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透镜消色差方法理解与总结

本文介绍了超透镜消色差的基本原理和挑战,包括衍射元件色散原因、消色差难点及方法。重点讨论了金属超透镜的设计公式和分区消色差技术,指出这两者在大口径实现上的局限性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如计算成像和深度学习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个人针对目前的理解水平进行总结

Metalens achromatic:

1、隶属领域:衍射元件消色差,通过相位调控

2、衍射元件色散原因:焦距与入射波长成反比,导致各波长对应的焦距不等;对应菲涅尔透镜相位理解来说,即对于同一个结构,不同波长的相位差无法保持2*pi,这也是衍射元件杂光出现的主要问题。

3、衍射元件消色差难点:以菲涅尔透镜为例,焦距、波长与环带之间存在关系,即环带固定时,不同波长对应的焦距不同;若想获得相同焦距,那么不同波长需要对应不同的环带,这在一个元件中是难以实现的。

4、衍射元件消色差方法:进行妥协与平衡,法1、通过调控相位使得一个环带(甚至一个点)满足多个波长的相位,也就是说,该环带不对应任何一个波长;法2、将元件分区,使得多个子波段均可以正常成像,共同构成宽波段。(以上两种方法后面会分析优缺点)

5、超透镜消色差方法(典型):其根本属于衍射元件消色差,多数仍属于菲涅尔环带形式,只是采用不同结构替代。

文献:Sajan Shrestha, Adam Overvig, and Nanfang Yu. Broadband Achromatic Metasurface Lenses....

该文章指出,一个消色差的Metalens,需使透镜上的每个点都实现相位相应,即:每个点都需要唯一的色散关系。

其设计公式为:,从式中可知,在元件中心处,相位调控量较小,而在元件边缘处(x,y增大),相位调控量增大(该理解需要再确定)。结合下图可知,当在元件中心处,各波长可以实现相位调控,但当处于结构向外延展时,相位调控点匹配各波长的结构轮廓难以实现。该理解可以从另一方面解释,菲涅尔元件的中心环带较宽,多波长匹配难度尚可,而随着环带向外延展,环带宽度逐步变窄,也使得相位变换速度加快,最终导致难以在多波长匹配。这也是Metalens消色差元件大多只有几百微米的原因,该文献口径100μm;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