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师访谈录》第十六期-百万对话:回首创业路

继《袁老师访谈录》在线上十期的顺利收官后,本次在香港科大商学院-黑瞳科技"2020【人工智能】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决赛的现场,邀请到EMBA校友高静、饶翔、周凯和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教授一同对话,回顾他们的创业之路,也希望可以给更多创业者一些启发。

主持人

袁冶

香港科大商学院内地办事处主任

对话人

高静

北京中欣安泰集团董事

香港科大EMBA2013班校友

百万冠名2017年大赛

饶翔 

安讯科技董事长/CEO

香港科大EMBA2011班校友

百万冠名2019年大赛

周凯  

上海黑瞳科技创始人

香港科大EMBA2018班校友

百万冠名2020年大赛

高民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

Q

袁老师:我们把袁老师访谈录延续到了创业大赛的现场,今天我们的访谈嘉宾都是资深的创业者,他们都走过了一段艰辛、但却成功的创业之路,我想问问大家是从哪一年开始创业的?可以聊一聊自己的创业之路吗?

A

高静校友:我是从1995年就开始了,第一个项目我是做耐克运动鞋的华北区的代理,因为那时候还是蓝海,大家把耐克作为LV来卖,那时候耐克好像就是奢侈品,所以起步还比较容易一点。

至于为什么去创业?我觉得可能还是温州人这种打敢拼敢创的这种精神所在,温州有特有的创业文化,所以大家觉得金饭碗也不是最好的饭碗,要敢抢敢拼。

Q

袁老师:创业是一场马拉松,创业到现在也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您事业上也经历了几次的转型是吗?

A

高静校友:对,我大概经历过5次转型,从耐克的零售,后来做商业地产,慢慢在做第三方支付,现在又有黄金业务,一直在在转型,其实一直在创业。

Q

袁老师:那饶博士呢?您应该算是博士创业的代表吧?

A

饶翔校友:的确,我是在博士一年级刚刚开始读的时候,跟着导师做项目,在学校外面通信行业中去做了一个帮客户能够带来大概几个亿收入的项目。

Q

袁老师:现在我们都在讲大数据人工智能,其实2011年饶翔就开始做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工作,安讯科技研发的icloud域名最后也是卖给了苹果公司。

A

饶翔校友:应该说是一个知识产权,用更多的数据来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美好的生活。

Q

袁老师:好,谢谢我们的饶博士。接下来请周凯校友做分享。

A

周凯校友:我是中国第一代“学计算机从娃娃抓起”培养对象中的一员,获益于此,计算机思维、强逻辑性一路给予我支持,使我具有打破现有格局、重新突破组合的思维习惯,这样的习惯时不时能带给我惊喜。因此大学毕业后我仅仅在企业打工两年,便开始了创业之路。

当我第一次接触大数据,发现它们在经历几十亿上百亿次的计算后,竟能获得远超出预期的结论,由此我看到了未来更多的演变和无限延申的可能。

我们一直在尝试应用大数据为社会信用生态赋能,因此黑瞳选择了通过科技捍卫反欺诈领域,帮助监管持续创新并健康发展,达到效率和安全这两种价值的最佳平衡互动机制。

Q

袁老师:接下来是我们的高院长,您来科大多少年了,在科大先是学习然后工作的是吧?

A

高民博士:我在香港科大马上18年了,创业是从2016年开始起步的。

Q

袁老师:作为教授创业,您有什么独特的体会吗?

A

高民博士:科研型团队去创业,最重要的是需要专注。如果一个科研人员介绍他的技术什么应用都能做,那基本上他还没有真正的走上创业道路。真正创业的话,其实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够了。

我读书时候就是做与室内定位相关的技术研究,室内定位有很多技术路线,也有很多应用场景。但我们就专注一两应用场景而已。因为一个技术,要做成产品,这中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每个人的资源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聚焦还是非常重要的。

Q

袁老师:所以我们说教授学者创业最主要的是要聚焦。高民院长的创业项目也是从我们百万创业大赛出来的项目,同时也是我们17年创业营的入营的项目。

Q

袁老师:接下来就问一个跟百万相关的话题,我想问问几位创业者,你们在创业路上是什么时候赚到了你这人生当中的第一个100万?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A

高静校友:应该就是1995年年底的时候,因为是做零售业,所有的钱都在货里,到年底我们做年终盘点的时候,才发现我原来有这么多货。那时的平均工资水平差不多也就是每个月1000块钱,创业一年就能赚100万,那时的市场比较好,属于蓝海,竞争比较少,一般没有人拿那么多钱去投资。

Q

袁老师:所以我们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红利,就看你能不能抓到这个时代的红利,我们现在的红利又变了,现在比拼的是科技的红利,我们能不能抓住新一轮的红利,考验的就是我们创业者自身的本事。

A

饶翔博士:我的第一个100万就是在上一场危机--非典。2003年3月份到5月份,当时我们正好做了江苏联通的一个项目,拿了一张大几百万的一张支票。然后2003年年底就创办了我自己的公司—安讯科技。

A

周凯:我大约在大学一年级时赚到了我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就是凭借着我对计算机的理解及服务应用,通过三行代码实现了windows95无盘工作站联网建设,这三条指令的总价值给我带来了不低于五百余万。 

A

高民博士:我觉得周凯当年充分利用了信息不对称,所以创业要挣快钱,一定要冲进全新的领域,大家都搞不清楚状态。虽然我们做的是it行业,但it行业现在已经不是全新领域了。

我的公司如果要说项目的流水上百万的早就有了,但是如果说净利润的话从来没到过,因为跟我这个的目标有关,我每次看到账上钱多一点,我就想把队伍扩大一点点,来加大研发的投入。

Q

袁老师:如果时光倒流到你们当时创业的时候,人生其实就是选择你这个是一个分岔的路口,如果当初你们不选择创业这条路,而不小心走到另外一条路上的,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

A

周凯校友:创业是我最好的选择,我性格中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追求变革突破也乐于兼听包容,这使我拥有了源源不绝的内趋动力。从创业到创业成功,这条道路是孤独的,我还在路上,而我天生的执着脾气,成为这条孤独之路最大的慰藉。

A

高民博士:我会继续做科研,做科研还是很有乐趣的。

A

饶翔校友:我只有创业一条路,华山一条道走到黑。但是如果真的不创业的话。我估计会去炒房,2002年我在大钟寺研究生实习的时候感觉那里很荒芜,感觉到了农村,那个时候北三环边上房价才5000不到,但是当时就觉得肯定会涨到十几万。

A

高静校友:我如果能创业还是尽量去创业,我不服管、不服软又不服气。我估计可能那时候如果不下海不创业的话,应该现在还是一个小学老师。

Q

袁老师:其实人生就是选择,当你选择了一条路之后,能够坚定的走下去,你就会有一个不同的人生。

Q

袁老师:创业路上是一场马拉松,但是在路上真的是有无数的坑,我们前面这几位都是应该是越过了不少坑的资深的创业者,所以现在请大家给我们的这些创业的选手们给他们一个百万的建议,你觉得在创业路上最应该绕过哪一个坑?

A

饶翔校友:数不胜数。有越多的坑,就会让你更强大。掉坑的目的就是要从坑里反弹,下跌的速度决定了反弹的高度。底下没有弹簧,就把自己的腿变成弹簧。

A

高民博士:我也是遇到无数的坑。我觉得从高校出来科研型创业者最主要的就是要想清楚你的技术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对整个行业和产业是不是关键性的。

A

高静校友:创业路上的坑确实无处不在。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规避政策风险,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除此就是要规避法律风险,这是创业者最需要的意识。

A

周凯校友:给创业者的建议上,从微观方面就是要选一个好的EMBA课程,EMBA课程里很多都涉及财务,对于创业者来说,把控好财务风险就成功了一半。

总结语

创业就是一场马拉松,虽然我们看到四位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也还继续在各自的道路上继续奔跑着。这,就是创业者精神。

-end-

往期回顾

点击即可跳转↓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五期|郑光廷教授/香港科大工学院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AI,未来世界的眼】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四期|李世玮教授/香港科大(广州)系统枢纽署理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开辟融合创新科技转化新航路】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三期|徐岩教授/香港科大商学院副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5G,速度之美】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二期|汪扬教授/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新经济里的数学故事】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一期|宗福季教授/香港科大(广州)信息枢纽署理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拥抱数字化转型】

《袁老师访谈录》第十期|李中清教授/香港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前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以史为鉴,中国社会转型奇迹】

《袁老师访谈录》第九期|陈家强教授/香港科大商学院前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科技铺就金融创新之路】

《袁老师访谈录》第八期|温维佳教授/香港科大(广州)功能枢纽署理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科研教授的硬核创业之道】

《袁老师访谈录》第七期|齐晔教授/香港科大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问诊未来·院长系列:科学研究与政府决策】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