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类型atomic_t,具体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
    int counter;
} atomic_t;

    从上面的定义来看,atomic_t实际上就是一个int类型的counter,不过定义这样特殊的类型atomic_t是有其思考的:内核定义了若干atomic_xxx的接口API函数,这些函数只会接收atomic_t类型的参数。这样可以确保atomic_xxx的接口函数只会操作atomic_t类型的数据。同样的,如果你定义了atomic_t类型的变量(你期望用atomic_xxx的接口API函数操作它),这些变量也不会被那些普通的、非原子变量操作的API函数接受。具体的接口API函数整理如下:
接口函数

ARM中原子操作实现

    Linux的源码中arm体系结构原子操作的定义在:

linux2.6/include/asm-arm/atomic.h

    以atomic_add为例分析linux kernel中原子操作的具体代码细节。

#if __LINUX_ARM_ARCH__ >= 6 ----------------------(1)
static inline void atomic_add(int i, atomic_t *v)
{
    unsigned long tmp;
    int result;

    prefetchw(&v->counter); -------------------------(2)
    __asm__ __volatile__("@ atomic_add\n" ------------------(3"1:    ldrex    %0, [%3]\n" --------------------------(4"    add    %0, %0, %4\n" --------------------------(5"    strex    %1, %0, [%3]\n" -------------------------(6"    teq    %1, #0\n" -----------------------------(7"    bne    1b"
    : "=&r" (result), "=&r" (tmp), "+Qo" (v->counter) ---对应%0,%1,%2
    : "r" (&v->counter), "Ir" (i) -------------对应%3,%4
    : "cc");
}

#else

#ifdef CONFIG_SMP
#error SMP not supported on pre-ARMv6 CPUs
#endif

static inline int atomic_add_return(int i, atomic_t *v)
{
    unsigned long flags;
    int val;

    raw_local_irq_save(flags);
    val = v->counter;
    v->counter = val += i;
    raw_local_irq_restore(flags);

    return val;
}
#define atomic_add(i, v)    (void) atomic_add_return(i, v)

#endif

    1、ARMv6之前的CPU并不支持SMP,之后的ARM架构都是支持SMP的(例如我们熟悉的ARMv7-A)。因此,对于ARM处理,其原子操作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支持SMP的ARMv6之后的CPU,另外一个就是ARMv6之前的,只有单核架构的CPU。对于UP,原子操作就是通过关闭CPU中断来完成的。
    2、这里的代码和preloading cache相关。在strex指令之前将要操作的memory内容加载到cache中可以显著提高性能。
    3、为了完整性,还是需要重复一下汇编嵌入c代码的语法:

  • 嵌入式汇编的语法格式是:asm(code : output operand list : input operand list : clobber list)。
  • output operand list 和 input operand list是c代码和嵌入式汇编代码的接口,clobber list描述了汇编代码对寄存器的修改情况。
  • 为何要有clober list?我们的c代码是gcc来处理的,当遇到嵌入汇编代码的时候,gcc会将这些嵌入式汇编的文本送给gas进行后续处理。这样,gcc需要了解嵌入汇编代码对寄存器的修改情况,否则有可能会造成大麻烦。例如:gcc对c代码进行处理,将某些变量值保存在寄存器中,如果嵌入汇编修改了该寄存器的值,又没有通知gcc的话,那么,gcc会以为寄存器中仍然保存了之前的变量值,因此不会重新加载该变量到寄存器,而是直接使用这个被嵌入式汇编修改的寄存器,这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程序的崩溃。还好,在output operand list 和 input operand list中涉及的寄存器都不需要体现在clobber list中(gcc分配了这些寄存器,当然知道嵌入汇编代码会修改其内容),因此,大部分的嵌入式汇编的clobber list都是空的,或者只有一个cc,通知gcc,嵌入式汇编代码更新了condition code register。
  • 这里的__volatile__主要是用来防止编译器优化的。也就是说,在编译该c代码的时候,如果使用优化选项(-O)进行编译,对于那些没有声明__volatile__的嵌入式汇编,编译器有可能会对嵌入c代码的汇编进行优化,编译的结果可能不是原来你撰写的汇编代码,但是如果你的嵌入式汇编使用__asm__ volatile(嵌入式汇编)的语法格式,那么也就是告诉编译器,不要随便动我的嵌入汇编代码哦。
        4、首先看下ldrex和strex这两条汇编指令的使用方法。其后缀ex表示Exclusive,是ARMv7提供的为了实现同步的汇编指令。原理如下:
`LDREX <Rt>, [<Rn>] `
<Rn>是base register,保存memory的address,LDREX指令从base register中获取memory address,并且将memory的内容加载到<Rt>(destination register)中。
这些操作和ldr的操作是一样的,那么如何体现exclusive呢?
其实,在执行这条指令的时候,还放出两条“狗”来负责观察特定地址的访问(就是保存在[<Rn>]中的地址了),这两条狗一条叫做local monitor,一条叫做global monitor。

`STREX <Rd>,<Rt> ,[<Rn>] `
和LDREX指令类似,<Rn>是base register,保存memory的address,STREX指令从base register中获取memory address,并且将<Rt> (source register)中的内容加载到该memory中。
这里的<Rd>保存了memeory 更新成功或者失败的结果,0表示memory更新成功,1表示失败。
STREX指令是否能成功执行是和local monitor和global monitor的状态相关的。
对于Non-shareable memory(该memory不是多个CPU之间共享的,只会被一个CPU访问),只需要放出该CPU的local monitor这条狗就OK了。

    下面的表格可以描述这种情况:
多线程操作

开始的时候,local monitor处于Open Access state的状态,thread 1执行LDREX命令后,local monitor的状态迁移到Exclusive Access state(标记本地CPU对xxx地址进行了LDREX的操作),
这时候,中断发生了,在中断handler中,又一次执行了LDREX ,这时候,local monitor的状态保持不变,直到STREX指令成功执行,local monitor的状态迁移到Open Access state的状态(清除xxx地址上的LDREX的标记)。
返回thread 1的时候,在Open Access state的状态下,执行STREX指令会导致该指令执行失败(没有LDREX的标记,何来STREX),说明有其他的内核控制路径插入了。

     回到前面代码中具体实现的部分

“1: ldrex %0, [%3]\n”

     其中%3就是input operand list中的"r" (&v->counter),r是限制符(constraint),用来告诉编译器gcc,你看着办吧,你帮我选择一个通用寄存器保存该操作数吧。%0对应output openrand list中的"=&r" (result),=表示该操作数是write only的,&表示该操作数是一个earlyclobber operand,具体是什么意思呢?编译器在处理嵌入式汇编的时候,倾向使用尽可能少的寄存器,如果output operand没有&修饰的话,汇编指令中的input和output操作数会使用同样一个寄存器。因此,&确保了%3和%0使用不同的寄存器。
    5、完成步骤(4)后,%0这个output操作数已经被赋值为atomic_t变量的old value,毫无疑问,这里的操作是要给old value加上i。这里%4对应"Ir" (i),这里“I”这个限制符对应ARM平台,表示这是一个有特定限制的立即数,该数必须是0~255之间的一个整数通过rotation的操作得到的一个32bit的立即数。这是和ARM的data-processing instructions如何解析立即数有关的。每个指令32个bit,其中12个bit被用来表示立即数,其中8个bit是真正的数据,4个bit用来表示如何rotation。
    6、这一步将修改后的new value保存在atomic_t变量中。是否能够正确的操作的状态标记保存在%1操作数中,也就是"=&r" (tmp)。
    7、检查memory update的操作是否正确完成,如果OK,皆大欢喜,如果发生了问题(有其他的内核路径插入),那么需要跳转到lable 1那里,从新进行一次read-modify-write的操作。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