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协议概念
通讯协议就是指通信双方对数据传送控制的一种约定。约定中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
在计算机通信中,通信协议用于实现计算机与网络连接之间的标准,网络如果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电脑之间的信息传递就无法识别。 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各方事前约定的通信规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各计算机之间进行相互会话所使用的共同语言。两台计算机在进行通信时,必须使用的通信协议。
更通俗来讲,它可以理解两个节点之间为了协同工作实现信息交换,协商一定的规则和约定,例如规定字节序,各个字段类型等。我们最常见到的可能是**TCP(传输控制协议)/IP(网际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等。
上面提到的这些协议是操作系统已经设定好了的,并且广泛应用在网络通信中。我们不能更改这些协议。而用户自定义的通讯协议就不同了,它的实现需要用户自己设定数据发送的格式以及数据的封装形式,然后通过上面的网络传输协议发送给对端,对端再根据自己定义好的协议对数据进行解析,从而得到想要的数据。TLV协议便是其中的一种。
协议有流程规范和编码规范。流程如呼叫流程等信令流程,编码规范规定所有信令和数据如何打包/解包。
编码规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编解码,序列化。不光是用在通信工作上,在存储工作上我们也经常用到。如我们经常想把内存中对象存放到磁盘上,就需要对对象进行数据序列化工作。
TLV协议
ASN.1是一种ISO/ITU-T 标准。其中一种编码BER(Basic Encoding Rules)简单好用,它使用三元组编码,简称TLV编码。
它是由数据的类型Tag(T),数据的长度Length(L),数据的值Value(V)构成的一组数据报文。TLV是基于二进制编码的,将数据以(T -L- V)的形式编码为字节数组,即TLV是字节流的数据传输协议。它规定了一帧数据的首个字节或几个字节来表示数据类型,紧接着一个或几个字节表示数据长度,最后是数据的内容。
每个字段编码后内存组织如下:
字段可以是结构,即可以嵌套
以下将分别针对Tag、Length、Value进行解说:
Tag
描述Value的数据类型,TLV嵌套时可以用于描述消息的类型
Tag由一个或多个字节组成,上图描述首字节0~7位的具体含义
① Tag首节字说明
第6~7位:表示TLV的类型,00表示TLV描述的是基本数据类型(Primitive Frame, int,string,long…),01表示用户自定义类型(Private Frame,常用于描述协议中的消息)。
第5位:表示Value的编码方式,分别支持Primitive及Constructed两种编码方式, Primitive指以原始数据类型进行编码,Constructed指以TLV方式进行编码,0表示以Primitive方式编码,1表示以Constructed方式编码。
第0-4位:当Tag Value小于0x1F(31)时,首字节0~4位用来描述Tag Value,否则0~4位全部置1,作为存在后续字节的标志,Tag Value将采用后续字节进行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Tag后续字节说明
后续字节采用每个字节的0~6位(即7bit)来存储Tag Value, 第7位用来标识是否还有后续字节。
第7位:描述是否还有后续字节,1表示有后续字节,0表示没有后续字节,即结束字节。
第0~6位:填充Tag Value的对应bit(从低位到高位开始填充),如:Tag Value为:0000001 11111111 11111111 (10进制:131071), 填充后实际字节内容为:10000111 11111111 01111111。
Length
描述Value的长度
描述Value部分所占字节的个数,编码格式分两类:定长方式(DefiniteForm)和不定长方式(IndefiniteForm)。
定长方式中,按长度是否超过一个八位,又分为短、长两种形式,编码方式如下:
短形式: 字节第7位为0,表示Length使用1个字节即可满足Value类型长度的描述,范围在0~127之间的。
长形式:即Value类型的长度大于127时,Length需要多个字节来描述,这时第一个字节的第7位置为1,0~6位用来描述Length值占用的字节数,然后直将Length值转为byte后附在其后,如: Value大小占234个字节(11101010),由于大于127,这时Length需要使用两个字节来描述,10000001 11101010
不定长方式
Length所在八位组固定编码为0x80,但在Value编码结束后以两个0x00结尾。这种方式使得可以在编码没有完全结束的情况下,可以先发送部分数据给对方。
Value
描述数据的值
由一个或多个值组成 ,值可以是一个原始数据类型(Primitive Data),也可以是一个TLV结构(Constructed Data)
① Primitive Data 编码
② Constructed Data 编码
TLV协议的完善
假如数据报文是如下这样简单的TLV:
当接收数据时发生一个温度的TLV错误 ,变成如下所示:
这里一个TLV错误,导致数据读取时找到最近的0x03作为温度的Tag, 0x02表示Length, 0x0c 16 就是value值, 那后面岂不是乱套了, 若定义了0x04标识,那在从该位置进行解析,接收的数据就GG了.
所以加上标识和和CRC校验位, 标识一般采用0xfd,不容易引起错误, 最好不要用0x01 02 等作为头;
CRC校验时需要将整个HTLV都校验,如果检验错误直接丢弃该HTLV数据,再寻找下一个HTLV即可.
完整的TLV的协议:
报文头:用来标志一个报文的开始;
CRC16:占2个字节,从报文头开始到数据结尾(Value)所有数据的CRC校验和;
TLV封包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unistd.h>
#include"crc-itu-t.c"
#include<stdlib.h>
#define TLV_MAX_SIZE 128
#define TLV_MIN_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