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片加载、懒加载实现原理(滚动加载图片)

大图片加载从模糊到清晰:

https://www.cnblogs.com/wangmeijian/p/6822674.html?utm_source=tuicool&utm_medium=referral

解决办法是等图片完全加载好了再显示出来,具体点来说:

创建image对象,将要加载的图片URL赋值给image对象的src,监听image对象的onload事件,在事件回调函数内修改img元素的src,也可以设置图片元素的position将元素偏移非可视区直接加载,图片加载完后丢回可视区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大图片加载从模糊到清晰</title>
    <style type="text/css">
    .content{
        position: relative;
    }
    .thumbnails{
        width: 300px;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top: 0;
        z-index: 1;
        filter: blur(4px);
        transition: all 0.7s;
    }
    .complete{
        filter: blur(0);
    }
    </style>
</head>
<body>
    <h3>大图片加载从模糊到清晰</h3>
    <div class="content">
        <img class="thumbnails" src="https://img-blog.csdnimg.cn/base64/2022010610074794575.jpg">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ele = document.querySelector('.thumbnails');
        // 为了看到效果加个延时
        setTimeout(function(){
            // 若图片URL失效请自行替换
            var imgUrl = 'http://img8.zol.com.cn/bbs/upload/10569/10568721.jpg';
            var imgObject = new Image();

            imgObject.src = imgUrl;
            imgObject.onload = function(){
                ele.src = imgUrl;
                ele.setAttribute('class', 'thumbnails complete');
            }
        }, 1000)
    </script>
</body>
</html>

缩略图比较难看,为了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可以给缩略图加个高斯模糊filter: blur(4px),图片加载完毕修改img src属性后,再将高斯模糊渐渐过渡到filter: blur(0),图片就清晰了

demo中,缩略图用base64编码表示,这是节省带宽的一种方式,如果有多个缩略图,可用一个http请求以字符串按某个分隔符的形式返回,前端解析后使用,减少了http请求,图片加载优化还有更多方式,包括用css绘制简单的样式替代图片(根据需求选择更合适的图片格式,jpg适合色彩较多的场景,gif用于较复杂的动画,png适用于半透明场景),设置合理的缓存,图片懒加载(非可视区不加载)等等

懒加载

下面介绍懒加载,参考: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9755157

首先在渲染时,图片引用默认图片,然后把真实地址放在data-*属性上面
<image src='./../assets/default.png' :data-src='item.allPics' class='lazyloadimg'>
 然后是监听滚动,直接用window.onscroll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点的是类似于window的scroll和resize,还有mousemove这类触发很频繁的事件,最好用节流(throttle)或防抖函数(debounce)来控制一下触发频率。underscore和lodash里面都有封装这两个方法,这里先不多做介绍了。

接着要判断图片是否出现在了视窗里面,主要是三个高度:1,当前body从顶部滚动了多少距离。2,视窗的高度。3,当前图片距离顶部的距离。

<image src='./../assets/default.png' :data-src='item.allPics' class='lazyloadimg'>
<image src='./../assets/default.png' :data-src='item.allPics' class='lazyloadimg'>
<image src='./../assets/default.png' :data-src='item.allPics' class='lazyloadimg'>


window.onscroll =_.throttle(this.watchscroll, 200);
watchscroll () {
  var bodyScrollHeight =  document.body.scrollTop;// body滚动高度
  var windowHeight = window.innerHeight;// 视窗高度
  var imgs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lazyloadimg');
  for (var i =0; i < imgs.length; i++) {
    var imgHeight = imgs[i].offsetTop;// 图片距离顶部高度  
    if (imgHeight  < windowHeight  + bodyScrollHeight) {
       imgs[i].src = imgs[i].getAttribute('data-src');
       img[i].className = img[i].className.replace('lazyloadimg','')
    }
  }
}

其他常见判断:

1.页面滚动离开首屏(这时可显示回到顶部的按钮):document.body.scrollTop > window.innerHeight
2.页面滚动到底部了(这时可去调接口获取更多内容):

window.scrollY + window.innerHeight > document.body.offsetHeight

总结一下下:

 网页被卷起来的高度/宽度(即浏览器滚动条滚动后隐藏的页面内容高度)

(javascript)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firefox

(javascript)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Left //firefox

(javascript)        document.body.scrollTop //IE

(javascript)        document.body.scrollLeft //IE

(jqurey)             $(window).scrollTop() 

(jqurey)             $(window).scrollLeft()

 网页工作区域的高度和宽度  

(javascript)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Height// IE firefox       

(jqurey)             $(window).height()

 元素距离文档顶端和左边的偏移值  

(javascript)        DOM元素对象.offsetTop //IE firefox

(javascript)        DOM元素对象.offsetLeft //IE firefox

(jqurey)             jq对象.offset().top

(jqurey)             jq对象.offset().left

 页面元素距离浏览器工作区顶端的距离  =  元素距离文档顶端偏移值  -   网页被卷起来的高度  ,即:

 页面元素距离浏览器工作区顶端的距离 =  DOM元素对象.offsetTop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下面是另一篇文章,详细一点

大部分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flyromance/p/5042187.html

示例(懒加载和回到顶部)http://blog.csdn.net/weixin_35955795/article/details/54411516

一、什么是图片滚动加载?

  通俗的讲就是:当访问一个页面的时候,先把img元素或是其他元素的背景图片路径替换成一张大小为1*1px图片的路径(这样就只需请求一次),只有当图片出现在浏览器的可视区域内时,才设置图片正真的路径,让图片显示出来。这就是图片懒加载。

二、为什要使用这个技术?

  比如一个页面中有很多图片,如淘宝、京东首页等等,如果一上来就发送这么多请求,页面加载就会很漫长,如果js文件都放在了文档的底部,恰巧页面的头部又依赖这个js文件,那就不好办了。更为要命的是:一上来就发送百八十个请求,服务器可能就吃不消了(又不是只有一两个人在访问这个页面)。

  因此优点就很明显了:不仅可以减轻服务器的压力,而且可以让加载好的页面更快地呈现在用户面前(用户体验好)。

三、怎么实现?

  关键点如下:

      1、页面中的img元素,如果没有src属性,浏览器就不会发出请求去下载图片(也就没有请求咯,也就提高性能咯),一旦通过javascript设置了图片路径,浏览器才会送请求。有点按需分配的意思,你不想看,就不给你看,你想看了就给你看~

  2、如何获取正真的路径,这个简单,现在正真的路径存在元素的“data-url”(这个名字起个自己认识好记的就行)属性里,要用的时候就取出来,再设置;

  3、开始比较之前,先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比如说如何获取某个元素的尺寸大小、滚动条滚动距离偏移位置距离(主要是比较这两项,浏览器距文档距离、元素距文档距离,两者相比较,就能判断元素位置,scroll、client、offset);

 

  1)屏幕可视窗口大小:对应于图中1、2位置处

    原生方法:window.innerHeight 标准浏览器及IE9+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Height 标准浏览器及低版本IE标准模式 ||

           document.body.clientHeight 低版本混杂模式

       jQuery方法: $(window).height() 

  2)浏览器窗口顶部与文档顶部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滚动条滚动的距离:也就是图中3、4处对应的位置;

    原生方法:window.pagYoffset——IE9+及标准浏览器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兼容ie低版本的标准模式 ||

         document.body.scrollTop 兼容混杂模式;

        jQuery方法:$(document).scrollTop(); 

  3)获取元素的尺寸:对应于图中5、6位置处;左边jquery方法,右边原生方法

    $(o).width() = o.style.width; 

    $(o).innerWidth() = o.style.width+o.style.padding;

    $(o).outerWidth() = o.offsetWidth = o.style.width+o.style.padding+o.style.border;

    $(o).outerWidth(true) = o.style.width+o.style.padding+o.style.border+o.style.margin;

    注意:要使用原生的style.xxx方法获取属性,这个元素必须已经有内嵌的样式,如<div style="...."></div>;

    如果原先是通过外部或内部样式表定义css样式,必须使用o.currentStyle[xxx] || document.defaultView.getComputedStyle(0)[xxx]来获取样式值

  4)获取元素的位置信息:对应与图中7、8位置处

    1)返回元素相对于文档document顶部、左边的距离;

    jQuery:$(o).offset().top元素距离文档顶的距离,$(o).offset().left元素距离文档左边缘的距离

    原生:getoffsetTop(),高程上有具体说明,这边就忽略了;

      顺便提一下返回元素相对于第一个以定位的父元素的偏移距离,注意与上面偏移距的区别;

        jQuery:position()返回一个对象,$(o).position().left = style.left,$(o).position().top = style.top;

  4、知道如何获取元素尺寸、偏移距离后,接下来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判断某个元素进入或者即将进入可视窗口区域?下面也通过一张图来说明问题。

    1)外面最大的框为实际页面的大小,中间浅蓝色的框代表父元素的大小,对象1~8代表元素位于页面上的实际位置;以水平方向来做如下说明!

    2)对象8左边界相对于页面左边界的偏移距离(offsetLeft)大于父元素右边界相对于页面左边界的距离,此时可判读元素位于父元素之外;

    3)对象7左边界跨过了父元素右边界,此时:对象7左边界相对于页面左边界的偏移距离(offsetLeft)小于 父元素右边界相对于

      页面左边界的距离,因此对象7就进入了父元素可视区;

    4)在对象6的位置处,对象5的右边界与页面左边界的距离 大于 父元素左边界与页面左边界的距离;

    5)在对象5位置处时,对象5的右边界与页面左边界的距离 小于 父元素左边界与页面左边界的距离;此时,可判断元素处于父元素可视区外;

    6)因此水平方向必须买足两个条件,才能说明元素位于父元素的可视区内;同理垂直方向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 1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