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S与相应时间的关系----学习总结

文章讨论了性能测试中吞吐量、使用率和响应时间的关系,强调了并发用户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资源饱和并不总与最大吞吐量在同一并发数下发生,且最优并发数往往是估计值。作者反对将特定区域简单对应于性能测试的类型,并认为配置测试和递增测试不应被视为独立分类,而应是性能测试流程的组成部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个人学习总结

这个图定义了三条曲线,是三个区域,两个点以及三个状态描述。

1.三条曲线:吞吐量的曲线(紫色),使用率 / 用户数曲线(绿色)、响应时间曲线(深蓝色)。

2.三个区域:轻负载区(Light Load)、重负载区(Heavy Load)、塌陷区(Buckle Zone)。

3.两个点:最优并发用户数(The Optimum Number of Concurrent Users)、最大并发用户数(The Maximum Number of Concurrent Users)。

4.三个状态描述:资源饱和(Resource Saturated)、吞吐下降(Throughput Falling)、用户受影响(End Users Effected)。

很多时候,重负载区的资源饱和,和 TPS(系统吞吐量) 达到最大值之间都不是在同样的并发用户数之下的。比如说,当 CPU 资源使用率达到 100% 之后,随着压力的增加,队列慢慢变长,但是由于用户数增加的幅度会超过队列长度,所以 TPS 仍然会增加,也就是说资源使用率达到饱和之后还有一段时间 TPS 才会达到上限。大部分情况下,响应时间的曲线都不会像图中画得这样陡峭,并且也不一定是在塌陷区突然上升,更可能的是在重负载区突然上升。另外,吞吐量曲线不一定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在有些控制较好的系统中会维持水平。

最优并发数这个点,通常只是一种感觉,并没有绝对的数据用来证明。在生产运维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更为谨慎,不会定这个点为最优并发,而是更靠前一些。

最大并发数这个点,性能都已经衰减了,最大并发数肯定是在更前的位置呀。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误区,压力工具中的最大用户数或线程数和 TPS 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有经验的性能测试人员,都会更关心服务端能处理的请求数即 TPS,而不是压力工具中的线程数。到底是压死找到系统瓶颈,还是拿到最大的TPS,这一点要明确。

这张图没有考虑到锁或线程等配置不合理的场景,而这类场景又比较常见。TPS 上不去,资源用不上。所以这个图默认了一个前提,只要线程能用得上,资源就会蹭蹭往上涨。性能指标的饱和点前就已经非常痛苦了。

在 TPS 增加的过程中,响应时间一开始会处在较低的状态,也就是在 A 点之前。接着响应时间开始有些增加,直到业务可以承受的时间点 B,这时 TPS 仍然有增长的空间。再接着增加压力,达到 C 点时,达到最大 TPS。我们再接着增加压力,响应时间接着增加,但 TPS 会有下降(请注意,这里并不是必然的,有些系统在队列上处理得很好,会保持稳定的 TPS,然后多出来的请求都被友好拒绝)。最后,响应时间过长,达到了超时的程度。在我的工作中,这样的逻辑关系更符合真实的场景。我不希望在这个关系中描述资源的情况,因为会让人感觉太乱了。为什么要把上面描述得如此精细?这是有些人将第一张图中的 Light load 对应为性能测试,Heavy Load 对应为负载测试,Buckle Zone 对应为压力测试……还有很多的对应关系。事实上,这是不合理的。用场景的定义来替换这些混乱的概念。

在性能中,我们有非常多的配置,像 JVM 参数、OS 参数、DB 参数、网络参数、容器参数等等。如果我们把测试这些配置参数,称为”配置测试“,我觉得未免过于狭隘了。因为对于配置参数来说,这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变更,而性能场景其实没有任何变化呀。配置更改前后,会用同样的性能场景来判断效果,最多再增加一些前端的压力,实际的场景并没有任何变化,所以,我觉得它不配做为一个单独的分类。再比如递增测试,在性能中,基准性能场景也好,容量性能场景也好,哪个是不需要递增的呢?我知道现在市场上经常有测试工程师,直接就上了几百几千线程做压力(请你不要告诉我这是个正常的场景,鉴于我的精神有限,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除了秒杀场景,同时上所有线程的场景,我还没有见到过。在一般的性能场景中,递增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同时,递增的过程,也要是连续的,而不是 100 线程、200 线程、300 线程这样断开执行场景,这样是不合理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很多地方着重强调。所以我觉得递增也不配做一个单独的分类。其他的概念,就不一一批驳了。其实在性能测试中,在实际的项目实施中,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概念,这些杂七杂八的概念也并没有对性能测试领域的发展起到什么推进作用。要说云计算、AI、大数据这些概念,它们本身在引导着一个方向。而性能测试中被定为“测试”,本身就处在软件生存周期的弱势环节,当前的市场发展也并不好。还被这些概念冲乱了本来应该有的逻辑的思路,实在是得不偿失。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