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部分笔记整理

HCIA部分笔记整理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逻辑
抽象语言 ---- 编码
编码 ---- 二进制
二进制 ---- 电信号
处理电信号(传递或直接用CPU处理)

OSI ----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由ISO提出,为了统一标准。
OSI参考模型的核心思想——分层
通过分层,将功能进行细化,有利于网络的整体发展。

七层模型及其功能
应用层——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将抽象语言转换成编码
表示层——编码转换成二进制
会话层——维持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会话联系
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传输
网络层——通过IP地址进行逻辑寻址
数据链路层——控制物理硬件(物理层);二进制转换成电信号
物理层——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和传递


端口号
端口号由16位二进制构成,0—65535,其中0为保留端口,因此实际取值为1—65535。1—1023为知名端口号,或静态端口号。
常见端口号
HTTP——80 TCP
HTTPS——443 TCP
RIP——520 UDP
telnet——远程登录服务 23 TCP
SSH——远程登陆 22 TCP
DNS——域名解析 53 TCP和UDP


IP地址
IPV4——32位二进制,点分十进制
IPV6——128位二进制,冒分十六进制
在IPV4中,分别有网络位和主机位
网络位相同,则代表在同一个广播域中;在同一个广播域中,用主机位来区分不同设备
子网掩码——由连续的1和连续的0组成,1代表网络位,0代表主机位
注意,IP地址和子网掩码要搭配在一起才有实际意义。

IP地址分类
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三类为单播地址,既能作为源IP,也能作为目标IP,D类为组播地址,只能作为目标IP,E类为保留地址,不必考虑。
A,B,C类的区别在于掩码的不同,它们的掩码长度分别为8位,16位,24位,设计者本意在于分别应对大型、中型、小型网络,但实际操作中一个广播域里有二三百台设备就已经会趋于饱和,因此设计者一厢情愿的分类并没有实际上的使用价值,因此我们使用无类别IP地址,用掩码来区分网络位和主机位。

私网IP和公网IP
由于IPV4的地址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让一部分IP重复使用来达到增加IP地址数量的效果,但是由于重复使用的IP不能保证全球唯一性,所以我们称这些IP为私网IP,只能在自己搭建的私网内部使用,不能连接公网,那么就只要保证IP在私网内的唯一性即可。如果需要连接公网,可以进行NAT地址转换。
那么,哪些是私网IP呢?
A:10.0.0.0 - 10.255.255.255
B:172.16.0.0 - 172.31.255.255
C:192.168.0.0 - 192.168.255.255

特殊的IP地址
127.0.0.1 —— 环回地址,用于系统自检
255.255.255.255 —— 受限广播地址,只能作为目标IP使用,受限于路由器
主机位全1 —— 直接广播地址,只能作为目标IP使用
主机位全0 —— 代表一个网段(网络号)
0.0.0.0 可以代表没有IP(DHCP discover),也可以代表所有IP(缺省路由)
169.254.0.0/16 —— 本地链路地址/自动私有地址,未能获取到DHCP动态IP时,系统自动在该网段下随机IP地址

如何获取IP地址

  1. 直接知道对方的IP地址
  2. 通过域名获取IP地址(DNS域名解析)
  3. 通过应用程序直接访问(程序员在编写应用时直接写入IP)
  4. 广播(扫描)

VLSM和CIDR
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用于子网划分,通过减少主机位,增加网络位的方式,将一个网段划分出多个子网。
CIDR——无类域间路由,主要用于路由汇总,取相同,去不同。


MAC地址
由48位二进制组成,所有芯片出厂时烧录的串号,全球唯一格式统一,在以太网中,通过MAC地址实现物理寻址。

获取MAC地址的方法
ARP——地址解析协议,通过一种地址获取另一种地址。
正向ARP工作原理:
首先,主机通过广播的形式发送ARP请求包,通过IP地址请求MAC地址。因为是广播帧,所有广播域内的设备都能收到这个请求,设备收到后先将数据包中的源IP和源MAC地址的对应关系记录到自己的ARP缓存表中,然后再看请求的IP地址,如果请求的不是自己的IP地址,则直接丢弃,如果是自己的,则进行ARP应答。之后如果再发送数据,则优先查看本地的ARP缓存表,如果表中有记录,则直接按照记录发送,如果没有,再发送ARP。
反向ARP——通过MAC地址请求IP地址。
免费ARP——1.检测地址冲突;2.在广播域内“自我介绍”



TCP/IP协议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OSI参考模型过于概念化,在实际应用中有些繁琐,因此总结实操经验,诞生了TCP/IP模型,我们实际使用的也是这个模型。

封装和解封装
封装——数据在每一层为了达到这层的目的所添加数据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跨层封装
TCP/IP可以支持跨层封装,OSI不行。

只有在直连设备近距离传输时才会出现跨层封装

  1. 跨四层封装——OSPF
  2. 跨三、四层封装——STP



静态路由相关
直连路由生成条件:1.接口双UP;2.接口必须配置IP地址
静态路由:直接由网络管理员手工添加的路由
动态路由:所有路由器运行相同的路由协议,彼此之间沟通交流,最终计算出未知网段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优缺点
优点:相较于动态路由,选路最佳,安全性更高。
缺点:无法动态收敛,在大型网络中无法适应时刻变化的拓扑环境,只适用于中小型网络。

静态路由的基础配置

  1. [r1]ip route-static 192.168.3.0 24 192.168.2.2 写下一跳,需要递归查找出接口
  2. [r1]ip route-static 192.168.3.0 24 GigabitEthernet 0/0/1 写下一跳,但是需要在对端开启代理ARP
  3. [r1]ip route-static 192.168.3.0 24 GigabitEthernet 0/0/1 192.168.2.2 出接口和下一跳都写,不需要递归查找
  4. [r1]ip route-static 192.168.4.0 24 192.168.3.2 写下两跳,必须存在可以递归查找的路由,不然找不到出接口。

静态路由的拓展配置

  1. 负载均衡——当路由器访问同一目标具有多条开销相似的路径时,可以拆分流量,同时从多条路径上经过,达到叠加带宽的目的。
  2. 手工汇总——当路由器可以访问多个连续子网时,若通过相同的下一跳,可以将这些网段进行汇总,减少路由条目数量,提高转发效率。
  3. 路由黑洞——汇总中如果包含实际不存在的网段,可能造成流量有去无回,浪费链路资源。
  4. 缺省路由——一条不限定目标的路由,查表时,若本地所有路由均未匹配,则将匹配缺省路由。与黑洞相遇百分百出环。
  5. 空接口路由——在黑洞路由器上,配置一条到达汇总网段指向空接口的路由,利用路由器的最长匹配原则,防止环路。
  6. 浮动静态路由——通过修改静态路由的默认优先级,实现静态路由的备份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