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我查了成绩,发现是F奖,本来还以为最多M,大概率S/H的。和MCM不同,ICM其实不太看重数学模型,而是论文写作,我们这篇文章应该是以清晰的论文写作拿奖的。写下这篇经验贴,希望能够帮助想打美赛的同学。
赛前准备
首先,我们队的分工是:三个人,一个主建模,次论文(建模手);一个主编程,次建模(编程手);一个主论文、翻译、排版(论文手)。我是主编程的那位,但还负责任务安排与沟通协调,以及找出并改正建模与论文中的问题。
暑假的时候,我们队
整理了一份美赛latex模版;
研读《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解析与研究》的其中一辑,做它的课后习题;
论文手、编程手研读《MCM/ICM数学建模竞赛(第三卷)》,是美赛官方出的指导写作书籍。
进行了一次模拟赛,做2020年的A题。
比赛中
比赛时间:2.17~2.21。
2.17号,选题时,大家给E、F都投了两票。一开始我们做E题,但是我们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光污染问题需要模拟光谱才能比较靠谱,目前学习的资料少,晚上就换F题了。F题题目好做,第一问是需要根据已有的GGDP计算方法选择一个,并给出理由。我们找了几篇中国GGDP的论文后,就选了一个简单又能提供数据支撑的,然后开始自圆其说:讨论如何把这篇文章的模型和气候的变化联系起来。
2.18
拟定了怎么把模型和气候变化联系起来的方案,开始找数据,以及使用各种预测、拟合方法预测数据,在SPSSPRO和MATLAB上一个个试,试出来结果可以就用上。期间依旧需要大量讨论修正、完善模型。论文的写作也需大量沟通。
2.19
搞全球的模型,其中试错花了一些时间。
2.20~2.21
写论文、改论文。
论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