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至,潇潇枫树林。
端午又至,大家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很多人也许都记不起端午跟屈原的关系,也不会把端午过成一个悲痛,深沉缅怀伟大诗人的节日。在压力剧增,日益浮躁的今天,大家对节日的理解就是获取短暂逃避现实的机会,胡吃海喝外加浮于形式的祝福与红包,节日的内涵已不再重要。
然而,这个节日吸引我的不是祝福短信,饭局,粽子,或者赛龙舟,而是一个极度理想主义的人格。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离骚》中屈原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呼喊。由于受霄小的排挤陷害,使曾经对他十分信任并依靠他变法图强的楚怀王,对他产生怀疑以至疏远放逐;楚襄王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楚国面临亡国危机,对屈原这样的爱国志士却迫害有加,他爱国的行动,全都成了罪过。“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面对这些迫害的反应就是宁死不屈,坚决不同流合污。甚至更加的特立独行,“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极度理想主义斗士,在最终无法保全自己理想之时,选择以死明智,他们有自己做事风格,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他们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无法自拔,甚至越不被理解,越受迫害,他们越甘之如饴,觉的身边的人都无法理解自己,坚信真理,坚持自己的内心所追寻的理想。
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万人皆醉唯我独醒。可偏偏为何是你,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有体会,官场比的是谁更能忍,谁更能混,而极度理想主义者,明显不屑于此,或许你会觉得这种性格导致悲剧不可避免,但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才是真正的伟大和悲壮。
在外人眼里屈原就像是一个异类,但是这样一个异类为了坚持自己理想,以生命表达,这份对国家的忠贞因此升华,后人为其歌颂,也成了全国人民的纪念日。
这世界需要这样的“异类 ”,才能在世人浑浑噩噩之时被这一束耀眼的光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