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思想

1 《易经》与中国传统养生

《易经》又称《周易》或《易》 ,成书于殷末周初。 它是研究宇宙自然万物 ,以及人类社会变化的一部古典哲学著作 ,其中包括了较为丰富的古代养生思想。 《易经》利用 8卦及 64卦来阐述阴阳消长变化的道理 ,以揭示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些客观规律 ,指导人类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规律去修养生息 ,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科学的朴素认识。 现存的《周易》包括两部分 ,即《易经》和《易传》。
《易传》从阴阳五行等角度对人的精、气、神、意进行研究 ,认为“性” (神 )是生命的本质 ,从养生上讲是先天元机 ,处于主宰地位;而“命” (形 ,即身体 )是生命的本源 ,从养生上讲属于生理机能。 “性”与“命”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无性则命无所适从 ,无命则性无所寄托。 我国后来的养生学多被称为“养性之学”、“性命之学” ,也就是因为《易传》奠定了其理论基础。
《易传》从“一阴一阳之谓道”出发 ,肯定了自然界中存在着阴与阳、动与静、刚与柔等两种相反势力的“相摩”、“相荡” ,这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 《易· 系辞》中说: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也就是说 ,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由相对静止而又运动不息的“太极”发展而来的。 太极生“两仪”、“四象” ,再生万物。 我国后世创立并流传至今的太极拳 ,其思想盖源于此。

2 老庄之学与中国传统养生

先秦诸子中的老子 ,是道教的创始人 ,被后世神仙家们奉为祖师。 老子哲学中包含了丰富
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其根本的观念是虚无、无为。从这种哲学观念出发 ,形成了“恬淡寡欲”、“清静无为”的养生思想和养生原则。 《老子》中说: “致虚极 ,守静笃。 ……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 ,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 ,短常曰明。”这些话都强调“致虚”、“守静” ,指出虚和静是一切事物最根本的状态 ,人们应该归复于生命本源的虚静状态。老子的这些思想成为后世以静养生
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最重要原则。
老子首先提出“顺乎自然”的养生保健理论。他在《道德经》中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这里的道是指自然规律之意。 老子认为 ,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根本 ,人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一定要顺乎自然的变化规律。只有这样 ,才能健康长寿。这种顺乎自然的思想对后世的
影响很大 ,后来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的“四季养生法”、“十二月养生法”、“十二时辰养生法”等 ,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的思想。“其学无所不窥 ,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庄子以相对主义、复归自然来否定充满矛盾的现实 ,把“无为”思想发展到极端。 基于这种哲学观点 ,他提出“心斋”、“坐忘”等精神修养的方法。 这些内容确实对后世养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所谓“心斋” ,即静心守志 ,真正做到“虚无”。 所谓“坐忘” ,即忘掉一切人和事 ,“堕肢体 ,黜聪明 ,离形去知 ,同于大通 ,此谓坐忘。”后世养生家对“心斋”、“坐忘”很是欣赏 ,把它作为静功养神状态的描述 ,并进行了种种发挥和解释 ,成为“静功”的重要内容 ,在古代养生史上有一定的作用。 当然 ,庄子使用“养生”一词的内涵 ,与体育中通过身心锻炼或修养达到健康长寿的“养生”是有所不同的。

3 《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养生

《黄帝内经》成书于公元前 722~ 221年 ,托名黄帝与歧伯所著 ,共 18卷。 它是战国时期对前代医学和养生经验进行系统整理而成的 ,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中已有若干人体解剖的知识 ,对人体生理功能与病变亦有了初步的认识。 《灵枢· 经水 )中写道: “若夫八尺之士 ,皮肉在此 ,外可度量 ,切循而得之 ,其死 ,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 ,府之大小 ,彀之多少 ,脉之长短 ,血之清浊 ,气之多少 ,… …皆有大数。”在《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 ,还把善养生的“古人”与不善养生的“今人”加以对比 ,阐明了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年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亡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 ,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也。”《素问· 宣明五气论》中说: “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 ,是谓五劳所伤。”这就是说 ,养生必须在生活上要有节制 ,要讲究规律。
《黄帝内经· 素问》中还告诫人们要根据不同季节的自然变化来注意生理卫生 ,认为阴阳
四时是“万物之终结” ,“死生之本” ,所以“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养生必须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春夏两季是生长发育的季节 ,人不妨晚睡早起 ,在户外活动。 秋季 3个月 ,万物已长成结子 ,是收获的季节 ,人应早睡早起收剑神气。 冬季 3个月是收藏的季节 ,天地冰封 ,万物蛰伏 ,人应早睡晚起 ,去寒就温 ,不使皮肤外露 ,以符合养藏之道。《内经》还提出了疾病重在预防的思想: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

4 《吕氏春秋》与中国传统养生

《吕氏春秋》一书是秦相吕不韦组织手下门客集体撰写的著作 ,成书于战国末年。该书综合诸子百家的学说遗论 ,有着系统的养生思想。《吕氏春秋》比较详细地阐明了要长寿就要讲究养生的道理 ,其方法是“顺生”、“节欲”、“去害”、“主动”。
所谓顺生 ,就是顺应人体生理机能、自然、生活等规律 ,不能违背这些规律来生活。《孟春纪· 本生》中说: “凡生之长也 ,顺之也。”《仲春季· 情欲》中也说: “古之治身与天下者 ,必法天地也。”法天地 ,就是效法自然、顺其自然的意思。 至于如何顺其自然 ,书中也有具体的回答。 《季春纪· 尽数》中说: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 ,莫不为利 ,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 ,辨万物之利以养生 ,故精神安乎形 ,而年寿得长焉。”这就是说 ,自然环境可以对人有利 ,也可以对人有害 ,顺其自然则有利 ,逆其自然则有害 ,因而养生要“察阴阳之宜 ,辨万物之利” ,去顺应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
所谓节欲 ,就是说生活要有节制。《孟春· 重已》中说: “富贵而不知道 ,适足以为患 ,不如贫贱。 贫贱之致物也难 ,虽然过多奚由。 出则以车 ,入则以辇 ,务以自佚 ,命之曰招蹶之机。 肥酒厚肉 ,务以自疆 ,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 ,郑卫之者 ,务以自乐 ,命之曰伐性之斧。”告诫人们养生必须顺其自然需要 ,要有节制 ,如果过分贪图享受 ,就会伤害身体。 以车代步是自找瘫疾 ,肥酒厚肉是断肠之食 ,美色淫声是伐性之斧。
所谓去害 ,就是指去掉那些对身体健康有害的因素。 《季春纪· 尽数》中说: “毕数之多 ,在于去害。何为去害? 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 ,五者充形 ,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 ,五者接神 ,则生害也。 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 ,七者动情 ,则生害矣。 故凡养生 ,莫若知本 ,知本则疾无由至矣。”这些都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得出的关于养生的经验之谈。
所谓主动 ,就是指运动。《吕氏春秋》讲养生最值得推崇的 ,是继承了华子最早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明确提出养生贵在运动的主张。 《吕氏春秋》指出: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动也 ,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 ,精不流则气郁。”这就从一般人的生活出发 ,用浅显易懂的道理 ,论证了运动对人体机能的效应。
在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医家、神仙家、道家对养生的认识不同 ,养生方法各异 ,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养生之道。归纳起来 ,大致可分为 3种类型: 第 1种侧重于饮食起居方面 ,如《黄帝内经》所主张的“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第 2种注重精神修养 ,恬淡虚无。 如庄周在《庄子》中说: “无视无听 ,抱神以静 ,形将自正。 必静必清 ,无摇汝精 ,乃可以长生。”第 3种就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养生的 ,如《吕氏春秋》所说的“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总之 ,在先秦时期 ,由于诸子百家和珍贵历史典籍的出现 ,使得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得以萌
生 ,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